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曦,刘学恩,庄辉.血清N糖组学标志物诊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9,9(3):228-235. [2] 李德昌,彭琳,张钰斌,等.基于肝脏病理组织学评价内外同治法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12):1444-1447. [3] 闫琪. 血清紫花滕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比MAC-2结合蛋白更能可靠区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纤维化阶段[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3):552. [4] 詹先林,房萌,肖潇,等.核心岩藻糖基化α2巨球蛋白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42(3):193-197. [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2):888-905. [6]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2):906-923. [7]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1,19(1):56-62. [8] 庞玉花,马晓明,王金环,等.CT肝容量测量联合CTP分级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纤维化患者肝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10):1197-1200. [9] 曹发明,张照如,王翔.Fibroscan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度值与肝组织活检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8,24(7):1223-1226. [10] 高敏,刘蓉,张庆.血清miRNA-122和紫藤多花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4):764-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