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管单位: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服务评价中心
  创  刊:1981年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电       话:0451-83080756
  邮       箱:zyp-yxh@163.com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1-813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164/R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3年 43卷 3期
刊出日期:2023-06-25

论著
临床经验
管理/方法
中医/中西医结合
综述
护理
 
       论著
1 丹参多酚酸盐辅助肺康复治疗AECOPD的疗效及对Th1/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
苏醒, 陈高瑛, 齐红松, 王红燕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01
目的 探索丹参多酚酸盐辅助肺康复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疗效及对Th1/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AECOPD患者为试验对象,根据单双号随机化分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选择肺康复治疗、丹参多酚酸盐辅助肺康复治疗,并对比两组治疗后2周Th1/Th2免疫应答平衡情况和肺功能,且评估各项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肺损伤率、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IL-4、IFN-γ、FEV1、FVC、FEF75%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AECOPD患者实施丹参多酚酸盐辅助肺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的肺功能,可提升其治疗效果。
2023 Vol. 43 (3): 1-3 [摘要] ( 134 ) HTML (1 KB)  PDF (456 KB)  ( 142 )
4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李栋, 马成东, 王书峰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02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便利抽样法从因颅内大动脉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102例进行研究,按完全随机化设置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商品名: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行Solitaire AB支架桥接取栓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即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水平、血管再通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血清学指标及安全性(即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及90d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NIHSS、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中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Barthel评分则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70.59%,相比于对照组的41.1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hs-CRP、sICAM-1、IGF-1及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hs-CRP、sICAM-1、NSE均见下降,IGF-1有一定上升,观察组hs-CRP、sICAM-1、NSE低于对照组,IGF-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一静脉溶栓治疗可获有较佳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提高,增强了日常生活能力,神经损伤减轻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且炎性反应得到缓解,并发症及90d病死率发生情况较少,有较高应用价值。
2023 Vol. 43 (3): 4-6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582 KB)  ( 107 )
7 慢性心衰患者经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后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析
谷孟遥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03
目的 探究慢性心衰(CHF)患者经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MCA)联合贝那普利(BNPH)治疗对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118例CHF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2组,各59例。B组接受BNPH治疗,A组接受注射用MCA联合BNPH治疗。对比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14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A组总有效率93.22%(55/59)较B组77.97%(46/59)高(P<0.05);治疗14d A组LVESD、LVEDD较B组低,A组LVEF较B组高(P<0.05);治疗14d A组NT-proBNP水平较B组低(P<0.05);治疗14d A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B组低(P<0.05)。结论 注射用MCA联合BNPH治疗CHF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改善病情。
2023 Vol. 43 (3): 7-9 [摘要] ( 100 ) HTML (1 KB)  PDF (383 KB)  ( 92 )
10 改良双孔与常规三孔腹腔镜手术对阑尾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许金梨, 林英麒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04
目的 探究改良双孔与常规三孔腹腔镜手术对阑尾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阑尾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观察组采取改良双孔L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及住院时间较短(P<0.05)。术后1d,两组Cor、NE、MDA较术前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SOD较术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相较常规三孔LA,改良双孔LA术中出血较少,手术时间短,能减轻阑尾炎患者的应激反应,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康复。
2023 Vol. 43 (3): 10-11 [摘要] ( 122 ) HTML (1 KB)  PDF (445 KB)  ( 79 )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张东伟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05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行PTED治疗,且术后6个月内及时跟进随访并统计术后6个月内LDH复发情况并分组,统计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突出类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高血压、饮酒,分析LDH经PTED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80例LDH患者经PTED治疗后复发9例,复发率为11.2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LDH患者经PTED治疗后复发不受性别、高血脂、高血压及饮酒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能受年龄、BMI、突出类型及糖尿病、吸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BMI、突出类型及糖尿病、吸烟均是LDH患者经PTED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年龄大、高BMI、突出类型及合并糖尿病、吸烟的患者经PTED治疗后复发的风险较高,临床可早期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术后复发。
2023 Vol. 43 (3): 12-14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409 KB)  ( 113 )
15 瑞马唑仑对无痛胃肠镜老年患者血清IL-6、CRP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杨艳萍, 吴先平, 冯超群, 李学伦, 陈世红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06
目的 将瑞马唑仑应用于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中,通过观察患者血清IL-6、CRP及简化智力量表(MMSE)评分的动态变化,分析IL-6、CRP等炎性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PND)的相关性,评价瑞马唑仑用于门诊胃肠镜检查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无痛胃肠镜检查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瑞马唑仑组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5mg静脉注射,追加给药剂量为2.5mg/次;丙泊酚组给予1%丙泊酚1.5~2.0mg/kg静脉注射,追加药量为0.2~0.5mg/kg。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心率和血压,观察麻醉前后不同时段MMSE评分、外周血IL-6及CRP水平变化。结果 与给药前比较,两组给药后各时段MAP、HR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相比较,瑞马唑仑组操作开始时、操作开始后5min、检查结束时MAP、HR的下降幅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压波动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与丙泊酚组相同时段比较,瑞马唑仑组在麻醉前和检查结束后6h的MMSE、IL-6、CR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发生恶心、呕吐及头晕的例数明显降低,无注射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瑞马唑仑相对于丙泊酚对老年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不良反应少,不会增加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外周血炎症因子IL-6、CRP水平的变化。
2023 Vol. 43 (3): 15-17 [摘要] ( 96 ) HTML (1 KB)  PDF (432 KB)  ( 120 )
18 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
