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芹,周倩.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程序在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21):3063-3066. [2] 程立,郭媛,秦倩,等.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3,26(10):1281-1285. [3] 夏奕,舒展慧,童孝笑,等.FMEA提高早产儿无创辅助通气有效性的实践[J].浙江医学教育,2021,20(03):43-45. [4] 迟京霞.FMEA护理模式联合营养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营养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07):125-127+138. [5] 湖北省脑卒中防治中心科普宣教专家组,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常丽英,等.脑卒中防治科普宣教专家共识[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1,28(6):713-716F0003,F0004. [6] 朱亚芳,张晓梅,肖瑞,等.经口摄食功能评估量表与洼田饮水试验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03):318-321+329. [7] 肖树芹,常红,武剑,等.中文版GUSS吞咽功能评估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4):4189-4191. [8] 朱亚芳,张晓梅,张钦缔,等.中文版经口摄食功能评估量表在摄食-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2):3826-3829. [9] 钟志明,田文栋,刘雄,等.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后吞咽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2):95-100. [10] 王纯,楚艳民,张亚林,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因素结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5):299-301. [11] 高政,姜潮,刘启贵.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各因子分的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3,7(005):728-729. [12] 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13] 洪爱治,曾秀玲,殷婷婷.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干预模式联合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对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18):80-82+135. [14] 刘树静.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模式对降低早产儿PICC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20,18(22):2847-2850. [15] 刘丽,施磊,罗晓飞.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策略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知信行水平、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3,9(22):4142-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