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斑蝥酸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
朱小慧 |
南通市肿瘤医院综合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0 |
|
|
摘要 目的 探讨斑蝥酸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行化疗治疗,研究组行斑蝥酸钠联合化疗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清糖类抗原 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8+、IgA、IgG 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均明显下降,而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有效率(58.0%)明显高于对照组(48.0%),临床获益率无统计学差异(94.0% vs.88.0%)(P>0.05)。结论 斑蝥酸钠联合化疗治疗可有效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临床疗效。
|
|
关键词 :
斑蝥酸钠,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
收稿日期: 2021-01-28
|
|
[1] 李丽静,梁君伟,臧亚茹,等.SCAVB6联合化疗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8,16(11):1372-1374. [2] 王大中.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TP方案化疗对晚期NSCLC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2):265-267. [3] 崔向丽,石晓旭,王燕,等.斑蝥酸钠维生素B6诱导胶质母细胞瘤凋亡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4,28(2):129-134. [4] 汪晓凤,罗新华.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辅助治疗肝癌随机对照的Meta分析[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4,41(1):69-73. |
[1] |
杨丽芳, 李志刚. 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七氟醚配伍麻醉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苏醒状况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6): 67-68. |
[2] |
闫莎莎. 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联合3DVThAE/15DVThE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研究[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6): 58-59. |
[3] |
陈小妮. 丙种球蛋白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6): 76-77. |
[4] |
朱智祺. 超声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及甲胎蛋白检测在卵巢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5): 66-67. |
[5] |
付波. 扶正固本法联合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5): 135-136. |
[6] |
沈琦鑫, 周冬冬, 刘洁. 养阴益肺汤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NO、VEGF水平及KPS评分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5): 129-130. |
[7] |
余会勤. 推拿、捏脊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5): 139-140. |
[8] |
黄书龙. 扶正抑瘤汤加减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对其免疫指标和症状积分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5): 141-141. |
[9] |
梁梦琳, 黄向民, 谭雄. 维生素AD辅助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研究[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4): 21-23. |
[10] |
梁强. 结核丸联合抗结核化疗药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研究[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4): 42-43. |
[11] |
刘洪, 吴昱冶, 彭文剑, 梁继志. NP方案化疗联合EGFR-TKI靶向治疗对肺癌患者临床效果[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4): 106-107. |
[12] |
刘冬. 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对小儿腺病毒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影响及胸部影像学表现[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4): 97-98. |
[13] |
李杏欢, 徐稳深. 乌苯美司联合GP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4): 102-103. |
[14] |
宋占杰. 宣肺平喘汤配合中医贴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4): 140-141. |
[15] |
雷涛, 蒋涛, 刘厚存. 益卫屏风散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4): 130-13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