杜习起, 张珂, 苏威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07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7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观察组行膝关节镜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医院膝关节评分(HSS)]、骨折愈合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同一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内固定术具有手术创口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以促进复杂胫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有助于预后。
2023 Vol. 43 (3): 18-20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417 KB)  ( 116 )
21 探讨多层螺旋CT结合磁共振成像多序列对应力性骨折的诊断价值研究
王文红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0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结合磁共振成像多序列对应力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6例应力性骨折患者,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多层螺旋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应力性损伤分级,比较多层螺旋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单独及联合诊断应力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查应力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59.21%、67.11%、69.74%,磁共振成像检查应力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76.32%、71.05%、78.95%,二者联合检查应力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90.79%、81.58%、92.11%,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高于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出关节腔积液,未检查出骨髓水肿、关节面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二者联合检查对关节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磁共振检查多序列对应力性骨折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且对关节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
2023 Vol. 43 (3): 21-23 [摘要] ( 108 ) HTML (1 KB)  PDF (414 KB)  ( 77 )
24 生长抑制因子4、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HR-HPV感染的关系研究
胡立娟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09
目的 分析生长抑制因子4(ING4)、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HPV(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宫颈癌组织25份(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标本50份(CIN1组、CIN2-3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20份(正常组),术前检测HR-HPV,分析各组ING4、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与病理参数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CIN1组、CIN2-3组HR-HPV感染率高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ING4阳性率最高,而HIF-1α阳性率最低,宫颈癌组HIF-1α阳性率最高(P<0.05);感染HR-HPV的组织中,宫颈癌组ING4阳性率最低(P<0.05),而HIF-1α阳性率最高(P<0.05);在感染HR-HPV的宫颈癌及CIN2-3组织中,ING4与HIF-1α水平呈负相关(P<0.05);年龄、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为感染HR-HPV的宫颈癌患者ING4阴性且HIF-1α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R-HPV感染宫颈病变组织中ING4呈低表达,而HIF-1α呈高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延缓宫颈病变进展。
2023 Vol. 43 (3): 24-26 [摘要] ( 102 ) HTML (1 KB)  PDF (562 KB)  ( 70 )
27 血清癌胚抗原及CA125联合检测在宫颈癌中意义及其与高危因素的关系
周平乐, 左亮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10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宫颈癌中意义及其与高危因素的关系,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检查的健康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的CEA和CA125血清含量,对于观察组患者根据其临床分期分组,对比各组血清CEA和CA125的阳性率,分析CEA联合CA125诊断宫颈癌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另外,通过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测定两组患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宫颈癌患者血清CA125和CEA含量分别为(43.29±16.82)U/mL、(25.19±21.3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患者;观察组宫颈癌患者CEA和CA125阳性检出情况随着病情分期的加重越来越高,且Ⅲ期和Ⅳ期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各分期组患者CEA和CA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联合CA125诊断宫颈癌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明显高于CEA或者CA125单独诊断(P<0.05),CEA、CA125或者CEA联合CA125诊断宫颈癌的特异度差异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宫颈癌患者的HPV阳性感染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患者(P<0.05)。患者的HPV阳性感染与血清CEA和CA125含量增长趋势相同,关系密切。结论 EA联合CA125诊断宫颈癌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准确度以及特异性,且与患者HPV感染情况高度相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23 Vol. 43 (3): 27-29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548 KB)  ( 125 )
30 探讨艾司氯胺酮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中对肩关节镜术后康复的价值研究
尚程磊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11
目的 探究艾司氯胺酮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中对肩关节镜术后康复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均经超声引导行颈神经根选择性阻滞,对照组阻滞前给予生理盐水静脉输注,观察组阻滞前给予艾司氯胺酮静脉输注,观察两组术后3、6、12、24h时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和运动神经阻滞(MBS)评分,手术前、手术5min、手术15min及拔管后30min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6h和术后12h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h和6h时M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5min、手术15min及拔管30min时MAP与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效果确切,可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迅速恢复前臂运动功能。
2023 Vol. 43 (3): 30-32 [摘要] ( 111 ) HTML (1 KB)  PDF (410 KB)  ( 102 )
33 115例化脓性角膜炎患者病原菌学及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卢小焕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12
目的 分析化脓性角膜炎患者病原菌学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115例化脓性角膜炎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行病原学检查、耐药性分析,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15例化脓性角膜炎患者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GPB),主要GPB中表皮葡萄球菌(SE)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红霉素耐药性较高,溶血性链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性较高,而作为主要革兰阴性菌的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性较高,多因素分析发现,眼表疾病、TC≤4.31mmol/L、眼部手术史、WBC>6.67×109/L、佩戴角膜接触镜、ALB≤39.21g/L、使用抗菌药物、Hb≤134.87g/L、眼部外伤或角膜异物、CRP≥1.18mg/L均为化脓性角膜炎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眼部手术史、佩戴角膜接触镜、眼表疾病、使用抗菌药物、眼部外伤或角膜异物等为化脓性角膜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化脓性角膜炎患者主要致病菌为GPB,且细菌存在多重耐药的问题,临床应在治疗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药物,以减少细菌迁移。
2023 Vol. 43 (3): 33-35 [摘要] ( 81 ) HTML (1 KB)  PDF (385 KB)  ( 76 )
36 囊袋张力环植入术联合超声乳化对白内障患者前房深度、房角大小的影响
邢卫敏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13
目的 探讨囊袋张力环植入术联合超声乳化对白内障患者前房深度、房角大小的影响。方法 选择92例白内障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两组前房深度、房角、裸眼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前房深度、房角及裸眼视力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囊袋张力环植入术联合超声乳化治疗可改善白内障的前房深度、房角及视力,且安全性较高。
2023 Vol. 43 (3): 36-37 [摘要] ( 79 ) HTML (1 KB)  PDF (460 KB)  ( 105 )
38 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益生菌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观察
