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管单位: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服务评价中心
创 刊:1981年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电 话:0451-83080756
邮 箱:zyp-yxh@163.com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1-813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164/R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4年 44卷 3期
刊出日期:2024-06-25
论著
临床经验
管理/方法
中医/中西医结合
综述
护理
论著
1
超声微泡介导的miR-21和miR-126克服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翁沛华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01
目的
miR-21和miR-126对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的影响。
方法
选择乳腺癌耐药细胞建立的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50只作为研究对象,制备载miR-21和miR-126的超声微泡,随机分为对照组、空微泡组、miR-21微泡组、miR-126微泡组以及联合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miR-21和miR-126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P-糖蛋白(P-gp)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及空泡组相比较,miR-21微泡组和联合组miR-21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P
<0.05),miR-126微泡组和联合miR-126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P
<0.05),对照组和空泡组肿瘤体积持续增加,与对照组和空泡组相比,联合组对肿瘤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最小,体积抑瘤率和质量抑瘤率最高(
P
<0.05),miR-21微泡组和miR-126微泡组的抑制作用次之(
P
<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联合组BCRP、P-gp及MRP1阳性率分别为20.00%、10.00%和20.00%,均明显低于miR-126微泡组和miR-21微泡组(
P
<0.05)。
结论
miR-21和miR-126联合干预对乳腺癌耐紫杉醇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具有协同抑制效应,为克服紫杉醇耐药乳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及靶标。
2024 Vol. 44 (3): 1-4 [
摘要
] (
31
)
HTML
(1 KB)
PDF
(569 KB) (
21
)
5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观察
叶文浪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01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效果;
方法
选取72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BiPAP治疗,观察组联合甲强龙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呼吸功能、肺功能、血气水平、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RR、HR、MAP、PaO
2
、PaCO
2
、SaO
2
、FEV1、FVC、FEV1/FVC、PCT、CRP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R、HR、MAP、PaO
2
、PaCO
2
、SaO
2
、FEV1、FVC、FEV1/FVC、PCT、CRP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功能、肺功能、血气水平、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更显著(
P
<0.05);
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甲强龙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抑制气道和肺部炎症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加速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2024 Vol. 44 (3): 5-8 [
摘要
] (
25
)
HTML
(1 KB)
PDF
(535 KB) (
25
)
8
Bevacizumab药物的毒性评估与安全性实验研究
娄人介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03
探讨药物毒性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化学结构的修改来降低药物的毒性。文章详细介绍了一项针对抗癌药物(Bevacizumab)的毒性评估实验。实验采用了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两种方法,以全面评估”Bevacizumab”的安全性。实验结果显示,”Bevacizumab”在高剂量或高浓度下对大鼠和人体肝细胞培养系均显示出一定的毒性。建议在进一步的药物开发中,对药品进行化学结构的优化,以降低其潜在的毒性风险。这一研究不仅为药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安全性数据,也为药物毒性评估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实验模型。
2024 Vol. 44 (3): 8-10 [
摘要
] (
26
)
HTML
(1 KB)
PDF
(383 KB) (
19
)
11
5mm球囊预扩张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可行性分析
凌端强, 侯国欣, 刘磊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04
目的
分析5mm球囊预扩张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83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根据预扩张球囊直径,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使用4mm球囊(43例),B组使用5mm球囊(4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血流动力[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内皮功能[内皮素(ET-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围手术期并发症、预后差异。
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B组残余狭窄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d,两组PSV、EDV均较同组术前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vWF、ET-1较同组术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使用5mm球囊预扩张后行支架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狭窄动脉,狭窄残余率较常规4mm更低,血流动力改善更佳,同时内皮功能及安全性表现无明显差异,有较高临床可行性。
2024 Vol. 44 (3): 11-13 [
摘要
] (
24
)
HTML
(1 KB)
PDF
(425 KB) (
16
)
14
血清AFP、β-hCG、uE3联合miR-146a-5p检测对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的筛查价值分析
龚茜倩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05
目的
分析甲胎蛋白(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游离雌三醇(uE3)、微小RNA-146a-5p(miR-146a-5p)联合筛查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的效果。
方法
将行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孕中期孕妇53例纳入观察组,另把同时进行体检的健康孕中期孕妇64例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入院时的静脉血,检测对比其AFP、β-hCG、uE3、miR-146a-5p差异;另描绘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FP、β-hCG、uE3、miR-146a-5p联合检测筛查唐氏综合征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AFP为(20.53±2.81)μg/L、uE3为(1.46±0.34)ng/mL,低于对照组的(46.79±4.57)μg/L,(3.49±0.50)ng/mL,β-hCG为(6.77±1.54)μg/L、miR-146a-5p为(3.24±0.67),高于对照组的(3.15±0.63)μg/L、(1.25±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ROC结果显示:AFP、β-hCG、uE3、miR-146a-5p联合检测筛查唐氏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95%CI:0.848~0.967),高于单独筛查的0.740(95%CI:0.650~0.830)、0.844(95%CI:0.767~0.921)、0.822(95%CI:0.746-0.899)、0.839(95%CI:0.754~0.923)。
结论
AFP、β-hCG、uE3联合miR-146a-5p能够有效筛查出孕中期唐氏综合征,有较高的价值。
2024 Vol. 44 (3): 14-16 [
摘要
] (
34
)
HTML
(1 KB)
PDF
(476 KB) (
20
)
17
孕产妇孕早、中、晚期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张莹云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06
目的
分析孕产妇孕早、中、晚期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分娩的247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入选产妇孕期并根据孕期分为孕早期组(67例)、孕中期组(81例)、孕晚期组(99例),纳入同期50例于院内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结果,分析孕产妇孕早、中、晚期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
结果
孕晚期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高于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中期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高于孕早期组,三组均高于对照组;孕晚期组TT、APTT、PT低于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中期组TT、APTT、PT低于孕早期组,三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9.341、90.144、73.226、32.676、93.263,
