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OPD并CAP患者气道分泌物中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
史志娟, 张慧娴, 吕亚敏 |
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河南 安阳 455000 |
|
|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气道分泌物中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随机选取COPD合并CAP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痰标本,行痰培养明确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并行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112例患者采集的112份痰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12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比57.26%,为主要菌群,铜绿假单胞菌占比24.19%,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 11.29%和7.26%;革兰氏阳性菌占比27.4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3.71%,肺炎链球菌占8.87%;在常见革兰氏阴性菌的药敏试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常见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等)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均未超过20%。该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曲南和头孢吡肟的耐药性最低,仅为10.00%。相比之下,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为28.57%;而对其他10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低,均不超过20%,尤其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最低,仅为7.14%。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氟沙星显示出较高的耐药性,达55.5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相同,为70.59%、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为94.12%;但与氯霉素、多西环素、利福平、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则无耐药性。此外,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等耐药率较高,均为90.91%,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则未表现出耐药性。结论 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但也存在一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因此,临床实践中应积极送检微生物标本,明确病原菌种类,以便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
|
关键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微生物,
药敏试验
|
收稿日期: 2025-02-15
|
|
[1] 朱丹,陈燕,双庆翠,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性分析[J].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2,3(2):118-124. [2] 江鸿萍. 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检测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4,35(5):719-721. [3] 王旭晨,黄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22,12(16):19-21. [4]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4,23(6):578-602. [5]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2):117-126. [6] 王敏,马爱矿,王晓蓉.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人群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24):3639-3641. [7] 宋素莉,贺英华,陈丽娟.COPD并发吸入性CAP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4,17(2):264-267. [8] 周俊立,张文萃,王莹莹,等.肺部感染患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与特征[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0,24(9):1046-1050,1062. [9] 罗可人,唐军.肺炎克雷伯菌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45(6):540-544. [10] 贾雅婷,胡慧慧,翟亚军,等.核蛋白H-NS调控多重耐药鸡大肠埃希菌IncF Ⅱ质粒接合转移的分子机制[J].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8):3675-3684. [11] 董玉飞,赵纪维,李海娜,等.医院环境中葡萄球菌诱导克林霉素耐药及基因分析[J].河北医药,2014(18):2842-2844. [12] 谭赛娟,彭华保,陈虹亮.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0,48(4):342-345+363. |
[1] |
田璐, 阮峥, 郭雨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NA-146a表达与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反应的关系研究[J]. 哈尔滨医药, 2025, 45(1): 1-4. |
[2] |
高翔, 袁华国, 吕志力. 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J]. 哈尔滨医药, 2025, 45(1): 53-55. |
[3] |
叶文浪.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观察[J]. 哈尔滨医药, 2024, 44(3): 5-8. |
[4] |
孙泽民, 吴吉锋, 戴丽芳, 周建军, 曾丛桃, 王霖. AECOPD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FeNO、肺功能及病程预后相关性分析[J]. 哈尔滨医药, 2024, 44(2): 68-70. |
[5] |
杨金玲, 郭现玲.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中重度COPD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4, 44(2): 49-51. |
[6] |
李书俊. 氨溴索联合莫西沙星在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应用[J]. 哈尔滨医药, 2023, 43(5): 7-9. |
[7] |
张雪姣, 王锦涛. 无创呼吸机联合低流量吸氧对老年COPD急性发作动脉血气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3, 43(4): 6-8. |
[8] |
高夏丹. 基于Roy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COPD急性发作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3, 43(2): 92-94. |
[9] |
王峥华. 血清IL-1β、IL-4水平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系[J]. 哈尔滨医药, 2022, 42(6): 58-59. |
[10] |
李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实验室结果分析研究[J]. 哈尔滨医药, 2022, 42(3): 4-6. |
[11] |
司文艳. 慢性病轨迹护理对COPD患者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2, 42(2): 111-112. |
[12] |
吴建伟. 金水宝胶囊联合异丙托溴铵对COPD患者炎症因子及呼吸功能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2, 42(2): 130-131. |
[13] |
赵帅.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6): 6-8. |
[14] |
郑玉春, 李伟霞. 乙酰半胱氨酸结合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4): 40-41. |
[15] |
任青. 有氧运动结合呼吸康复护理对轻、中度老年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2): 123-12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