周小佩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14
目的 观察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益生菌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加益生菌,观察组加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观察效果与安全性及干预2 d、1周、2周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浓度、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免疫球蛋白M(IgM)浓度。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恢复时间相对较短,体质量增速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3%较对照组18.6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2周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浓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2周后观察组SIgA、IgM浓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产儿进行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益生菌干预,能调节肠道菌群,增强早产儿免疫力,改善其胃肠道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2023 Vol. 43 (3): 38-40 [摘要] ( 99 ) HTML (1 KB)  PDF (431 KB)  ( 117 )
41 复合指数A-aDO2、a/A比值与PaO2/FiO2预测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伴呼吸衰竭的价值研究
吕芮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15
目的 探讨复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动脉肺泡氧分压(a/A)比值与氧合指数(PaO2/FiO2)预测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伴呼吸衰竭的价值研究。方法 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呼吸窘迫症晚期早产儿,40例不需要机械通气为对照组,40例需要机械通气为观察组。分析呼吸衰竭参数对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需要机械通气的预测、复合指数A-aDO2、a/A比值与PaO2/FiO2差异比较、预测参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率、阴性率、约登指数并制作出ROC曲线。结果 两组患儿最大A-aDO2、最低a/A比值、最低PaO2/FiO2的AUC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3个AUC曲线均比PaCO2的AUC曲线高,A-aDO2曲线超过最大FiO2曲线(P<0.05)。A-aDO2>200mmHg被证明为预测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指数,观察组患儿均达到A-aDO2>200mmHg的标准。结论 复合指数A-aDO2、a/A比值与PaO2/FiO2能够对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伴呼吸衰竭进行合理预测,且预测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023 Vol. 43 (3): 41-42 [摘要] ( 101 ) HTML (1 KB)  PDF (459 KB)  ( 68 )
43 血清HB-EGF、GDF15水平与卵巢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高利梅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16
目的 探讨血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卵巢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90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术前均接受血清HB-EGF、GDF15水平检测,随访3年,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并分析血清HB-EGF、GDF15水平与卵巢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90例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14例,占15.56%;预后良好76例,占84.44%;预后不良组血清HB-EGF、GDF15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般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HB-EGF、GDF15水平与预后不良发生呈正相关(r>0,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B-EGF、GDF15水平预测预后不良发生的AUC均>0.8,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卵巢癌患者血清HB-EGF、GDF15水平与手术治疗后预后结局密切相关,在未来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HB-EGF、GDF15水平评癌症患者预后,为早期防治提供参考。
2023 Vol. 43 (3): 43-45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427 KB)  ( 95 )
46 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检查的麻醉效果观察
李学伦, 李文醒, 黄建彬, 冯超群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17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宫腔镜检查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宫腔镜检查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各59例。瑞马唑仑组应用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丙泊酚组应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MAP、HR、SpO2、RR;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长、苏醒时间和恢复时间、麻醉疗效评价、舒适度(BCS)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与T0点比较,两组患者T1、T2、T3时MAP、RR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或减慢(P<0.05);丙泊酚组T1、T2、T3时点HR呈现轻度减慢趋势(P<0.05),而瑞马唑仑组T1时点HR轻度升高(P<0.05);两组患者T1、T2时点SpO2均有一过性下降(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T1、T2、T3时点MAP、HR、RR的降低或减慢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疗效、BCS、麻醉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注射痛、舌根后坠的发生率较低,需要托下颌及辅助通气的情况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出现1例术中知晓情况。结论 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宫腔镜检查麻醉中安全有效,患者生命体征更平稳,不良反应更少,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复苏质量,麻醉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2023 Vol. 43 (3): 46-48 [摘要] ( 109 ) HTML (1 KB)  PDF (557 KB)  ( 83 )
49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对阑尾炎患儿术后机体微炎症指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赵凯, 吕闯, 段永福, 赵成鹏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18
目的 探究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对阑尾炎患儿术后机体微炎症指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阑尾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治疗,观察组采取经脐单孔L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微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应激反应[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1d,两组CRP、TNF-ɑ、IL-6较术前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d,两组Cor、NE较术前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相较常规三孔LA,经脐单孔LA可减少阑尾炎患儿出血量,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减轻患儿微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
2023 Vol. 43 (3): 49-51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435 KB)  ( 115 )
       临床经验
52 动态心电图对高压氧辅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刘玉娟, 黎燕清, 赵永福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19
目的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不稳定心绞痛(UAP)有无辅助高压氧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收集UAP患者1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不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实验组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其余治疗方法一致。两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前后动态心率变异性、ST-T总时间、最大Q-T间期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律失常类型分布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三角指数、ST-T总时间和最大Q-T间期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DNN、SDANN、rMSSD、pNN50、三角指数均明显升高,ST-T总时间和最大Q-T间期均明显减少,且实验组患者的SDNN、SDANN、三角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ST-T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rMSSD、pNN50、最大Q-T间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心房颤动、频发房性早搏、房早成对、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房室传导阻滞、房速、室早成对、室速、停搏次数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技术检查在高压氧辅助治疗UAP的效果评估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在其检查中显示高压氧辅助治疗UAP可较好地改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率变异。