P
均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显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孕期进展呈正相关(
r
=0.898、0.679,
P
均
<0.05);TT、APTT、PT与孕期进展呈负相关(
r
=0.649、0.497、0.693,
P
均
<0.05)。
结论
孕产妇孕早、中、晚期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结果差异较大,定期对孕产妇进行检测,可以有效监测不同孕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全面预警凝血功能障碍及中晚期妊娠妇女患上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2024 Vol. 44 (3): 17-19 [
摘要
] (
32
)
HTML
(1 KB)
PDF
(393 KB) (
19
)
20
比较宫腔镜电切术开窗后切除与直接切除对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
吴阿莉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07
目的
浅析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开窗后切除与直接切除治疗对其生育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拟从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10例开展研究,运用完全随机化法设计对照组及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宫腔镜电切术的直接切除法(简写:直接切除法),实验组予以宫腔镜电切术的开窗后切除法(简写:开窗切除法);比较两组卵巢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宫腔的粘连发生率以及妊娠状况。
结果
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卵巢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术后1、3以及6个月宫腔的粘连发生率为9.09%、3.64%以及0.00%,较之对照组的23.64%、14.55%以及9.09%更低(
P
<0.05)。实验组术后12个月宫腔的粘连发生率是0.00%低于对照组的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妊娠率是58.18%,较之对照组的32.73%更高,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14.55%(
P
<0.05)。实验组术后首次妊娠时间(15.82±3.48)个月,与对照组(16.13±3.45)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开窗后切除较直接切除效果更佳,有效提高其生育功能,使得并发症发生率得以下降,利于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2024 Vol. 44 (3): 20-22 [
摘要
] (
30
)
HTML
(1 KB)
PDF
(409 KB) (
25
)
23
催产素与卡孕栓联合使用对顺产后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张丝妮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08
目的
探讨分析催产素与卡孕栓联合使用对顺产后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120例顺产后产后出血产妇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实验组,对照1组仅给予催产素治疗,对照2组仅给予卡孕栓治疗,实验组给予催产素与卡孕栓联合治疗,比较三组产妇出血量、止血时间、止血效果、凝血因子水平、不良反应。
结果
三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产妇较对照1组、对照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减少,止血时间显著缩短(
P
<0.05)。三组产妇止血效果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产妇止血效果总有效率为97.50%较对照1组(65.00%)、对照2组(62.50%)显著提高(
P
<0.05)。治疗前三组产妇凝血因子Ⅶ、FIB、PTT、PT及PL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后三组产妇凝血因子Ⅶ、FIB、PTT、PT及PLT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实验组产妇凝血因子Ⅶ、FIB、PTT、PT及PLT水平较对照1组、对照2组产妇改善更显著(
P
<0.05)。实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产妇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20.00%、1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催产素与卡孕栓联合治疗产妇顺产后产后出血起到协同机制的作用,相互补充效果显著,可改善产妇凝血功能,缩短止血时间,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2024 Vol. 44 (3): 23-25 [
摘要
] (
29
)
HTML
(1 KB)
PDF
(378 KB) (
19
)
26
血清CEA、CA125、AFP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相关性
侯亚, 骆焕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09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甲胎蛋白(Alpha Feto Protein,AFP)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情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CHB患者78例,结合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26)、中度组(n=26)及重度组(n=26),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血清CEA、CA125、AFP水平检测,记录患者肝肾功能并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分析血清CEA、CA125、AFP的阳性检出率,并对比各组之间的血清CEA、CA125、AFP水平及MELD评分,分析相关性。
结果
重度组血清CEA阳性检出率3.85%(1/26)、CA125阳性检出率7.69%(2/26)与中度组3.85%(1/26)、7.69%(2/26)、轻度组3.85%(1/26)、3.85%(1/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组AFP阳性检出率50.00%(13/26)较中度组26.92%(7/26)、轻度组19.23%(5/26)高(
P
<0.05);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血清CEA、CA125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AFP水平、MELD评分较高(
P
<0.05);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AFP水平(r=0.658,r=0.671)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ELD评分、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P
<0.05)。
结论
血清AFP水平会随着CHB患者病情加重而逐渐提高,且AFP水平与CHB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2024 Vol. 44 (3): 26-28 [
摘要
] (
33
)
HTML
(1 KB)
PDF
(390 KB) (
26
)
29
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许为钊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10
目的
了解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择哮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系统分配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对比了解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00%)比对照组(82.00%)更高(
P
<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更短(
P
<0.05)。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更优(
P
<0.05)。干预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比对照组更优(
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比对照组更优(
P
<0.05)。
结论
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改善肺功能,优化氧化应激指标。
2024 Vol. 44 (3): 29-31 [
摘要
] (
47
)
HTML
(1 KB)
PDF
(431 KB) (
19
)
32
内镜辅助鞘在高血压脑出血脑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
杜战锋, 王茂德, 姜海涛, 王拓, 李琦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11
目的
分析内镜辅助鞘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脑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脑内血肿清除术中是否采用新型可调式神经内镜辅助鞘进行分组,分为有鞘组(n=47)、无鞘组(n=42),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指标情况、并发症情况及预后发展。
结果
有鞘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小于无鞘组,其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无鞘组(
P
<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有鞘组各项评分均低于无鞘组(
P
<0.05);有鞘组颅内感染、癫痫、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无鞘组(
P
<0.05);有鞘组预后Ⅱ-V级患者分别有3、9、21、14例,无鞘组预后Ⅱ-V级患者分别有11、15、11、5例,两组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新型可调式神经内镜辅助鞘在HICH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的临床实用价值较高,可扩大临床应用范围,提高临床手术治疗效率。
2024 Vol. 44 (3): 32-35 [
摘要
] (
25
)
HTML
(1 KB)
PDF
(587 KB) (
20
)
35
