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小蓉. 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及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9):40. [2] 罗诗雨,骆书菊,王少军,等.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黔北地区产后出血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入ICU影响因素的单中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51-55. [3] 樊凤娇,宋睿,吴秉毅,等.孕期凝血功能参考区间的建立及在静脉栓塞和产后出血中的运用[J].广东医学,2019,40(2):250-255. [4] 索明莉,孙艳飞,杨海澜,等.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监测的临床意义[J].甘肃科学学报,2019,142(06):42-45. [5] 刘平,邓花娟,尚莹莹.剖宫产术后产妇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及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6):120-122. [6] 李汉煌,吴燕,苏玉芬.外周血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检测对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预测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2016,36(11):105-107. [7] 曹元秀,姚建均,刘双林,等.联合检测血清BNP及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Ⅱ对产妇产后出血预测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108-110. [8] 刘亚杰,曹冬如,史俊梅,等.Bakri子宫填塞球囊用于宫缩乏力性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血红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0,244(5):125-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