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光显, 缪吉, 梅强, 等.深层肌肉刺激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步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 2020, 35(4):194-196. [2] 吕延宝. 探析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效果[J].当代医学, 2019, 25(8):165-166. [3] 庞伟, 李鑫, 范艳萍, 等.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 31(1):30-34. [4]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 等.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第一章:概论[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 37(12):887-892. [5] 拉塞尔, 吴卫红, 陆华保, 等.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66和GMF-88)使用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5:5-24. [6] 徐东浩, 史惟, 李惠, 等.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效度和反应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3(11):1010-1013. [7] 金冬梅, 燕铁斌, 曾海辉.Berg平衡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8(1):25-27. [8] 郭铁成, 卫小梅, 陈小红.改良Ashworth量表用于痉挛评定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3(10):906-909. [9] 刘诗贤, 张峰, 朱美俊, 等.肌内效贴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痉挛型双瘫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20, 26(15):141-142. [10] 张卫丹, 邢丽华, 李琼.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生物反馈技术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能力、上肢功能及智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 13(1):46-49. [11] Ament MG, Cox AL, Blandford A, et al.Making a task difficult:evidence that device-oriented steps are effortfuland error-prone[J].J Exp Psychol Appl, 2013, 19(3):195-204. [12] 王静, 岳玲, 陈智红, 等.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学龄前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 2022, 37(1):21-24. [13] 朱振兴, 李烽, 郭华云.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19):2800-2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