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重度烧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聂立民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12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86例重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于麻醉前10min注入1μg/kg右美托咪定,之后以0.5μg/(kg·h)的速率泵注,术毕前30min停药,对照组以相同方式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镇静镇痛效果、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流动力学。
结果
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为(2.06±0.41)min,短于对照组的(4.89±0.95)min,镇痛持续时间为(123.48±10.67)min,长于对照组的(95.31±8.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麻醉前(T
0
),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手术开始后30min(T
1
)、术毕时(T
2
),观察组CRP、TNF-α、IL-6、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重度烧伤患者中可发挥超前镇痛效果,减轻机体炎性反应,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进行大力的推行与运用。
2024 Vol. 44 (3): 35-37 [
摘要
] (
20
)
HTML
(1 KB)
PDF
(453 KB) (
24
)
38
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来曲唑对p21waf/cip1、25-OH-D水平的影响
郭永井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13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来曲唑治疗特发性矮小症(ISS)的临床价值及对患儿p21waf/cip1、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86例IS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rh-GH,研究组联合来曲唑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的骨龄、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预测终身高、p21waf/cip1、骨碱性磷酸酶(BALP)、25-OH-D、骨钙素(OC)、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优良率(95.35% Vs 76.74%)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的骨龄、PINP、预测终身高、BALP、OC、p21waf/cip1蛋白、25-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的PINP、骨龄、25-OH-D、OC、预测终身高大于对照组,研究组的p21waf/cip1蛋白、BALP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总不良反应率(11.63% VS 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rh-GH基础上联合来曲唑治疗ISS的疗效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骨代谢指标与25-OH-D、p21waf/cip1水平,促进患儿身高增长与骨骼发育,提高患者终身高值。
2024 Vol. 44 (3): 38-41 [
摘要
] (
18
)
HTML
(1 KB)
PDF
(531 KB) (
14
)
41
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肥胖型T2DM患者中的降糖效果比较
刘晓燕, 刘芳, 徐凤梅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14
目的
比较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肥胖型T2DM患者中的降糖效果。
方法
选取肥胖型T2DM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达格列净组与利格列汀组,每组37例,分别予以达格列净、利格列汀药物进行治疗,两组均干预30d。对比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两组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及体脂肪率(FAT)进行比较。
结果
经干预后,两组患者脂代谢水平较干预前有所下降,但利格列汀组的FBG(8.31±0.71)、2h PBG(9.13±1.63)和HbA1c(8.86±0.82)明显要优于达格列净组(9.78±0.91)、(10.37±1.94)和(8.11±0.45);两组肥胖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利格列汀组的下降趋势要优于达格列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肥胖型T2DM患者干预中,能有效控制血糖和降低患者体重,值得临床应用。
2024 Vol. 44 (3): 41-43 [
摘要
] (
29
)
HTML
(1 KB)
PDF
(381 KB) (
23
)
44
化学原料药元素杂质控制策略探索与思考
王威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15
元素杂质影响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在2022年4月发布了《Q3D(R2):元素杂质指导原则》最终版。本文参考Q3D(R2)分析了化学原料药中元素杂质,识别出各种潜在来源的可能元素杂质,对生产角度各环节元素杂质的控制策略进行讨论,为后续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上市变更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2024 Vol. 44 (3): 44-46 [
摘要
] (
33
)
HTML
(1 KB)
PDF
(414 KB) (
33
)
47
低频联合高频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蔡明月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16
目的
探讨低频联合高频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中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准确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93例PLG患者为调查对象,均接受低频超声、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记录手术病理结果,统计低频超声单独检查、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PLG的检出结果,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PLG诊断金标准,分析低频超声、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PLG的诊断效能,分析低频超声、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PLG的结果和病理结果之间一致性。
结果
93例PLG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发现良性PLG者77例(82.80%)、恶性PLG者16例(17.20%);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PLG的诊断灵敏度(93.75%)略高于低频超声单独检查(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PLG的诊断特异度(92.21%)、准确度(92.47%)均高于低频超声单独检查(71.43%、7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低频超声诊断PLG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之间一致性较差(Kappa=0.321,P=0.000),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PLG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之间呈高度一致性(Kappa=0.765,
P
=0.000)。
结论
低频联合高频超声用于临床诊断PLG的应用价值高,能减少误诊和漏诊,为临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准确依据。
2024 Vol. 44 (3): 47-49 [
摘要
] (
22
)
HTML
(1 KB)
PDF
(402 KB) (
14
)
临床经验
50
我国人工智能在骨科领域应用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高君, 高瑞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17
目的
探讨我国人工智能在骨科领域的应用研究热点,以期为骨科科研及临床诊疗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为基础,检索建库至2024年2月发表的以人工智能和骨科领域为中心的相关文献,导出Refworks格式数据,经CiteSpace6.3.R1软件数据转化后进行分析,设置参数,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和时间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网络图谱。计算节点中介中心性,中心性代表所在领域的重要性,使用对数似然比(LLR)算法,评判指标为模块值Q>0.5,轮廓值S>0.7表示图表有意义。
结果
以检索条件为(主题: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AND(主题:骨科+骨 折+关节置换+腰椎+胸椎+骨质疏松+骨肿瘤+骨关节炎+骨龄+脊柱),检索范围为总库,共检索文献总数1029条,保留学术期刊579条和学位论文394条,排除会议论文19条,报纸19条,图书1条,成果13条,经CiteSpace软件去重处理后保留文献936条纳入研究。最早发文文献为2001年。从发文量走势发现,2018年开始我国人工智能在骨科领域的研究数量逐年增加,且递增幅度较大,2018年发表文章41篇,2019年89篇,2020年133篇,2021年170篇,2022年214篇,2023年 262篇,2024年仅2个月的发文量即为295篇。我国该领域全部发文作者数量为292人,根据共现图谱显示,共有292个节点,501条连线,但分布较为松散,属于松散型团队模式,按引用次数排名最高的作者是胡豇,引用次数为11。我国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在骨科应用的研究的机构有211个,引用次数排名最高的机构是第44组的南方医科大学,引用次数为18次。第二个是吉林大学在集群#123,引用计数为16。第三位是山东大学,第101组,引用数为13。较活跃的关键词为“深度学习”“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分别出现在2017年、2002年、2014年及2012年。对该领域进行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发现有4个关键的突现值较高,分别为“机器人”“导航”“影像学组”和“骨关节炎”。
结论
