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葛兰兰,张东风.过敏性紫癜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2(3):190-193. [2] 彭哲,李长金,冯琰,等.不同血液灌流次数与不同甲泼尼龙剂量治疗严重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6):20-24. [3] 代静. 甲泼尼龙联合孟鲁斯特对复发性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细胞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4(5):608-615. [4] 薛辛东,杜立中,毛萌.儿科学第2版[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3.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7):502-507. [6] 晏云,马健.糖皮质激素递减疗法对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6,22(7):209-212. [7] 卢先锋,刘晋婷,高爱梅,等.甲泼尼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106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85-86. [8] 龚育红,徐之良.血液灌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3):108-110. [9] 彭哲,李长金,冯琰,等.不同血液灌流次数与不同甲泼尼龙剂量治疗严重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6):20-24. [10] 濮晓霞. 甲泼尼龙冲击递减法对重症HSP患儿的疗效[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1):6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