|
|
电子生物反馈干预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电脑神经心理测验结果的影响 |
宋志敏, 郭艳红, 史建英 |
安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
|
|
摘要 目的 观察电子生物反馈干预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电脑神经心理测验(CNT)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V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电子生物反馈干预,比较干预前与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认知状态[电脑神经心理测验(CNT)]、功能独立性[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疾病严重程度[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中定向力维度、语言能力维度]变化。结果 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记忆力评分、FIM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集中注意力所需时间、MMSE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D患者采用电子生物反馈干预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可提高其注意力与记忆力,促进脑部神经功能重建,改善功能独立性缺陷,从而缓解病情。
|
|
关键词 :
电子生物反馈,
认知康复训练,
血管性痴呆,
电脑神经心理测验,
功能独立性
|
收稿日期: 2020-04-14
|
|
[1] 郑雄伟,张威,张晓改.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8,37(3):197-200. [2] 李霞,唐桂华,唐中生.循证护理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8,39(14):2245-2247. [3] 兰琳. 以患者为中心的认知康复训练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158-161. [4] 田金洲,解恒革,秦斌,等.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血管性痴呆筛查和诊断框架[J].中华内科杂志,2019,58(1):10-16.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学组.常用神经心理认知评估量表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3):166-176. [6] 胡永善,吴毅,范文可,等.FCA量表与FIM量表的比较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3):228-229. [7] 周小炫,谢敏,陶静,等.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6):694-696. [8] 翁映虹,黄坚红,黄德弘.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1):101-104. [9] 魏中一,谷胜利,张婷.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4):2649-265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