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人工智能在骨科领域应用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
高君1, 高瑞2 |
1.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急诊医学科,福建,厦门 361005; 2.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中国急救医学编辑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
|
|
摘要 目的 探讨我国人工智能在骨科领域的应用研究热点,以期为骨科科研及临床诊疗提供可参考的思路。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为基础,检索建库至2024年2月发表的以人工智能和骨科领域为中心的相关文献,导出Refworks格式数据,经CiteSpace6.3.R1软件数据转化后进行分析,设置参数,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和时间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网络图谱。计算节点中介中心性,中心性代表所在领域的重要性,使用对数似然比(LLR)算法,评判指标为模块值Q>0.5,轮廓值S>0.7表示图表有意义。结果 以检索条件为(主题: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AND(主题:骨科+骨 折+关节置换+腰椎+胸椎+骨质疏松+骨肿瘤+骨关节炎+骨龄+脊柱),检索范围为总库,共检索文献总数1029条,保留学术期刊579条和学位论文394条,排除会议论文19条,报纸19条,图书1条,成果13条,经CiteSpace软件去重处理后保留文献936条纳入研究。最早发文文献为2001年。从发文量走势发现,2018年开始我国人工智能在骨科领域的研究数量逐年增加,且递增幅度较大,2018年发表文章41篇,2019年89篇,2020年133篇,2021年170篇,2022年214篇,2023年 262篇,2024年仅2个月的发文量即为295篇。我国该领域全部发文作者数量为292人,根据共现图谱显示,共有292个节点,501条连线,但分布较为松散,属于松散型团队模式,按引用次数排名最高的作者是胡豇,引用次数为11。我国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在骨科应用的研究的机构有211个,引用次数排名最高的机构是第44组的南方医科大学,引用次数为18次。第二个是吉林大学在集群#123,引用计数为16。第三位是山东大学,第101组,引用数为13。较活跃的关键词为“深度学习”“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分别出现在2017年、2002年、2014年及2012年。对该领域进行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发现有4个关键的突现值较高,分别为“机器人”“导航”“影像学组”和“骨关节炎”。结论 我国近年人工智能在骨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迅速,但机构和学者多为独立研究,缺乏合作,影响力较低,未来应该在深度学习、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致力于骨科疾病研究,开展国际多中心合作,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诊治方案,为骨科诊疗提供新思路。
|
|
关键词 :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人工智能,
骨科,
机器人
|
收稿日期: 2024-04-01
|
|
[1] T,et al.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GBD[J].The Lance,2020,396(10258):1129-1306. [2] 刘辰.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先发优势[J].中国科技产业,2017(8):78-79. [3] 翟禹樵,李开南.骨科人工智能诊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研究,2021,34(4):542-545. [4] 郭昊,闫静茹,廉洪宇,等.人工智能应用于骨科领域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4). [5]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6] 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6:151-165. [7] 付素琴,郝辰业,彭骏.人工智能应用于医院药学服务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药房,2024,35(4):494-499. [8] 曹丽萍,高瑞,陈娜.基于CiteSpace对2013~2023年国内内外体外膜肺氧合领域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23,43(8):659-664. [9] Wei CHEN,Tianye ZHANG,Haiyang ZHU,et al.Perspectives on cross-domain visual analysis of cyber-physical-social big data[J].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21,22(12):1559-156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