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纪律,胡幸.CT灌注成像参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4,27(7):821-825. [2] 杨莹莹,吕凤华,杨风刚,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再出血转化风险的预测模型及验证[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4,27(10):1279-1283. [3] 吴敏婷,柯凤娇,柯巧红.行为认知干预配合家庭心理支持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症及血压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19):54-56+59. [4] 李金戈,尹海珠,周金平.正强化理论结合同伴支持在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6):114-116.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诊治共识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4):14-18. [6] 苏静.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信度与效度[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626-627. [7] 陈瑞全,吴建贤,沈显山.中文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4):519-522. [8] 刘若琳,王宁华.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2):187-190. [9] 高礼福,张霖,陶晓根.昏迷评分量表的临床应用进展[J].安徽医学,2016,37(11):1453-1456. [10] 廖麟荣,曹海燕,廖曼霞.12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价脑卒中患者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3):327-329. [11] 陈甜,何毓婷.时效性激励干预联合认知心理指导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情绪状态应对方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30):116-118+130. [12] 王佳耀,张雪,徐倩.集束化导管护理结合中医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携带胃管患者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9(24):147-150. [13] 陈祎婷,李铮,施娟,等.集束化照护干预方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理症状改善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5):455-462. [14] 王宏艳,韩静,李晓丽.基于正强化理论的舒适护理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2):182-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