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的研究 |
李顺辉, 严顺添, 颜惠宇 |
惠阳三和医院新生儿科,广东 惠州 516211 |
|
|
摘要 目的 分析早产儿喂养耐受(F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暴露资料,利用检验和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85例发生FI,发生率为45.7%;其中,男患儿发生率为35.3%,女患儿发生率为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重患儿FI发生率为54.9%,极低出生体重患儿发生率为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妊娠期间的宫内窘迫、产前GCs使用、围生期感染、1min Apgar评分及机械通气治疗是早产儿FI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女童、低出生体重、围生期感染是早产儿F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产期GCs使用是早产儿FI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女童、低出生体重、围生期感染早产儿易发生FI,而产期GCs使用可减少FI的发生,在建立胃肠营养时应区别对待。加强围产保健监测频次和营养支持,预防和减少低出生体重和围生期感染的发生率,能有效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
|
关键词 :
早产儿,
FI,
危险因素
|
收稿日期: 2020-05-10
|
|
[1] Yuan Z,Yan J,Wen H,et al.Feeding intolerance alters the gut microbiota of preterm infants[J].PLoS One,2019,14(1):e0210609. [2] 田俊华,成影,张慧敏.口腔运动干预对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喂养表现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9,32(2):222-224. [3] 高燕,张瑛,颜新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改善策略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3):295-298. [4] 熊菲,毛萌.早产儿生后体格生长评价[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4):318-320. [5] 邱玉芬,高晓燕.肠道微生物及其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关系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9,41(16):2119-2122. [6] 刘巧红,谢映梅,翟逢娣,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21-24. |
[1] |
周曼丽. 住院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及预防对策分析[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5): 84-85. |
[2] |
戴加哲, 杨东福, 陈镇松.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分别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腺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2): 24-25. |
[3] |
陈月球. 惠州市惠阳区成年男性慢性肾脏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2): 67-68. |
[4] |
李素艳, 赵军红.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生活质量及危险因素分析[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1): 48-4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