2023 Vol. 43 (3): 52-54 [摘要] ( 101 ) HTML (1 KB)  PDF (442 KB)  ( 96 )
55 物理因子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李玲玲, 黄海量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20
目的 比较功能性电刺激、水疗、肌电生物反馈、蜡疗、经颅磁刺激5种物理因子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功能性电刺激、水疗、肌电生物反馈、蜡疗、经颅磁刺激5种物理因子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分别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资料,运用R 4.0.4和ADDIS 1.16.8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及最佳概率排序。结果 最终纳入58项随机对照试验,共4434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5种物理因子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在提高GMFM评分方面,以蜡疗治疗效果最佳(MD=14.00,95%CI 4.40~24.00,P<0.05);在降低MAS评分方面,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效果最佳(MD=-0.98,95%CI -1.40~-0.54,P<0.05);在提高MBI评分方面,以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最佳(MD=13.00,95%CI 6.50~19.00,P<0.0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物理因子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各具优劣,在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方面蜡疗更具优势,而在降低患儿下肢肌张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分别以功能性电刺激、经颅磁刺激更具优势。
2023 Vol. 43 (3): 55-57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737 KB)  ( 101 )
58 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陈青, 梁婷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21
目的 探究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228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应用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以及治疗效果和用药副作用。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77.19%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5,P=0.002);治疗前,两组LVEF、LVESD、CO、FS、LVEDV、LVESV、QTc、Q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CO、FS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SD、LVEDV、LVESV、QTc、QTd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2%、10.57%,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χ2=0.877,P=0.349)。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联合应用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治疗,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单一用药,治疗效果更好,且能降低患者用药副作用的发生率。
2023 Vol. 43 (3): 58-60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429 KB)  ( 83 )
61 覆膜支架置入与单纯药物治疗对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国兵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22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置入与单纯药物治疗对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覆膜支架置入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指标、炎症因子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1d后血液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高于同时间段对照组,观察组治疗7d后血液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1d后,且低于同时间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加用覆膜支架置入治疗效果较好,短期内会导致NLR、炎症因子升高,但随着时间延长,患者炎症反应降低更加明显,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2023 Vol. 43 (3): 61-62 [摘要] ( 111 ) HTML (1 KB)  PDF (312 KB)  ( 82 )
63 阿替洛尔联合硝苯地平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李巧云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23
目的 探讨阿替洛尔联合硝苯地平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B型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观察组采用阿替洛尔与硝苯地平。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56d后血清BNP水平和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BNP水平及心功能各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和LVESD、LVEDD均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NP水平和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洛尔联合硝苯地平针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BNP水平及心功能各指标水平,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2023 Vol. 43 (3): 63-64 [摘要] ( 222 ) HTML (1 KB)  PDF (347 KB)  ( 90 )
65 丁苯酞序贯治疗联合瑞舒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马亚勤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24
目的 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联合瑞舒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丁苯酞序贯治疗的37例CIS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丁苯酞序贯治疗联合瑞舒伐他汀的37例CIS患者资料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的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LDL-C、TG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序贯治疗联合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CIS患者的血脂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认知功能,安全性较好。
2023 Vol. 43 (3): 65-66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311 KB)  ( 94 )
67 血管内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年龄>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评价
孙永梅, 焦鹏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25
目的 分析血管内介入联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年龄>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125例年龄>60岁AIS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63例)接受血管内介入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均得到改善,而观察组最小血流量、血流速度、动态阻抗均较对照组高,脑血管外周阻力较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血栓弹力图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较对照组长,血凝块最大强度(MA)、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年龄>60岁AIS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血栓弹力图指标水平,促进神经缺损功能恢复。
2023 Vol. 43 (3): 67-69 [摘要] ( 92 ) HTML (1 KB)  PDF (419 KB)  ( 92 )
70 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血清铁代谢指标对贫血病因的诊断价值分析
胡斌, 聂璐璐, 袁洋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26
目的 探索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血清铁代谢指标对贫血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92例贫血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均进行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血清转铁蛋白(TF)、骨髓细胞比例检测,再用ROC曲线分别分析上述指标在预测贫血、贫血病因中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TF(7.74±1.14)g/L、SF(548.65±18.46)ng/mL、SI(41.45±5.45)μmol/L、骨髓细胞比例(27.86±4.16)%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TF、SF、SI、骨髓细胞比例及四项联合早期预测贫血的AUC分别为0.928、0.908、0.926、0.947、0.978。同时不同病因之间比较骨髓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者的TF(11.36±1.35)g/L、SF(855.45±31.25)ng/mL、SI(63.32±12.67)μmol/L高于其他病因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TF、SF、SI、骨髓细胞比例及四项联合早期预测贫血病因的AUC分别为0.918、0.909、0.922、0.533、0.947。结论 血清铁代谢指标联合骨髓细胞形态学在确定贫血类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对大部分不明原因贫血患者的鉴别诊断。
2023 Vol. 43 (3): 70-72 [摘要] ( 79 ) HTML (1 KB)  PDF (463 KB)  ( 100 )
