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惠林,陈玉燕,肖瑶,等.2010~2016年我国(不含港澳台)梅毒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6):57-63. [2] 贾伟,褚福禄,张杰,等.TPPA、ELISA、RPR三种方法检测梅毒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比[J].中国性科学,2017,26(5):75-77.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病亚专业委员会.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年)[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3):168-179. [4] 汪峰,陈铭,张超,等.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特异性抗体呈低反应性血清样本检测结果的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3):305-306. [5] 吴丽婷,欧武英,马乙云.早期皮损组织液的定量PCR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4):1942-1944. [6] 毕超,梁景耀,梁艳华,等.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定量检测在神经梅毒诊疗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8):845-8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