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2015. [2] 付琳,付强,李冀,等.黄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1,49(2):87-92. [3] 胡露洁,杨朝东.黄连药用价值和栽培生理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2015,12(21):39-42. [4] 沈子扬,韩宇博,刘树民,等.黄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配伍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4,41(10):64-75. [5] 伍晓丽,陈义嘉,王钰,等.黄连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23,19(7):37-41. [6] 盖晓红,刘素香,任涛,等.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12(21):39-41. [7] 武鑫华,荀思佳,吴文轩,等.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4,52(7):110-116. [8] 王倩琳,邢志华,周游.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3):102-109. [9] 谷海媛,刘杰,马双成,等.黄芪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中国药事,2023,37(10):1180-1192. [10] 鲁佳慧,宁德山,涂瑶生,等.黄连、吴茱萸配任后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4):150-152. [11] 黄雪雪,陈莉.余丽双.黄芩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2(2):78-82. [12] 付国辉,马香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2):56-60. [13] 王玉,杨雪,夏鹏飞,等.大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中草药,2019,50(19):4821-4838. [14] 王舒. 中药黄连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9):14-19. [15] 雷雨,令狐克念,王浩东,等.黄连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24,52(10):107-115. [16] 陈思琦,李佳欣,吴鑫宇,等.熟地黄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9,33(11):46-50. [17] 徐萍,顾治平.黄连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7):5333-5334. [18] 邱艳萍. 黄连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2):141-143. [19] 金诚,吴飞,郑晓,等.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质量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9,28(3):292-302. [20] 马国琴,刘东玲.黄连药理研究进展[J].甘肃农业,2019(10):97-99. [21] 刘卫霞,尤凯,孙燕.黄连解毒汤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5,17(2):121-124). [22] 王嘉昀,高祖,卢广英,等.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26(3):144-150. [23] 尹丽丽. 黄连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8):144-145. [24] 李明泽,童毅,周志焕.黄连抗抑郁症的应用和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24):2733-2736. [25] 张月月,王君明,崔瑛,等.中药生物碱类成分抗焦虑或抑郁活性及黄连生物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1184-1187. [26] 杜庆波. 黄连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5):153-156. [27] 王维琪. 黄连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与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6):147-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