我国近年人工智能在骨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迅速,但机构和学者多为独立研究,缺乏合作,影响力较低,未来应该在深度学习、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致力于骨科疾病研究,开展国际多中心合作,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诊治方案,为骨科诊疗提供新思路。
2024 Vol. 44 (3): 50-54 [
摘要
] (
25
)
HTML
(1 KB)
PDF
(1732 KB) (
57
)
55
纤支镜灌洗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薛献科, 关浩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18
目的
分析难治性肺部感染(PI)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4例难治性PI患者,均接受纤支镜灌洗(BAL)等治疗,统计治疗效果,并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204例难治性PI在接受2周BAL等治疗后,有54例显效、114例有效,36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82.35%(168/204);年龄、营养状态、基础疾病与种类、器官功能损伤、细菌培养结果、免疫功能、双重菌混合感染、侵入性治疗及检查史均为影响难治性PI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
P
<0.05);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60岁、基础疾病种类≥5种、器官功能损伤、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P
<0.05);Hosmer-Lemeshow适合度检验结果发现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结论
难治性PI患者预后效果有待提高,年龄≥60岁、基础疾病种类≥5种、器官功能损伤、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且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预后效果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临床可据此实施干预。
2024 Vol. 44 (3): 55-57 [
摘要
] (
21
)
HTML
(1 KB)
PDF
(411 KB) (
13
)
58
基于颅内压联合局部脑氧饱和度动态监测的导向性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李文娟, 燕鑫鑫, 路明顺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19
目的
研究基于颅内压(ICP)联合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
2
)动态监测的导向性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146例重型TBI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患者编号后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监测ICP和rScO
2
并开展导向性治疗,然后比较两组康复速度、脑氧代谢指标、炎症因子和预后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7d时脑氧摄取率(CERO
2
)和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明显升高(
P
<0.05),血乳酸、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降低(
P
<0.05),且观察组CERO
2
和IL-10高于对照组,血乳酸、IL-6和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Glasgow预后评分(GOS)和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基于ICP和rScO
2
动态监测的目标导向性治疗有利于改善重症TBI患者脑氧代谢,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提升康复速度并改善预后。
2024 Vol. 44 (3): 58-60 [
摘要
] (
22
)
HTML
(1 KB)
PDF
(418 KB) (
17
)
61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效能及相关征象分析
程小莉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20
目的
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诊断效能及相关征象。
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41例PTC患者和4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对比PTC患者和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PTC中的诊断效能及相关征象。
结果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PTC的灵敏度为90.24%(37/41)、特异度为95.65%(44/46)、准确度为93.10%(81/87)、阳性预测值为94.87%(37/39)、阴性预测值为91.67%(44/48);绘制ROC曲线显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PTC的AUC为0.905(95%CI 0.872-0.993),>0.90,诊断效能较高;PTC患者中边缘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血流丰富占比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边缘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血流丰富均与PTC有关(OR>1,
P<
0.05)。
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PTC中的诊断效能较高,相关征象边缘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血流丰富均与PTC有关。
2024 Vol. 44 (3): 61-63 [
摘要
] (
34
)
HTML
(1 KB)
PDF
(519 KB) (
18
)
6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及血流参数分析
郭俊丽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21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胎儿心脏畸形中的诊断效果与血流参数情况。
方法
选取行产前CDUS检查的157例孕妇,以出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DUS检查胎儿心脏畸形的效能;另统计对比心脏畸形胎儿与正常胎儿的各项CDUS差异。
结果
157例孕妇中,“金标准”共检出14例心脏畸形胎儿;CDUS共检出13例心脏畸形胎儿。CDUS检查心脏畸形胎儿的灵敏度为85.71%(12/14)、特异度为99.30%(142/143)、准确度为98.09%(12+142)/157、阳性预测值为92.31%(12/13)、阴性预测值为98.61%(142/144)。Kappa检验显示,CDUS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的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78,
P
=0.000)。心脏畸形胎儿的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为(31.26±2.49)cm/s、心室舒张期峰值速度为(23.21±2.05)cm/s、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为(7.16±1.03)cm/s,低于正常胎儿的(34.25±2.87)cm/s、(28.69±2.47)cm/s、(8.94±1.46)cm/s,搏动指数(PI)为(1.79±0.53)、前负荷指数(PLI)为(1.06±0.21)、静脉峰值流速指数(PVIV)为(1.24±0.18),高于对照组的(1.21±0.36)、(0.73±0.12)、(0.83±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心脏畸形胎儿的CDUS参数存在异常,CDUS筛查心脏畸形胎儿的效能较高,能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2024 Vol. 44 (3): 63-65 [
摘要
] (
35
)
HTML
(1 KB)
PDF
(472 KB) (
25
)
66
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细胞免疫指标及对治疗反应性影响的交互作用分析
王海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22
目的
调查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现况、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及对治疗反应性影响的交互作用。
方法
选取308例艾滋病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治疗反应性依据分为稳定组、较差组,收集并对比两组基线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焦虑抑郁情绪、细胞免疫指标、治疗反应性间的关系,采用交互作用系数γ分析焦虑抑郁情绪、细胞免疫水平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结果
308例艾滋病患者中91.23%(281/308)治疗反应性稳定,8.77%(27/308)患者治疗反应性较差。稳定组服药依从性良好者占比91.46%(257/281)显著高于较差组11.1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细胞免疫指标水平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关系(
r
=-0.874,
P
<0.001),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
r
=0.503、0.517,
P
<0.001)。患者焦虑情绪与细胞免疫指标对治疗反应性存在交互作用(
P
<0.05)。
结论
部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反应性较差,其焦虑抑郁情绪和细胞免疫相互作用并影响患者治疗反应性,临床可据此开展护理干预,以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稳定。
2024 Vol. 44 (3): 66-69 [
摘要
] (
33
)
HTML
(1 KB)
PDF
(657 KB) (
32
)
69
Tim-3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免疫致病和免疫防治中的作用
王慧, 王萌, 张啸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23
目的
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粘蛋白-3(T-cell Ig-mucin-3,Tim-3)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免疫致病和免疫防治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正常小鼠,定为正常组20只,将小鼠感染为鲍曼不动杆菌毒性临床菌株和疫苗菌株,检查生存率,细菌定量,组织病理等,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因子,用流式检测BALF炎症细胞浸润,分别建立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组20只和鲍曼不动杆菌疫苗接种模型组20只。通过ELISA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im-3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极化方向的影响。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临床株组IL-1β、TNF-α、IL-6、TGF-β显著升高(
