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管单位: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服务评价中心
创 刊:1981年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电 话:0451-83080756
邮 箱:zyp-yxh@163.com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1-813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164/R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3年 43卷 6期
刊出日期:2023-12-25
论著
临床经验
管理/方法
中医/中西医结合
护理
论著
1
基于CT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治疗的临床预后研究
郑江环, 吴邦武, 杨应镜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01
目的
研究探讨CTP技术对AIS介入取栓术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
收集83例AIS行MT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52例和预后不良组31例, 按mCTA评分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54例和侧支循环不良组29例, 按NIHSS评分分为神经缺损明显改善组48例和神经缺损无明显改善组35例, 分别对比不同分组患者术后1周的CTP灌注参数。
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者的CTP灌注参数CBF、CBV和HIR值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
P
< 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CTP灌注参数CBF、CBV和HIR值均明显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
P
< 0.05); 神经缺损明显改善组患者的CTP灌注参数CBF、CBV和HIR值明显高于神经缺损无明显改善组(
P
< 0.05)。
结论
CTP技术对AIS行MT术后患者的梗死灶核心体积、缺血半暗带等参数进行测量, 可有效对术后侧支循环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总体预后进行评估, 为临床预测HT风险和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2023 Vol. 43 (6): 1-3 [
摘要
] (
93
)
HTML
(1 KB)
PDF
(401 KB) (
87
)
4
血清中PCT、α1酸性糖蛋白及触珠蛋白水平与急性期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王瑜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02
目的
研究血清中PCT、α 1酸性糖蛋白及触珠蛋白水平与急性期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将70例急性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COPD稳定期组34例和急性加重期(AECOPD)组36例, 且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4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α 1酸性糖蛋白(α 1-AG)水平, 采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 通过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来测定血清触珠蛋白(HPT)水平, 通过肺功能仪来测定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 采用Pearson分析肺功能指标与血清PCT、α 1-AG、HPT的相关性。
结果
COPD稳定期组、AECOPD组的血清PCT、α 1-AG、H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且COPD患者血清PCT、α 1-AG、HPT水平及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随疾病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 COPD患者血清PCT、HPT与FEV1、FEV1/FVC均呈负相关, 而α 1-AG水平与FEV1%、FEV1/FVC均呈正相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血清PCT、α 1-AG、HPT水平与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对评估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2023 Vol. 43 (6): 4-5 [
摘要
] (
69
)
HTML
(1 KB)
PDF
(283 KB) (
54
)
6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微炎症指标的影响
汤长林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03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微炎症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89例AMI患者,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研究组(44例);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 研究组基于常规治疗, 予丹参多酚盐酸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心功能指标及微炎症指标水平。
结果
相比对照组, 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相比对照组, 研究组治疗2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舒张期E峰与A峰比值(E/A)、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低,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AMI患者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效果较好, 可改善心功能, 降低微炎症指标水平。
2023 Vol. 43 (6): 6-8 [
摘要
] (
70
)
HTML
(1 KB)
PDF
(452 KB) (
51
)
9
增强MSCT在超声引导下小肝癌射频消融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观察
黄海珅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04
目的
探究增强多层螺旋CT(MSCT)在超声引导下小肝癌射频消融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于我院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36例小肝癌患者, 患者术后1个月均进行增强MSCT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评价增强MSCT评估疗效的效能。
结果
136例患者176个病灶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DSA检查显示完全消融119个, 存在残留病灶57个, 经增强MSCT检查显示完全消融120个, 存在残留病灶56个, 增强MSCT评价消融疗效的敏感度为70.17%, 特异度为86.55%, 准确率为81.25%, 阳性预测值为71.43%, 阴性预测值为85.83%, Kappa=0.570, 与DSA检查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
结论
进行增强MSCT扫描能够清晰观察超声引导下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病灶变化, 有效评价疗效, 指导后续治疗。
2023 Vol. 43 (6): 9-11 [
摘要
] (
57
)
HTML
(1 KB)
PDF
(560 KB) (
59
)
12
坦索罗辛在输尿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的临床效果
