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晗,徐春琳.淋病生殖道感染现状及规范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30(9):662-666. [2] 龚向东,岳晓丽,蒋宁,等.2000-2014年中国淋病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5):301-306. [3] 樊尚荣. 201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内容和解读(续完)[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0):3641-3643. [4] 陈绍椿,尹跃平,戴秀芹,等.中国部分地区淋球菌耐药监测点产青霉素酶淋球菌及其 blaTEM-135突变体的流行调查[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5):312-316. [5] 韩燕,尹跃平,王千秋.无并发症淋病抗生素治疗指南比较[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5):396-399. [6] 曹文苓,黎小东,毕超,等.广州地区2013年淋球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11):1144-1153. [7] 胡玢婕,赵付菊,柴子岚,等.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6,16(3):346-352. [8] 陈霄霄,梁景耀,曹文苓,等.广州淋球菌基因特征及其多抗原序列分型与环丙沙星耐药相关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5):353-356. [9] 沈守星,刘小凤,魏秋姣,等.珠海地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及耐药质粒分型[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7,44(5):301-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