P
<0.05),与临床株组相比疫苗组IL-1β、TNF-α、IL-6、TGF-β显著降低(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肺组织结构正常,无明显病变;临床株组肺组织肺泡结构受损严重,可见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等现象;与临床株组相比,疫苗组肺组织结构损坏得到缓解。临床株组与正常组比较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性老鼠肺组织巨噬细胞的MI标记基因TNF-a的表达有所减少,但CD32的表达有所增加。M2标记基因CD206和IL-10的表达增加(p)(
P
<0.05);Tim-3通路抑制巨噬细胞后CD32、TNF-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升高,CD206表达升高,IL-10表达降低(
P
<0.05)。
结论
Tim-3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方向,在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致病中起到免疫防治作用。
2024 Vol. 44 (3): 69-72 [
摘要
] (
27
)
HTML
(1 KB)
PDF
(726 KB) (
40
)
73
山莨菪碱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胡东坡, 解然, 杨晓曼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24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予以孟鲁司特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山莨菪碱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的77.50%相比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皮疹、腹痛、便血、关节肿痛等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7、IL-23及免疫球蛋白A(IgA)、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山莨菪碱可有效降低血清IL-17、IL-23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紊乱,是儿童HSP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4 Vol. 44 (3): 73-75 [
摘要
] (
28
)
HTML
(1 KB)
PDF
(534 KB) (
30
)
75
复方甘草酸苷与他克莫司联合红光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效果
胡耀刚, 孟小卉, 李敬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25
目的
分析复方甘草酸苷与他克莫司联合红光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与他克莫司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红光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症状积分、皮肤屏障功能[经皮水分丢失值(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皮肤油脂量、皮肤红斑量]、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γ-干扰素(γ- interferon,IFN-γ)]水平。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57/60)较常规组76.67%(46/60)高(
P
<0.05);治疗后,研究组瘙痒、灼热、干燥、红斑评分较常规组低(
P
<0.05);治疗后,研究组TEWL、皮肤油脂量较常规组高,皮肤红斑量较常规组少(
P
<0.05);治疗后,研究组IgA、IgM、IgE水平较常规组低(
P
<0.05);治疗后,研究组IL-4、IFN-γ水平较常规组低(
P
<0.05)。
结论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与他克莫司联合红光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修复皮肤屏障,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2024 Vol. 44 (3): 75-78 [
摘要
] (
24
)
HTML
(1 KB)
PDF
(468 KB) (
28
)
78
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在CH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病情及肝纤维化的关系
李妍妍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26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DNA(HBV DNA)、甲胎蛋白(AFP)在CH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病情及肝纤维化的关系。
方法
选取120例CHB患者为对象,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n=23)、中度组(n=48)、重度组(n=36)、肝衰竭组(n=13);按照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1组(n=21)、S2组(n=41)、S3组(n=42)、S4组(n=16)。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分析二者与CHB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的关系。
结果
CHB组HBV DNA及AFP高于对照组(
P
<0.05);AFP在CHB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肝衰竭组依次升高(
P
<0.05)。HBV DNA及AFP在对照组、S0~S1组、S2组、S3组、S4组依次升高(
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V DNA与CHB纤维化程度正相关,AFP与CHB病情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
P
<0.05)。HBV DNA、AFP联合检测诊断重度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800(95%CI:0.829~0.939)、0.846(95%CI:0.788~0.905)、0.884(95%CI:0.733~0.867)。
结论
HBV DNA及AFP在CHB患者中表达升高,AFP与CHB的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HBV DNA与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检测二者有助于肝纤维程度的早期诊断。
2024 Vol. 44 (3): 78-80 [
摘要
] (
30
)
HTML
(1 KB)
PDF
(535 KB) (
28
)
8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特征、因素及槐杞黄颗粒联合泼尼松治疗的临床分析
常佩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2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的发病特征、因素及槐杞黄颗粒联合泼尼松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73例PN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儿的发病特征、发生的危险因素,所有患儿均接受槐杞黄颗粒联合泼尼松治疗,分析联合用药对临床疗效、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
73例PNS患儿中出现蛋白尿64例(87.67%),浮肿52例(71.23%),血尿26例(35.62%);不同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水肿、营养不良、家长认知程度PNS患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OR=2.235)、过敏反应(OR=1.973)、低白蛋白血症(OR=3.589)、高胆固醇血症(OR=2.257)、水肿(OR=2.466)、营养不良(OR=2.519)、家长认知程度(OR=2.803)是影响PNS患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槐杞黄颗粒联合泼尼松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提高(
P
<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升高(
P
<0.05),CD8+降低(
P
<0.05)。
结论
PNS患儿以蛋白尿、浮肿为主要发病特征,少数患儿伴有血尿症状,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水肿、营养不良、家长认知程度均是影响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用槐杞黄颗粒联合泼尼松对PNS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调节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
2024 Vol. 44 (3): 80-83 [
摘要
] (
31
)
HTML
(1 KB)
PDF
(605 KB) (
31
)
84
AMI患者急性前壁AAMI患者介入治疗时机对其MACCE事件及心功能的影响
李江锋, 胡东涛, 李丽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28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介入治疗时机对其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定88例AAMI患者,随机法分为试验组(44例,延迟介入治疗)与对照组(44例,直接介入治疗)。统计两组治疗1年后的MACCE发生率,并分析比较两组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
①试验组的MACCE合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②试验组治疗后的室壁运动积分指数、舒张末容量指数、收缩末容量指数及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延迟介入治疗有助于减少AAMI患者MACCE的发生,且能改善其心功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其疗效与直接介入治疗基本相同。
2024 Vol. 44 (3): 84-86 [
摘要
] (
25
)
HTML
(1 KB)
PDF
(521 KB) (
14
)
86
多西他赛与顺铂同步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康晓娜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29
目的