杨雪峰, 杨土生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05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在输尿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9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使用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 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术后辅助坦索罗辛治疗, 对比两组的结石排净率、碎石及排石各指标、并发症、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4周的结石排净率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碎石次数、排石时间、止痛剂使用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肾绞痛、排尿困难、血尿、石街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眩晕、低血压、胃肠道症状、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坦索罗辛在输尿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有效促进排石, 提高结石排净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排石时间及住院时间, 且用药不良反应少, 具有高效、安全的排石效果。
2023 Vol. 43 (6): 12-14 [
摘要
] (
60
)
HTML
(1 KB)
PDF
(418 KB) (
59
)
15
早期和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伴轻度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王进强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06
目的
比较早期和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伴轻度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胆囊炎伴轻度胰腺炎患者完整病程记录, 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 保守治疗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转为开腹手术(例)、手术间隔时间(天)、总住院天数(天)、操作时间(分)、术后并发症(例)、术前胆道相关事件(例)。
结果
观察组转为剖腹手术4例, 手术操作时间(52.24± 6.39)min, 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 对照组剖腹手术5例, 手术操作时间(50.12± 6.78)min, 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手术间隔时间(5.78± 0.96)d, 总住院天数(8.51± 2.78)d, 术前仅有1例发生胆道相关事件; 对照组手术间隔时间(41.25± 4.64)d, 总住院天数(16.62± 2.02)d, 术前有11例发生胆道相关事件,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对于急性胆囊炎伴轻度胰腺炎, 早期行LC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延迟LC, 值得临床推广。
2023 Vol. 43 (6): 15-16 [
摘要
] (
65
)
HTML
(1 KB)
PDF
(282 KB) (
50
)
17
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对比
王义学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07
目的
比较成人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6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使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观察组使用TAPP,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感、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 观察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优(
P
< 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比对照组低(
P
< 0.05); 观察组硬结、异物感、腹股沟麻木的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P
< 0.05)。
结论
在使用TAPP治疗以后, 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会更轻一些, 创伤也比较小, 应激反应程度低, 恢复快, 并发症少。
2023 Vol. 43 (6): 17-19 [
摘要
] (
73
)
HTML
(1 KB)
PDF
(410 KB) (
49
)
20
阴式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雌激素受体、性激素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曹蒙, 常璐, 郝玉娟, 唐志会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08
目的
观察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VM)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对子宫肌瘤(UF)患者雌激素受体、性激素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以100例UF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照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LM组和VM组各50例, 分别使用LM和VM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基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 对比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变化情况, 统计术后1周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量表)。
结果
VM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低于LM组(
P
< 0.05)。术后1周, 两组FSH、LH水平较术前均有升高(
P
< 0.05), ER阳性率、E2水平较术前均有降低(
P
< 0.05),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且VM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M组(
P
< 0.05)。术后1个月, 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较术前均有升高(
P
< 0.05), 且VM组高于同期LM组(
P
< 0.05)。
结论
VM与LM均能有效治疗UF, 能有效改善患者雌激素受体、性激素水平。而与LM相比, VM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更少, 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
2023 Vol. 43 (6): 20-22 [
摘要
] (
67
)
HTML
(1 KB)
PDF
(388 KB) (
56
)
23
帕拉米韦注射治疗与奥司他韦口服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效果比较
孟岗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09
目的
探讨帕拉米韦注射治疗与奥司他韦口服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效果, 并进行比较。
方法
选取流行性感冒儿童140例开展研究, 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70)、对照组(n=70), 其中对照组采用奥司他韦口服药物, 观察组则采取帕拉米韦注射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 记录两组血常规数值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 高于对照组8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咳嗽、发热、鼻塞流涕、头痛症状消失时间相比于对照组较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组内之间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较用药前明显下降, 中性粒细胞总数上升(