73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的影响
马玮阳, 陈森, 王庆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27
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对并发症、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原发性肝癌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术前与术后3d的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后并发症及随访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术后1周的TBIL、ALT、AST指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的ALB指标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3d的ACRP、IL-6、TNF-α指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4.88%、2.44%,对照组并发症、复发率分别为21.95%、17.07%,观察组并发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同时有利于保护患者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复发率。
2023 Vol. 43 (3): 73-75 [摘要] ( 103 ) HTML (1 KB)  PDF (456 KB)  ( 108 )
76 子宫切口瘢痕修剪后双层缝合子宫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形成、瘢痕恢复的影响
郑晓霞, 鲁顺琼, 全秀琴, 黄静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28
目的 探讨子宫切口瘢痕修剪后双层缝合子宫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PCSD)形成、瘢痕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再次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单层组(n=40,使用单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和双层组(n=40,子宫切口瘢痕修剪后使用双层缝合子宫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康复指标、PCSD形成情况及疤痕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及术后康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层组发生瘢痕憩室形成率低于单层组,憩室容积及憩室肌层厚度小于单层组(P<0.05);双层组疤痕有效恢复率为90.00%明显高于单层组72.50%(P<0.05)。结论 子宫切口瘢痕修剪后行双层缝合子宫切口,可减少再次剖宫产术患者PCSD的发生,降低憩室容积及憩室肌层厚度,促进疤痕的恢复,且对患者术后康复无不利影响。
2023 Vol. 43 (3): 76-77 [摘要] ( 78 ) HTML (1 KB)  PDF (305 KB)  ( 84 )
78 脐带打结的超声诊断及其对胎儿围产期结局的影响
张贵琼, 杨华, 曾畅, 姚灯礼, 罗芳, 杨群, 张胜红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29
目的 研究脐带打结的超声诊断及其对胎儿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生儿超声检查与临床资料(包含自然分娩、死胎与剖宫产)共计20189例,分析脐带打结出现概率和围产期结局,将产后诊断存在脐带打结纳入脐带打结组,抽选非脐带打结胎儿180例纳入非脐带打结组,分析两组内胎儿大脑中动脉与脐动脉的血流超声指标存在的差异。结果 两年内处于妊娠晚期的孕产妇一共分娩出20189例新生儿,其中死胎105例,出现脐带并发症致使胎儿死亡12例,占比12/105(11.43%)。处于孕晚期的宫内胎儿病死概率105/20189(0.52%)。两年内在产后被确诊为脐带打结占比66/20189(0.33%),脐带打结病死率2/105(1.90%);脐带打结组胎儿MCA中RI指标比非脐带打结组低(P<0.05),其余两组参数比较(P>0.05)。结论 在运用超声诊断方式对脐带打结进行诊断时,可将三维超声引入其中,提升诊断准确度,保障医生可依照胎儿状况选取分娩方式与时机,保障胎儿安全。但超声诊断下若胎儿的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正常,亦不可将脐带打结疾病排除。
2023 Vol. 43 (3): 78-79 [摘要] ( 79 ) HTML (1 KB)  PDF (567 KB)  ( 87 )
80 卵巢癌化疗患者血清CA125、LDH、YKL-40水平变化对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价值
董函青, 刘建会, 王艺曌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30
目的 探讨卵巢癌化疗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乳酸脱氢酶(LDH)、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系及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干预、降低感染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24例卵巢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CA125、LDH、YKL-40水平,分析卵巢癌化疗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对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留管时间、单次穿刺置管未成功、有无糖尿病、III度或以上骨髓抑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血清CA125、LDH、YKL-40水平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次穿刺置管未成功、糖尿病、血清CA125、LDH、YKL-40水平均为卵巢癌化疗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血清CA125、LDH、YKL-40对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AUC分别为0.795、0.832、0.856,各指标联合诊断AUC为0.927,优于单一指标诊断。结论 血清CA125、LDH、YKL-40水平变化为卵巢癌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以针对性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2023 Vol. 43 (3): 80-82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474 KB)  ( 99 )
83 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疗效及剖宫产率的影响
倪晓君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31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疗效及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78例孕产妇为实验对象。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9,常规体位分娩)与观察组(n=39,自由体位分娩),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与产程时间,观察母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娩满意度及产后生活质量。结果 在自然分娩率上,同采用常规体位分娩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显著更高,剖宫产率更低(P<0.05)。在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上,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更短(P<0.05)。在产后出血、会阴Ⅱ度裂伤、会阴侧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满意度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上,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采用自由体位协助孕产妇分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应用。
2023 Vol. 43 (3): 83-84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511 KB)  ( 94 )
85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和结核菌素试验联合诊断初治肺结核的临床价值
赵双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32
目的 观察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试验)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联合诊断肺结核的准确度,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痰涂片和痰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设为对照组;单一T-SPOT.TB试验结果,设为观察组A;单一PPD试验结果,设为观察组B;T-SPOT.TB试验联合PPD试验结果,设为观察组C,观察对比4组在诊断初治肺结核中的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观察组A、观察组B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的准确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的特异性、误诊率、阳性预测值与观察组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与观察组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的准确度与观察组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试验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较低,T-SPOT.TB试验和PPD试验联合诊断可提高特异性,结合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等综合诊断,提高临床早期诊断肺结核的准确率。
2023 Vol. 43 (3): 85-87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459 KB)  ( 140 )
       管理/方法
88 B型钠尿肽前体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评价
许春江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33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前体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评价。方法 将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A组,将同期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B组,将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对比三组的B型钠尿肽前体(BNP),A组中不同心功能分级的BNP前体水平,A组治疗前后的BNP前体水平,A组中不同预后的BNP前体水平,评估BNP前体对AMI的诊断效能。结果 三组BNP前体水平相比,A组>B组>C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的BNP前体水平相比,Ⅳ级>Ⅲ级>Ⅱ级>Ⅰ级(P<0.05);治疗后BNP前体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愈或好转患者的BNP前体水平明显低于死亡患者(P<0.05);BNP前体检查结果中,阳性71例(真阳性62例,假阳性9例),阴性139例(真阴性131例,假阴性8例);BNP前体对AMI的诊断敏感度为88.57%(62/70)、特异度为93.57%(131/140)、准确度为91.90%(193/210)、阳性预测值为87.32%(62/71)、阴性预测值为94.24%(131/139)。结论 BNP前体在AM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显著,对AM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高,能提高临床诊断效能,评估疗效及预后。