分析多西他赛与顺铂同步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9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氟尿嘧啶+顺铂同步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实验组予多西他赛+顺铂同步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毒副反应及耐受性。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ORR、CBR分别为64.44%、84.44%,均高于对照组的51.11%、64.44%(
P
<0.05);实验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51.11%、28.8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33%、11.11%(
P
<0.05),而骨髓抑制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KPS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
P
<0.05)。
结论
多西他赛与顺铂同步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效果明显,虽存在部分毒副作用,但可耐受且安全性较高。
2024 Vol. 44 (3): 86-88 [
摘要
] (
28
)
HTML
(1 KB)
PDF
(465 KB) (
18
)
管理/方法
89
视频脑电图在脑梗死继发癫痫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魏海涌, 张银珠, 杜欢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30
目的
分析视频脑电图对脑梗死继发癫痫的早期诊断效能及对疾病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
我院110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访1年,均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及视频脑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异常脑电图的检出率,统计不同部位梗死灶的癫痫灶检出率;随后以复发与否分组,观察两组初次视频脑电图信号及用药情况。
结果
视频脑电图对异常脑电图的检出率高于常规脑电图,且对非大脑皮层梗死的癫痫异常脑电图检出率高于常规脑电图;癫痫复发组视频脑电图中弥漫性慢波检出率低于未复发组,且癫痫样放电异常波形检出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脑梗死继发癫痫应用视频脑电图检查进行诊断是可行的,尤其是能有效检出大脑深层梗死后形成的癫痫灶,且能依据癫痫样放电进行疾病预后评估。
2024 Vol. 44 (3): 89-92 [
摘要
] (
37
)
HTML
(1 KB)
PDF
(643 KB) (
25
)
92
以营养状态评估为基础的个体化营养干预在胃肠外科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探究
闫玲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31
目的
探究以营养状态评估为基础的个体化营养干预在胃肠外科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胃肠外科术后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分组为营养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各55例。对常规干预组患者给予胃肠外科术后常规干预,对营养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根据个体营养评估状态制定营养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正氮平衡恢复时间;身体恢复情况,干预前后测量两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及肩胛下角部皮褶厚度;康复情况,干预后记录两组患者鼻营养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干预期间两组患者呕吐、腹泻等营养耐受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BMI、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角部皮褶厚度相近(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MI、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角部皮褶厚度较干预前显著升高(
P
<0.05);其中营养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正氮平衡恢复时间、鼻营养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干预组明显更低,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角部皮褶厚度较常规干预组明显更高(
P
<0.05);干预期间两组患者营养耐受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
P
>0.05)。
结论
以营养状态评估为基础的个体化营养干预用于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2024 Vol. 44 (3): 92-95 [
摘要
] (
26
)
HTML
(1 KB)
PDF
(601 KB) (
38
)
96
多学科协作营养支持对中晚期老年宫颈癌并营养不良患者免疫及营养的影响
王瑞景, 刘瑞雪, 赵建兰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32
目的
探究多学科协作营养支持对中晚期老年宫颈癌并营养不良患者免疫及营养的影响。
方法
选取100例中晚期老年宫颈癌并营养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50)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50)采用多学科协作营养支持干预,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营养指标、生活质量。
结果
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干预前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对中晚期老年宫颈癌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营养支持干预可改善其免疫功能与营养状况,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可用于临床推广。
2024 Vol. 44 (3): 96-98 [
摘要
] (
28
)
HTML
(1 KB)
PDF
(486 KB) (
21
)
98
基于HFMEA构建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刘俊霞, 李志娟, 孙丹丹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33
目的
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构建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72例行PCI术的AMI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6例。常规组予以常规PCI术后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基于HFMEA构建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护理,所有患者均干预至出院。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自我管理能力[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比较干预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后两组运动耐力[6min步行距离(6MWD)、Borg主观体力感等级量表(RPE)]。
结果
干预后两组LVEF水平、CSMS评分较干预前均上升,研究组高于常规组(
P
<0.05);干预后两组LVEDV水平较干预前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常规组(
P
<0.05);干预期间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
<0.05);干预后研究组6MWD高于常规组,Borg评分低于常规组(
P
<0.05)。
结论
基于HFMEA构建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AMI患者PCI术后护理中应用价值高,能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与运动耐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4 Vol. 44 (3): 98-100 [
摘要
] (
28
)
HTML
(1 KB)
PDF
(487 KB) (
21
)
101
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激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
张瑞滋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34
目的
探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激反应、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89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干预组(n=44)、对照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应激反应[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肾上腺素(E)、心率(HR)]、治疗依从性、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预测值(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自我管理能力[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血气指标[氧分压(PaO
2
)、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
结果
干预组治疗依从率95.45%(42/44)高于对照组77.78%(35/45)(
P<
0.05);干预后,干预组DBP、SBP、E、HR、PaCO
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干预组FEV1、FEV1%、MVV、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评分、SGRQ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将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缓解患者应激反应,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
2024 Vol. 44 (3): 101-103 [
摘要
] (
30
)
HTML
(1 KB)
PDF
(462 KB) (
21
)
104
环泊酚与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孟瑞, 严翠翠, 涂立刚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35
目的
分析环泊酚与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差别及安全差异。
方法