P
< 0.05),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经治疗后, 观察组IL-6、TNF-α 、CRP数值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P
< 0.05);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为5.71%, 低于对照组17.14%(
P
< 0.05)。
结论
与奥司他韦口服药物相比, 帕拉米韦注射应用于儿童流行性感冒治疗中效果更佳, 能够有效改善其各项临床症状, 使得并发症发生率得以下降, 有利于促进疾病恢复, 疗效安全显著。
2023 Vol. 43 (6): 23-25 [
摘要
] (
72
)
HTML
(1 KB)
PDF
(408 KB) (
57
)
26
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徐昌财, 李才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1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88例KOA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与治疗组(44例)。对照组单一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 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行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炎症反应、膝关节功能、并发症、疼痛程度。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
P
< 0.05); 术后两组lysholms评分高于术前,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低, 而治疗组lysholms评分较对照组高, VAS评分较对照组低(
P
< 0.05); 术后两组白介素1β (IL-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介素6(IL-6)检测值均低于术前, 治疗组各指标检测值较对照组低(
P
< 0.05);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治疗KOA可增强疗效, 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缓解疼痛, 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 安全性较高。
2023 Vol. 43 (6): 26-28 [
摘要
] (
53
)
HTML
(1 KB)
PDF
(441 KB) (
60
)
29
过敏原皮肤点刺检查对确定哮喘患儿过敏原及指导确诊后治疗的价值
黄波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11
目的
分析过敏原皮肤点刺检查对确定哮喘患儿过敏原的重要性, 评估其在指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本次研究以14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检查确定过敏原, 分析本组患儿的检查结果, 确定本组患儿的过敏原, 根据患儿的过敏原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 评估过敏原皮肤点刺检查应用于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
结果
本组患儿经过过敏原皮肤点刺检查后结果显示, 居于首位的为屋尘螨、其次为粉尘螨、大籽蒿花粉、黎科花粉、葎草、柳树花粉、室内尘土、猫上皮、狗上皮、梧桐花粉、圆柏、豚草等, 槐树、链格孢占比最低; 本组患儿经过治疗后, 治愈63例, 显效43例, 有效31例, 无效3例, 治愈率和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5.00%(63/140)和97.86%(137/140)。
结论
对于哮喘患儿确定其过敏原时, 应用过敏原皮肤点刺检查, 准确率较高,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建议推广。
2023 Vol. 43 (6): 29-31 [
摘要
] (
45
)
HTML
(1 KB)
PDF
(460 KB) (
57
)
32
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其血清IGF-1、cTnI水平的影响观察
孙洁, 于华星, 陈清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12
目的
观察应用丙种球蛋白对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肌钙蛋白Ⅰ (cTnⅠ )水平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34)和常规治疗+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研究组(n=31), 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炎症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6(IL-6)]、心功能指标[肌钙蛋白Ⅰ (cTnⅠ )、B型脑利钠肽(B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M、IgA)、预后(阳性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IGF-1、IgG、IgM、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cTnⅠ 、BNP、CRP、TNF-α 、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阳性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可减轻患儿炎症状态、改善心功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转归。
2023 Vol. 43 (6): 32-34 [
摘要
] (
57
)
HTML
(1 KB)
PDF
(401 KB) (
51
)
35
小儿咳嗽糖浆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吴媚, 晁小云, 余露, 李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13
目的
研究分析新生儿肺炎采用小儿咳嗽糖浆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新生儿肺炎60例,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两组均开展常规治疗, 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 观察组给予小儿咳嗽糖浆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测定两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治疗前后的水平,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 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不良反应。
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咳嗽症状消失、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咳嗽评分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患儿痰液黏稠度分级优于对照组(
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RP、WBC指标均明显降低(
P
< 0.05), 但观察组血清CRP、WB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小儿咳嗽糖浆联合盐酸氨溴索能够促进患儿排痰, 有助改善新生儿肺炎的各项症状, 缩短住院时间, 在新生儿肺炎辅助治疗中效果显著。
2023 Vol. 43 (6): 35-37 [
摘要
] (
85
)
HTML
(1 KB)
PDF
(466 KB) (
55
)
38
间歇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及有效率分析