2023 Vol. 43 (3): 88-89 [摘要] ( 108 ) HTML (1 KB)  PDF (481 KB)  ( 86 )
90 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
庞乐宁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34
目的 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来我院实施肠梗阻诊断治疗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组间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腹部X线平片诊断,观察组患者采取CT诊断,随即明确在不同诊断模式下,患者梗阻现象病症原因、梗阻部位诊断价值以及图像质量。结果 通过对比得知,观察组在实施CT诊断后,其图像质量评分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在病症原因分析上,观察组炎性、肠套叠、肿瘤、腹部沟斜疝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在部位诊断上,观察组小肠、结肠梗阻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肠梗阻患者临床诊断期间,采取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均具有一定适用性,不过在此期间采取CT诊断更具有一定实用优势,便于对患者梗阻原因,梗阻部位进行有效检出,从而为下步临床诊治以及预后康复提供有力依据,有着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2023 Vol. 43 (3): 90-92 [摘要] ( 102 ) HTML (1 KB)  PDF (445 KB)  ( 89 )
93 药学干预对白内障术后用药规范的实践分析
林丽敏, 黄锐升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35
目的 通过药学干预提高白内障术后的用药规范。方法 选取在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240例240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120例120眼,A组为研究组(药学干预组),B组为对照组;在术后1周及术后4周进行回访,以滴眼次数正确及滴眼方法正确作为观察指标,对观察指标进行量化评分,量化评分标准为:滴眼次数及滴眼方法均正确为0分,滴眼次数或滴眼方法只有一项正确为1分,滴眼次数及滴眼方法均错误为2分。结果 量化评分在术后1周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量化评分在术后4周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量化评分在研究组术后1周和术后4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量化评分在对照组术后1周和术后4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药学干预,能很好地提高白内障术后的用药规范,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可行性很强,值得应用与推广。
2023 Vol. 43 (3): 93-94 [摘要] ( 98 ) HTML (1 KB)  PDF (469 KB)  ( 101 )
95 医院综合管理中应用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张翼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36
目的 研究档案资料信息化对医院综合管理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选择医院开展档案资料信息化医院综合管理前100例医护人员以及管理后100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管理前后管理质量,服务意识、安全意识以及防范意识,满意度情况。结果 管理后管理方法、管理效率、管理内容、管理形式以及综合管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0.39±3.25)分、(91.22±3.41)分、(91.08±3.21)分、(89.85±3.06)分、(92.09±2.38)分,均高于管理前的(78.40±2.10)分、(80.40±2.63)分、(81.48±2.47)分、(77.49±2.21)分、(78.65±3.10)分(均P<0.05)。管理后服务意识、安全意识以及防范意识评分分别为(95.23±1.56)分、(93.78±1.62)分、(94.56±1.42)分,均高于管理前(77.49±2.39)分、(76.21±2.55)分、(78.12±2.67)分(均P<0.05)。管理后医护人员总体满意度为97.00%,高于管理前的88.00%(P<0.05)。结论 档案资料信息化对医院综合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医护人员自觉主动的服务意识、安全风险意识及防范意识,同时有效提升医护人员满意度。
2023 Vol. 43 (3): 95-97 [摘要] ( 71 ) HTML (1 KB)  PDF (437 KB)  ( 78 )
98 慢性胃炎的内镜检查诊断分析
蔡一鸣, 贺敏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37
目的 研究内镜检查诊断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共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把非萎缩性胃炎(NAG)以及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分别设两组各100例,对两组患者实施内镜检查诊断。结果 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中,NAG符合概率为60.00%,CAG符合概率为70.00%,中符合概率为65.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AG患者一般表现是红为主红白斑,CAG患者一般表现为花斑或是白为主红白斑。结论 病理诊断和内镜诊断慢性胃炎结果有差异,临床可将两种诊断联合运用,提升诊断价值。
2023 Vol. 43 (3): 98-99 [摘要] ( 117 ) HTML (1 KB)  PDF (314 KB)  ( 100 )
100 MRI平扫联合DWI检查在宫颈癌病理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崔岩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38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平扫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宫颈癌诊断及病理分期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筛查诊断、评估病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84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MRI平扫及DWI检查,以术后或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平扫、DWI单独及联合诊断结果,比较不同病理分期患者MRI参数[容积分数(Ve)、容积转运常数(Ktrans)]、DWI序列指标[表现扩散系数(ADC)],并分析其对宫颈癌病理分期的评估价值。结果 经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显示,84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中,阳性68例,阴性16例;经MRI平扫结果显示,阳性55例,阴性29例;经DW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7例,阴性27例;经联合诊断结果显示,阳性67例,阴性17例;与MRI平扫、DWI单独诊断比较,联合诊断灵敏度94.12%(64/68)、准确度91.67%(77/84)较高,漏诊率5.88%(4/68)较低(P<0.05);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患者Ktrans、Ve比较:Ⅰ期<Ⅱ期<Ⅲ期<Ⅳ期,ADC比较: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MRI平扫、DWI检查评估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结果与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09、0.597,二者联合评估一致性Kappa值为0.748,大于单一诊断。结论 MRI平扫联合DWI检查可有效提高宫颈癌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早期评估宫颈癌临床分期提供参考,以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改善预后。
2023 Vol. 43 (3): 100-102 [摘要] ( 84 ) HTML (1 KB)  PDF (420 KB)  ( 82 )
103 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樊丽娟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39
目的 探讨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2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前者作为A组,后者作为B组,将同期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对比三组的检查结果,分析A、B两组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B组、对照组相比,前两组尿糖、FBG、2hPG、HbA1c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中,阳性61例(真阳性52例,假阳性9例),阴性41例(真阴性20例,假阴性21例);B组中,阳性72例(真阳性71例,假阳性1例),阴性30例(真阴性28例,假阴性2例);A组、B组诊断敏感度为71.23%(52/73)、97.26%(71/73),特异度为68.97%(20/29)、96.55%(28/29),准确度为70.59%(72/102)、97.06%(99/102),阳性预测值为85.25%(52/61)、98.61%(71/72),阴性预测值为48.78%(20/41)、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常规尿液检验的受影响因素多,整体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等均不及生化检验,临床可优先选择生化检验。
2023 Vol. 43 (3): 103-104 [摘要] ( 111 ) HTML (1 KB)  PDF (485 KB)  ( 119 )
105 冠心病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及人文关怀对其心功能的影响
龙会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40
目的 探讨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强化健康宣教及人文关怀护理,对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90例,以数字奇偶法分组,将45例接受常规护理者视为对照组;45例视为观察组,护理方案为人文关怀护理及健康宣教。比对护理质量、心功能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心理、遵医行为、健康知识知晓度及生活质量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人文关怀护理及健康宣教进行干预,利于增加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知识的疗效,进一步提升其遵医行为,同时还能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对增加患者满意度及改善其生活质量起着积极意义。
2023 Vol. 43 (3): 105-107 [摘要] ( 99 ) HTML (1 KB)  PDF (448 KB)  ( 70 )
