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HFMEA构建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
刘俊霞, 李志娟, 孙丹丹 |
安阳市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河南 安阳 455000 |
|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构建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2例行PCI术的AMI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6例。常规组予以常规PCI术后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基于HFMEA构建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护理,所有患者均干预至出院。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自我管理能力[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比较干预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后两组运动耐力[6min步行距离(6MWD)、Borg主观体力感等级量表(RPE)]。结果 干预后两组LVEF水平、CSMS评分较干预前均上升,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LVEDV水平较干预前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期间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6MWD高于常规组,Borg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基于HFMEA构建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AMI患者PCI术后护理中应用价值高,能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与运动耐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
关键词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后护理
|
收稿日期: 2023-06-20
|
|
[1] 王焕东,孔深柯,押燕锋,等.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行为管理及自我效能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3):321-325. [2] 祖凤英,张燕红,陈兆红,等.基于HFMEA模型预防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5):780-786. [3] 任丽艳.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34(20):3736-3737.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5] 任洪艳,唐萍,赵庆华.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的开发和评价[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11):1087-1090. [6] 麦雪萍,王磊.BORG主观体力感等级量表的生理效度研究:一项元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3):78-83. [7] 赵冬,杨丽霞,赵绮旎.急性心梗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2,29(09):1124-1126. [8] 张杰,张新峰,赵芳,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现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6):757-758,760. [9] 苏清清,皮红英,刘春雪,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自我管理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40(01):11-15. [10] 郑凤,乔莉,钟竹青,等.同伴支持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20):3581-3587. [11] 王静,周云英.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护理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2):196-200. [12] 邹芸,郑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20,37(3):452-455. |
[1] |
杜慧娟, 路亚丽, 王希娟. 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救护模式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中的应用观察[J]. 哈尔滨医药, 2024, 44(1): 97-99. |
[2] |
杨广浦, 张铁须, 谢鹏飞, 牛津津, 乔堃, 孙广利. 替罗非班联合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重塑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3, 43(6): 57-58. |
[3] |
汤长林.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微炎症指标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3, 43(6): 6-8. |
[4] |
王波. 24h动态心电图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J]. 哈尔滨医药, 2023, 43(5): 69-70. |
[5] |
耿连青. 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管理中应用研究[J]. 哈尔滨医药, 2023, 43(4): 117-118. |
[6] |
许春江. B型钠尿肽前体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评价[J]. 哈尔滨医药, 2023, 43(3): 88-89. |
[7] |
孟祥旭, 王进, 王志谦, 段鹏辉, 翟小菊, 滕伟. 通心络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心肌酶谱的影响观察[J]. 哈尔滨医药, 2023, 43(1): 122-123. |
[8] |
张文雅. 替格瑞洛与匹伐他汀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2, 42(3): 1-3. |
[9] |
张文雅. 替格瑞洛与匹伐他汀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2, 42(3): 107-108. |
[10] |
李艳芳. 急性心肌梗死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自我感受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 哈尔滨医药, 2022, 42(2): 74-75. |
[11] |
孙国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的院前急救治疗[J]. 哈尔滨医药, 2022, 42(1): 61-62. |
[12] |
曹祥龙. 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氧化应激、炎性指标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4): 6-7. |
[13] |
王家永. 阿替普酶对老年心梗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3): 91-92. |
[14] |
张冬玲, 孔秋燕, 谭利, 赖勋耀, 农月婷. PDCA在缩短胸痛患者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的应用价值分析[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2): 20-21. |
[15] |
冯胜东. 新活素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2): 53-5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