将100例胃镜检查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环泊酚麻醉,以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作为安全指标,其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时间节点为准备麻醉时(T
0
)、胃镜置入穿过声门时(T
1
)、胃镜置入3min时(T
2
)、检查结束进入复苏室后(T
3
)及离开复苏室时(T
4
);以镇静成功比例、不同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估法(VAS)得分及麻醉相关时间作为麻醉效果评估指标。
结果
两组镇静成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T
1
、T
2
测得的血氧饱和度(SpO
2
)、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对照组,且T
3
时SpO
2
高于对照组;T
1
~T
4
时两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检查前、检查完成离开苏醒室时VAS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离开诊疗室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P
<0.05),但有效诱导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注射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环泊酚与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均能达到镇静麻醉目的,相对而言环泊酚安全性更高。
2024 Vol. 44 (3): 104-106 [
摘要
] (
33
)
HTML
(1 KB)
PDF
(469 KB) (
37
)
107
接纳与承诺疗法联合正性激励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刘稳, 吕秀霞, 马陶霞, 张素敏, 刘旭岚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36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患者采用接纳与承诺疗法(ACT)联合正性激励干预对其希望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升肺癌术后患者希望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前瞻性选取拟行肺叶切除术治疗的7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正性激励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ACT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分别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症状自评表(SCL-90)、肺癌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估两组患者希望水平、心理状态、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两组HH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两组SCL-90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观察组肺癌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两组GQOLI-74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采用ACT联合正性激励干预可有效提升肺癌术后患者希望水平,改善心理状态,并能够提升其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2024 Vol. 44 (3): 107-110 [
摘要
] (
32
)
HTML
(1 KB)
PDF
(565 KB) (
30
)
111
多维度整合模式下特性适因护理在消化道异物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孙肖舫, 刘雅莉, 赵丽辉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37
目的
探讨消化道异物内镜手术患者中采用多维度整合模式下特性适应护理的应用情况。
方法
选取80例因异物吞入而接受上消化道内镜异物取出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取出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多维度整合模式下特性适因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间护理依从性、干预前后心境状态量表评分(Profile of Mood Stastes,PSMS)、抑郁状态(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n Scale,HADS)与术后护理期间舒适程度(general confort questionnaire,GCQ)及术后护理期间并发症情况。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差异明显,观察组护理依从性较对照组更高(
P
<0.05);两组患者PSMS与HADS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采用多维度整合模式下特性适因护理对行消化道异物内镜手术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该类患者护理依从性,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4 Vol. 44 (3): 111-113 [
摘要
] (
27
)
HTML
(1 KB)
PDF
(458 KB) (
19
)
114
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
刘肖, 行君, 顾晓乐, 冯英璞, 张桂芳, 王丞迪, 周红娜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38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88例垂体腺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健康教育,观察组加用自我效能干预。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心理弹性、负面情绪、自我效能。
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前两组心理弹性、负面情绪、自我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坚韧评分(38.89±4.07)分、自强评分(25.94±3.17)分、乐观评分(13.44±2.03)分、总分(76.71±4.38)分、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32.29±2.83)分,高于对照组(32.79±5.10)分、(20.66±3.05)分、(11.16±1.23)分、(67.44±5.52)分、(27.01±2.62)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1.53±5.66)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3.08±4.64)分,低于对照组的(49.72±6.34)分、(51.24±5.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减轻负面情绪。
2024 Vol. 44 (3): 114-116 [
摘要
] (
31
)
HTML
(1 KB)
PDF
(534 KB) (
35
)
116
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影响
陈东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39
目的
探讨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行MHD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采用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血管通路感染情况、自我管理能力、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血管通路感染率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自我概念、健康认知等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MH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管通路感染发生率,且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2024 Vol. 44 (3): 116-118 [
摘要
] (
24
)
HTML
(1 KB)
PDF
(445 KB) (
29
)
中医/中西医结合
119
中药沐足联合穴位贴敷对消渴病伴不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刘静, 王志强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40
目的
评价中药沐足联合穴位贴敷对消渴病伴不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消渴病伴不寐患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沐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组联合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同时给予中药沐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病率。
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空腹血糖(
t
=4.743,
P
<0.001)、2h餐后血糖(
t
=6.734,
P
<0.001)较对照组同期值显著降低。联合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较对照组同期值显著降低(
t
=4.717,
P
<0.001)。联合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93.3%(56/60)vs.80.0%(48/60),χ
2
=4.615,
P
=0.032]。联合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同期值显著降低(
t
=0.120,
P
<0.001)。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病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6.7%(4/60)vs.55.0%(33/60),χ
2
=32.862,
P
<0.001]。
结论
糖尿病伴发不寐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同时给予中药沐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血糖、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病率显著降低。
2024 Vol. 44 (3): 119-122 [
摘要
] (
23
)
HTML
(1 KB)
PDF
(632 KB) (
25
)
122
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症状改善、肺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施婵娟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41
