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物理因子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
李玲玲, 黄海量 |
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
|
|
摘要 目的 比较功能性电刺激、水疗、肌电生物反馈、蜡疗、经颅磁刺激5种物理因子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功能性电刺激、水疗、肌电生物反馈、蜡疗、经颅磁刺激5种物理因子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分别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资料,运用R 4.0.4和ADDIS 1.16.8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及最佳概率排序。结果 最终纳入58项随机对照试验,共4434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5种物理因子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在提高GMFM评分方面,以蜡疗治疗效果最佳(MD=14.00,95%CI 4.40~24.00,P<0.05);在降低MAS评分方面,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效果最佳(MD=-0.98,95%CI -1.40~-0.54,P<0.05);在提高MBI评分方面,以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最佳(MD=13.00,95%CI 6.50~19.00,P<0.0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物理因子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各具优劣,在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方面蜡疗更具优势,而在降低患儿下肢肌张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分别以功能性电刺激、经颅磁刺激更具优势。
|
|
关键词 :
物理因子疗法,
功能性电刺激,
水疗,
肌电生物反馈,
蜡疗,
经颅磁刺激,
痉挛型脑瘫,
网状Meta分析
|
收稿日期: 2022-05-19
|
|
基金资助:山东中医药大学首批科研创新优秀团队项目(220316) |
通讯作者:
黄海量
|
[1] 赵永红,闻春波,戚亚敏,等.有氧水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平衡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1,36(02):93-97. [2] 唐久来,秦炯,邹丽萍,等.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07):747-754. [3] 岳寿伟. 物理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10):1153-1157. [4] Stavsky M,Mor O,Mastrolia SA,et al.Cerebral Palsy-Trends in Epidemiology and Recent Development in Prenatal Mechanisms of Disease,Treatment,and Prevention[J].Front Pediatr,2017,5:21. [5] 李晓捷,庞伟,孙奇峰,等.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六部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2):1322-1330. [6] Scholtes VA,Becher JG,Beelen A,et al.Clinical assessment of spasticity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a critical review of available instruments[J].Dev Med Child Neurol,2006 ,48(1):64-73. [7] 陈秀洁,姜志梅,史惟,等.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四部分第三章 ICF-CY框架下的儿童脑性瘫痪评定[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0):1082-1090. [8] 李初阳,史惟,周美琴,等.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修订扩展版(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2):1112-1115. [9] 程红,马纯政,李彦杰,等.中药酊剂蜡疗法对痉挛性脑瘫大鼠NOS、NO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7,32(10):1947-1949. [10] 严晓华,何璐,郑韵,等.改良Ashworth量表与改良Tardieu量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评定中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18-21. [11] 郇赛,陈军,金国圣,等.低频电刺激对脑瘫患儿单胺类神经递质、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8):2538-2541. [12] 关骅. 康复医学与治疗医学关系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9):552-55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