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科贝. 高热惊厥小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6):16-19. [2] 冯婕. 高热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学,2017,21(4):772-774. [3] 王卫平,孙锟,常立文,等.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许男,陈莹,刘蕊,等.我国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临床现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5):480-483. [5] 靳云凤. 急诊儿童惊厥1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24):104-105. [6] 李娟,王丹,王艳,等.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107-109. [7] 陈瑞燕,刘丽容,董晓云.小儿高热惊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8):1087-1088. [8] 刘明.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2):74-75. [9] 刘兰花,郭银娟,张晓莹.小儿高热惊厥的影响因素及有效护理措施[J].海南医学,2018,29(16):147-149. [10] 卢一斌,刘占利,马效东.NLR和RDW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表达及其与T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9,48(17):2953-2955. [11] 王庆. 高热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及针对性护理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3):2960-2961. [12] 李佳,童慈兰.儿童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10(3):249-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