目的
探究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症状改善、肺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100例RRTI患儿,随机抽签法分为A组(n=50)与B组(n=50)。A组予以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症状改善状况(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肺功能[呼气峰值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T淋巴细胞亚群(CD
4
+
、CD
8
+
、CD
4
+
/CD
8
+
)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8周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A组78.00%(
P
<0.05);治疗8周后,B组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
P
<0.05);治疗8周后,B组FVC、PEF、FEV1均高于A组(
P
<0.05);治疗8周后,两组CD
4
+
、CD
4
+
/CD
8
+
水平高于治疗前,CD
8
+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B组CD
4
+
、CD
4
+
/CD
8
+
水平高于A组,CD
8
+
水平低于A组(
P
<0.05);治疗8周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与A组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RRTI患儿,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提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2024 Vol. 44 (3): 122-124 [
摘要
] (
30
)
HTML
(1 KB)
PDF
(477 KB) (
22
)
125
盆炎温化汤联合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段春红, 熊冉冉, 周贺朋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42
目的
探讨盆炎温化汤联合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子宫血液流变学、炎症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112例CPI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超短波疗法,观察组给予超短波疗法+盆炎温化汤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两组疗效、子宫血液流变学、盆腔包块的直径、炎症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水平及盆腔包块的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
P
<0.05)。
结论
盆炎温化汤联合超短波治疗CPID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2024 Vol. 44 (3): 125-127 [
摘要
] (
30
)
HTML
(1 KB)
PDF
(467 KB) (
19
)
128
中药内服联合中药熏洗在霉菌性阴道炎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阴道微生物指标的影响
陈均伟, 李树云, 王俊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43
目的
分析霉菌性阴道炎(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应用中医联合疗法的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VVC患者62例,抽签随机法分为A组(31例,常规西医疗法)和B组(31例,中医联合疗法),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F-36评分、阴道微生态指标阳性率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VVC患者应用中医联合疗法(中药内服+中药熏洗)改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阴道微生物指标的效果更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4 Vol. 44 (3): 128-131 [
摘要
] (
24
)
HTML
(1 KB)
PDF
(523 KB) (
25
)
综述
131
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归晓明, 张国梁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44
目的
研究总结近10年来,针刺疗法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方面的作用机制。
方法
运用计算机搜集2017年至2023年期间,收录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关于针刺疗法治疗AS的临床研究,并进行归纳与整理。
结果
通过资料发现,针刺疗法治疗AS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调和人体阴阳、调节致炎因子水平、改善病灶局部微循环障碍、维持骨稳态和脊柱、关节活动度等方面。
结论
随着针刺技术不断更迭,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持续深入,更多深层次理论和更为有效临床经验值得研究探讨。
2024 Vol. 44 (3): 131-135 [
摘要
] (
15
)
HTML
(1 KB)
PDF
(862 KB) (
37
)
135
急性虫螨腈中毒研究综述
高瑞, 秦祺舒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45
急性农药中毒作为生活性中毒的常见类型,其病死率居高不下,其中虫螨腈中毒尤为严重。虫螨腈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芳基吡咯类杀虫剂,在农业上广泛应用,它可通过消化道、皮肤、呼吸道及眼部吸收,其中消化道是最主要的吸收方式。一旦进入人体内,即可对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造成干扰,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引发全高热反应,干扰神经信号传导,导致神经系统功能严重受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本研究综述了急性虫螨腈中毒的中毒机制、临床表现、诊断策略、治疗策略、预后评估、急性中毒救治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认识与防治策略。本文还探讨了建立和完善区域性中毒救治体系的必要性,以期提高虫螨腈高安全使用水平及救治成功率。
2024 Vol. 44 (3): 135-138 [
摘要
] (
28
)
HTML
(1 KB)
PDF
(595 KB) (
44
)
护理
139
院前联合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急救效率及病情恢复的影响
刘念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46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AOP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急救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行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效率、病情恢复、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出诊到达、评估、接诊、急诊救治及转送时间分别为(6.63±0.68)min、(2.26±0.42)min、(5.34±1.02)min、(128.29±20.60)min、(21.71±4.08)min,均短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胆碱酯酶恢复、症状消失、意识恢复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5.18±10.63)min、(69.12±9.93)min、(12.61±2.17)h、(7.89±1.33)h,均短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77%)低于对照组(38.30%)(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74%)高于对照组(82.98%)(
P
<0.05)。
结论
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在急性有机磷重度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提升急救效率,促进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2024 Vol. 44 (3): 139-141 [
摘要
] (
29
)
HTML
(1 KB)
PDF
(516 KB) (
33
)
141
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杜艳丽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3.047
目的
调查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18例胆囊切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予以生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健康状况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分析影响胆囊切除患者术前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了解不良因素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
结果
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18例胆囊切除患者进行心理弹性评估后,不同分类患者,CD-RIS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并发症、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疾病认知史等胆囊切除患者术前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胆囊切除术前CD-RISC量表坚韧、乐观、力量评分与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状态、活力、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呈正相关(
P
<0.05)。
结论
胆囊切除患者由于年龄、文化程度、并发症、性格评估、家庭经济条件及疾病认知等因素会对患者术前心理弹性产生影响,是影响患者心理弹性的危险因素,同时术前心理弹性与术后生活质量呈现正相关。
2024 Vol. 44 (3): 141-144 [
摘要
] (
30
)
HTML
(1 KB)
PDF
(542 KB) (
23
)
编辑部公告
郑重公告
新网站开通,欢迎访问。
下载中心
哈尔滨医药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哈尔滨医药》编辑部 备案号:
黑ICP备19005758号-1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