108 晚期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崔丹, 赵冰冰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41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3例晚期肺癌患者,采用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CP)评估所有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轻度负担组、中度负担组及重度负担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患者社会支持度,比较不同自我感受负担程度患者的SSRS评分,并分析晚期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73例晚期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轻度28例(38.36%),中度负担30例(41.10%),重度负担15例(20.55%);重度负担患者SSRS评分低于中度、轻度负担患者,且中度负担患者SSRS评分低于轻度负担患者(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晚期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社会支持度呈负相关(r=-0.761,P<0.001);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度低是晚期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OR=1.296,P<0.001)。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与社会支持度息息相关。
2023 Vol. 43 (3): 108-109 [摘要] ( 116 ) HTML (1 KB)  PDF (504 KB)  ( 87 )
110 CMIA法对HBV感染患者血清学标志物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孟沙沙, 王喜, 高标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42
目的 探究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其对血清学标志物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340例疑似HBV感染患者,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金标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CMIA法检测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和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观察对比两种检测方法血清学标志物检出率,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变异系数(CV),分析CMIA法对HBV感染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结果 340例疑似HBV感染患者中检出211例乙型肝炎,CMIA法检出220例,ELISA法检出174例,CMIA法检测HBV感染的准确率、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ELISA法检测(P<0.05);CMIA法检测HBV感染血清HBsAg、抗-HBs、抗-HBc、抗-HBe、HBeAg的CV值低于ELISA法检测(P<0.05);CMIA法检测HBV感染血清HBsAg、抗-HBs、抗-HBc、抗-HBe、HBeAg的阳性率与ELISA法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IA法检测HBV感染患者血清学标志物的准确率、精密度较高,有利于临床诊疗、预后评估。
2023 Vol. 43 (3): 110-112 [摘要] ( 76 ) HTML (1 KB)  PDF (438 KB)  ( 116 )
113 抗酸染色法与RT-PCR定量辅助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价值对比
王瑜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43
目的 探讨抗酸染色法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定量辅助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疑似结核病患者的送检病理标本126例,均行抗酸染色法与RT-PCR,以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痰液和组织穿刺培养液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抗酸染色法与RT-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结果 在126例患者中有50例被确诊为结核病,经抗酸染色法检出42例阳性,经RT-PCR定量检测检出44例阳性,经抗酸染色法联合RT-PCR定量检测检出40例阳性,与金标准相比,抗酸染色法诊断MTB的敏感度为84.00%,特异度为80.26%,准确度为81.75%,Kappa为0.818;RT-PCR定量检测诊断MTB的敏感度为88.00%,特异度为94.74%,准确度为92.06%,Kappa值为0.921%;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7.37%,准确度为90.48%,Kappa值为0.905。结论 抗酸染色法与RT-PCR均具有诊断MTB的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可更好的辅助临床诊断结核病。
2023 Vol. 43 (3): 113-114 [摘要] ( 134 ) HTML (1 KB)  PDF (482 KB)  ( 115 )
115 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模式对甲状腺癌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王立华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44
目的 探究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模式对甲状腺癌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心理状态、术后疼痛情况、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较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SDS、SAS、VAS评分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下床和平均住院时间较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甲状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缓解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
2023 Vol. 43 (3): 115-117 [摘要] ( 93 ) HTML (1 KB)  PDF (477 KB)  ( 125 )
118 舒适化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顿新辉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45
目的 探讨舒适化心理干预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46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73)和常规组(n=73)。两组术后均接受化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舒适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应对方式、治疗依从性、心理应激[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生存质量[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FACT-B)]。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较常规组高,SAS、SD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干预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FACT-B、积极应对评分较高,消极应对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率93.15%(68/73)高于常规组79.45%(58/73)(P<0.05)。结论 舒适化心理干预可提升乳腺癌化疗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调节患者应对方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2023 Vol. 43 (3): 118-120 [摘要] ( 71 ) HTML (1 KB)  PDF (480 KB)  ( 131 )
121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彭静珂, 李巧, 刘升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46
目的 探讨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中采取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LC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持续护理至手术结束。对比两组应激反应、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两组护理前应激反应(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12%)比对照组(80.49%)高(P<0.05)。结论 老年LC患者中通过应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应激反应,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从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2023 Vol. 43 (3): 121-122 [摘要] ( 81 ) HTML (1 KB)  PDF (517 KB)  ( 103 )
123 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对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谢鹏, 闫莉, 高丽娟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47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对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出院、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住院费用、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Barthel)评分、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出院GOS评分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评分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满意度分别为96.08%,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84%,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情况及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2023 Vol. 43 (3): 123-125 [摘要] ( 108 ) HTML (1 KB)  PDF (464 KB)  ( 91 )
       中医/中西医结合
126 子午流注择时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证妊娠恶阻的效果观察
汪琛琛, 万金兰, 余婷婷, 许明跃, 段小花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48
