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团队协作式零缺陷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干预价值 |
白丽, 任海凤, 张凌云 |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
|
|
摘要 目的 分析团队协作式零缺陷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干预价值。方法 选择NRDS患儿82例作为实验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纳入对象分为常规组和零缺陷组,各4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零缺陷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团队协作式零缺陷护理。对比两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次数、体温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重危患者家属满意度量表(C-CCFSS)]。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零缺陷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次数较少,体温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较短(P<0.05);与常规组比较,零缺陷组干预后PaO2较高,PaCO2较低(P<0.05);零缺陷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44%(1/41)较常规组19.51%(8/41)低(P<0.05);与常规组比较,零缺陷组满意度各项评分较高(P<0.05)。结论 团队协作式零缺陷护理用于NRDS中能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次数,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升家属的满意度。
|
|
关键词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零缺陷护理,
团队协作,
血气指标
|
收稿日期: 2025-02-10
|
|
[1] 张惠玲.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支气管肺发育情况的影响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91-94. [2] Aoyama H,Uchida K,Aoyama K,et al.Assessment of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and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JAMA Netw Open,2019,2(7):e198116. [3] 许莹莹,刘小玲.思维导图模式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价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2):274-277. [4] 张小雯,刘彦彦.连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精细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15):176-179+184. [5] 郭丽,段莎莎,周翠萍.团队协作式零缺陷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4,30(9):86-89. [6] Sweet D G,Carnielli V,Greisen G,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管理:欧洲共识指南2013版[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5):356-358. [7] 吴广飞,傌洁,陈志慧,等.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通气鼻损伤发生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24,30(5):133-136. [8] Rudolph M W,Slager S,Burgerhof J G M,et al.Pa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euromuscular Blockade study(PAN-study):a phase IV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early neuromuscular blockade in moderate-to-severe pa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Trials,2022,23(1):96. |
[1] |
刘志坚, 李柱文, 黄东辉, 莫雯静.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喘息性疾病对其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J]. 哈尔滨医药, 2025, 45(2): 72-74. |
[2] |
王雪勤, 郝玉娟, 丁青. 无痛分娩对初产妇产程及新生儿脐血血气指标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4, 44(2): 43-45. |
[3] |
宋思佳, 丁永刚, 张亚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前后的胸部X线表现及评估价值[J]. 哈尔滨医药, 2024, 44(1): 83-85. |
[4] |
高晴, 李琳. 预见性护理对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4, 44(1): 105-107. |
[5] |
吴欣. 针对性护理联合无缝隙管理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血气指标恢复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3, 43(2): 103-105. |
[6] |
黄永霞.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无创呼吸机联合固尔苏治疗后病死的高危因素[J]. 哈尔滨医药, 2022, 42(6): 95-96. |
[7] |
刘成, 张清芳, 祝晴. 清热通肺汤在痰热壅肺型重症肺炎中的应用[J]. 哈尔滨医药, 2022, 42(4): 109-111. |
[8] |
张峥. 不同通气模式在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比较[J]. 哈尔滨医药, 2022, 42(1): 49-51. |
[9] |
赵帅.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6): 6-8. |
[10] |
张晓丹. 儿科护理管理应用团队协作+风险防控模式干预的效果及对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5): 109-110. |
[11] |
林炜权, 叶日花, 刘健玲. 低剂量氨茶碱泵联合可必特普米克雾化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3): 58-59. |
[12] |
王伟. 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效果评价[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1): 43-4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