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媛美,刘锦,朱传武,等.乙型肝炎病毒整合DNA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4,32(2):164-167. [2] 张思慧,崔富强.对慢性HBV感染者全部治疗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考量[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4,32(5):406-410.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12):1309-1331. [4] 季旻游,李超,赵兴忠,等.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24(5):641-644. [5] 曹春芳,张晓曼,李新才,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与HBV-DNA水平的关系[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12):1436-1440,1447. [6] 张笑丹,梁平,梁倞,等.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脏储备功能不同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与Th9细胞表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23,39(14):1820-1824. [7] 王一梁,张安坤,何冬旭.普通拟杆菌调控高血压小鼠小肠上皮细胞腺苷合成的机制探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3,49(15):16-23. [8] 李琼,刘睿颖,陈冲,等.基于普雷沃氏菌评价粉葛多糖益生元活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5):2079-2083. [9] 杨硕,唐宗馨,段勃帆,等.双歧杆菌及其制剂对炎症性肠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3,44(5):275-281. [10] 马新明,项芳琴,翟纯毅,等.复合乳酸菌改善小鼠肠道菌群功能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24,43(4):98-105. [11] 赵丘童,黄涛.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及对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3(9):1253-1256,1302. [1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9,11(4):5-27. [13]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14] 李楠,赵可馨,刘子淇,等.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硬化风险模型的建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46(7):712-718. [15] 杨红梅,邱铖,黄宇超,等.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17):2440-2444. [16] 余麟,马月秋,伍晓梅,等.肠道菌群失衡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24,44(2):84-87,112. [17] 罗哲,李超,王晓辉,等.利福昔明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伴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腹泻型IBS的疗效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1,46(10):997-1002. [18] 程丹颖,郭朋,孙凤霞,等.恩替卡韦联合鳖甲煎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瘀血内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3,31(6):608-613. [19] 栾雨婷,刘成海,蒋式骊,等.基于宏基因组学比较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伴或不伴腹水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3,31(9):974-985. [20] 韩鹏敏,张然,边世雄,等.屎肠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乳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22,53(11):3880-38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