目的 观察对脾胃虚弱证妊娠恶阻患者施以子午流注择时穴位贴敷的效果。方法 观察对象60例脾胃虚弱证妊娠恶阻患者,随机数字法施以分组,施以西医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施以子午流注择时穴位贴敷治疗的30例患者分入研究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 临床疗效研究组明显好(P<0.05);治疗时间(尿酮体转阴、恶心呕吐消失、住院)研究组均明显短(P<0.05);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2组比较(P>0.05);中医症候积分(饮食障碍、呕吐、恶心)研究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脾胃虚弱证妊娠恶阻患者施以子午流注择时穴位贴敷效果良好,此治疗方法推广价值较高。
2023 Vol. 43 (3): 126-128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475 KB)  ( 110 )
129 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效果
孙宝山, 吴鹏, 潘亮, 李静, 马杰, 贺丽华, 夏清岫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49
目的 分析在脑出血后遗症治疗中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本院抽选80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诊疗资料为研究主体参与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期间临床统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分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40患者均接受不同的治疗干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中医症状积分、NIHSS评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治疗前对比中医症状积分,即眩晕、偏身麻木、语言蹇涩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眩晕、偏身麻木、语言蹇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NIHSS评分,即在治疗1周、4周、12周对比NIHSS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运动功能,即采用FMA工具评估,在治疗1周、4周、12周时,FMA评分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即采用Barthel工具评估,在治疗1周、4周、12周时,Barthel评分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即采用SF-36量表评估,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出血后遗症治疗中,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方案的开展,可以减轻神经缺损程度,对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有积极作用,故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2023 Vol. 43 (3): 129-131 [摘要] ( 128 ) HTML (1 KB)  PDF (588 KB)  ( 120 )
132 加味真武汤对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脏病患者肾纤维化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刘铃燚, 刘宏伟, 牛喜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50
目的 分析加味真武汤对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纤维化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脏病(CKD)2-3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试验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真武汤。比较2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肾纤维化[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ol-Ⅳ)]及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Scr)]。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4.74%(36/38)较对照组71.05%(27/38)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HA、Col-Ⅳ水平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BUN、Scr水平低(P<0.05)。结论 加味真武汤应用于脾肾阳虚型CKD2-3期治疗中能明显提升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抑制肾纤维化、改善肾功能,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2023 Vol. 43 (3): 132-134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423 KB)  ( 95 )
       综述
135 延续性护理在口腔门诊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苏婉莹, 叶君荣, 沈芳, 肖炜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51
本文综述我国口腔门诊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应用现状,回顾口腔门诊延续护理的干预模式、评价指标和实施效果,提出延续性护理在口腔门诊疾病发展存在涉及人群不全面、高素质专业人员紧缺和延续护理流程不规范问题。本文对延续护理发展进行探讨,以期构建完善的口腔门诊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建立正确口腔卫生习惯。
2023 Vol. 43 (3): 135-136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535 KB)  ( 286 )
137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李俊兰, 温矩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52
雄激素源性脱发作为常见的毛发疾病,其发病因素多元,且治疗周期性较长。明确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尤为重要。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作为主流的治疗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此为背景,结合诸多研究结果及文献,综合性分析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机制,治疗效果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2023 Vol. 43 (3): 137-139 [摘要] ( 103 ) HTML (1 KB)  PDF (464 KB)  ( 223 )
       护理
140 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窦守坤, 柳泽琴, 万鑫, 夏瑰丽, 张静, 程庆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53
目的 调查分析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相关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进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0例未发生导管堵塞的PICC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PICC置管和导管维护相关资料,运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结果 单因素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BMI指数、导管规格、穿刺技术、穿刺手臂、管腔数目等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是否肿瘤疾病、血栓史、穿刺次数、穿刺静脉、瓣膜类型、维护周期、维护方式、留置时间等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疾病、瓣膜类型、维护周期、维护方式和留置时间均是影响PICC导管堵塞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 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发生率高,与肿瘤疾病、瓣膜类型、维护周期和方法以及留置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中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护理对策,降低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率。
2023 Vol. 43 (3): 140-141 [摘要] ( 113 ) HTML (1 KB)  PDF (483 KB)  ( 104 )
142 急诊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周长华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3.054
目的 分析评价急诊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心肌梗死病人,随机抽取,均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运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施以急诊护理干预的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的抢救时间、急诊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住院期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接受护理后,研究组病人的抢救时间、急诊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抢救成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护理干预前,两组病人的SDS、SAS评分均未展现出明显差异(P>0.05),但接受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的SDS、S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施以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护理而言表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显著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缩减抢救时间、急诊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恢复用时,优化病人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产生以及住院期间复发率,使病人能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为疾病的整体治疗提供助力。
2023 Vol. 43 (3): 142-144 [摘要] ( 86 ) HTML (1 KB)  PDF (470 KB)  ( 114 )
  编辑部公告
22 郑重公告
22 新网站开通,欢迎访问。
  下载中心
哈尔滨医药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22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哈尔滨医药》编辑部  备案号: 黑ICP备19005758号-1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