陈田田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14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采用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NSIPP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疗效。
方法
将96例NRDS新生儿, 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使用NSIPPV,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使用PS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及各项治疗指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
P
< 0.05); 观察组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心律失常、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PaO
2
、SaO
2
、OI均高于对照组, PaCO
2
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氧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均小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新生儿NRDS采用NSIPPV联合PS治疗的疗效显著, 能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加快病情缓解速度, 降低气管插管率及并发症发生, 有助改善预后,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23 Vol. 43 (6): 38-40 [
摘要
] (
64
)
HTML
(1 KB)
PDF
(420 KB) (
50
)
41
CO
2
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在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王晓雨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15
目的
探讨CO
2
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在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116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单用CO
2
点阵激光治疗, 观察组使用CO
2
点阵激光联超分子水杨酸治疗,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皮肤屏障功能指标、VAS疼痛评分及ECCA 评分、各项治疗指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6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52%(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经皮水分散失、红斑值、黑素值、pH均低于对照组, 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油脂相当(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EC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结痂时间、痂皮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皮肤轻微刺痛、轻微瘙痒等不良反应相当(
P
> 0.05)。
结论
CO
2
点阵激光联超分子水杨酸在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中的疗效显著, 能有效改善皮肤屏障功能, 促进凹陷性瘢痕消退, 加快结痂及脱痂时间,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23 Vol. 43 (6): 41-43 [
摘要
] (
71
)
HTML
(1 KB)
PDF
(423 KB) (
74
)
44
89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对比分析
王飞刚, 吕军鹏, 苗红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16
目的
探究89例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异常结果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3例女性TCT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临床资料, 分析TCT检查异常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89例TCT检查异常中, 40例非典型且不明确意义的鳞状细胞(ASC-US), 8例非典型且不除外高度上皮病变的鳞状细胞(ASC-H), 2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1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1例鳞状细胞癌(SCC); TCT诊断SCC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00%; TCT对HSIL诊断符合率76.92%, 比LSIL的40.74%高(
P
< 0.05); TCT检查异常结果显示LSIL及以上阳性41例(46.07%), 病理诊断阳性47例(52.81%), 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89例TCT检查异常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 TCT可作为宫颈病变诊断的有效补充方式。
2023 Vol. 43 (6): 44-46 [
摘要
] (
72
)
HTML
(1 KB)
PDF
(353 KB) (
57
)
47
CT测量视神经鞘直径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增高的关系探讨
何晓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17
目的
探究CT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CP)增高的关系。
方法
选择因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术中植入有创ICP监测, 按术后ICP水平不同分为34例正常组(ICP≤ 20 mmHg)与26例增高组(ICP> 20 mmHg)。全部患者均行头部薄层CT检查, 测量其ONSD。分析ONSD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P增高的关系。
结果
ICP增高组ONSD比正常组高(
P
< 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ONSD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P呈正相关(
P
< 0.05); ICP增高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比正常组低(
P
< 0.0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ONSD、GCS评分均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P增高的影响因素(
P
< 0.05)。
结论
CT测量视神经鞘直径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增高密切相关, 可作为临床评估患者术后颅内压增高的重要指标。
2023 Vol. 43 (6): 47-48 [
摘要
] (
63
)
HTML
(1 KB)
PDF
(296 KB) (
69
)
49
高分辨率CT对实性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分析
贺璐, 吕晓婷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18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实性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分析。
方法
回顾性选取60例实性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病理/穿刺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n=22)和恶性组(n=38), 两组均行高分辨率CT扫描, 分析高分辨率CT在实性SPN良恶性诊断中的鉴别价值。
结果
高分辨CT对良性实性SPN和恶性实性SPN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6.36%、73.68%, 两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良性组和恶性组在边界特征、空洞、牵拉肺气肿、血管集束征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分叶征、无牵拉肺气肿、血管集束征均为高分辨CT对实性SPN良恶性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
P
< 0.05)。
结论
高分辨率CT在实性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可根据边界特征、牵拉肺气肿、血管集束征辅助鉴别诊断。
2023 Vol. 43 (6): 49-51 [
摘要
] (
76
)
HTML
(1 KB)
PDF
(387 KB) (
64
)
临床经验
52
丙泊酚+依托咪酯静脉麻醉联合丁卡因喷喉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的影响观察
周万忠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19
目的
探究丙泊酚+依托咪酯静脉麻醉联合丁卡因喷喉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 选取162例符合选样要求的患者, 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n=83例)和对照组(n=79例)。两组术中均采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 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舌根、会厌喉面及声门区喷入1%的丁卡因, 每点0.3mL, 共3次; 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比较两组麻醉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
)]; 比较两组麻醉恢复情况及追加药物次数; 比较两组检查期间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组内T0、T1、T2、T3各时间点HR、SBP、SpO
2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且观察组T1、T2时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
P
< 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 GCQ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 追加药物≥ 2次例数少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时间及Riker镇静-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检查期间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8%(16/83), 对照组为16.46%(13/79),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给予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的丁卡因喷喉干预可稳定患者检查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患者麻醉苏醒快, 治疗舒适度高, 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2023 Vol. 43 (6): 52-54 [
摘要
] (
47
)
HTML
(1 KB)
PDF
(470 KB) (
48
)
55
头孢呋辛与头孢地嗪预防性用药对肝硬化EVB患者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
邹毅玲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20
目的
探讨头孢呋辛与头孢地嗪预防性用药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60例肝硬化EVB患者,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肝硬化EVB患者分为头孢呋辛组和头孢地嗪组, 每组各30例。头孢呋辛组患者采用头孢呋辛预防性用药, 头孢地嗪组采用头孢地嗪预防性用药, 用药时间不超过24h。记录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 内镜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头孢地嗪组患者院内感染的总发生率为6.67%, 头孢呋辛组患者的感染总发生率13.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内镜治疗3d后, 头孢地嗪组炎性指标水平优于头孢呋辛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头孢地嗪组患者呕吐、腹胀、心慌、发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 与头孢呋辛组患者的26.6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头孢地嗪预防性用药对肝硬化EVB患者效果优于头孢呋辛, 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
2023 Vol. 43 (6): 55-56 [
摘要
] (
75
)
HTML
(1 KB)
PDF
(312 KB) (
39
)
57
替罗非班联合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重塑的影响
杨广浦, 张铁须, 谢鹏飞, 牛津津, 乔堃, 孙广利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21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重塑的影响。
方法
选择AMI患者120例,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 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 对照组给予PCI术治疗, 观察组给予PCI术加替罗非班治疗, 治疗后, 比较两组TIMI血流分级情况; 比较治疗后两组NT-proBNP、cTnI、CRP水平、心肌重塑、不良心脏事件(MACE)情况。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TIMI 血流分级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P
< 0.05); 治疗后, 观察组NT-proBNP、cTnI、CR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降低(
P
< 0.05); 治疗后, 观察组LVEDD、LVESD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 LVEF比对照组更高(
P
< 0.05); 随访12个月, 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PCI术能有效改善AMI患者TIMI血流灌注, 增强心肌重塑能力, 利于预后, 且安全性高。
2023 Vol. 43 (6): 57-58 [
摘要
] (
64
)
HTML
(1 KB)
PDF
(320 KB) (
33
)
59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不同糖耐量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冉丹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2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不同糖耐量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住院和体检的200例受试者。根据糖耐量情况分为2型糖尿病组(T2DM)66例、糖耐量减低组58例和糖耐量正常组76例, 分析幽门螺杆菌在不同糖耐量患者中的变化。
结果
糖耐量减低组和T2DM组Hp感染率高于糖耐量正常组, 且T2DM组Hp感染率高于糖耐量减低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Hp感染与BMI、LDL-C、TC、TG、FBG、FINS、HOMA-IR和HbA1c呈正相关(
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Hp感染是糖耐量减低(OR=2.001, 95%CI 1.457-3.068,
P
=0.011)和T2DM(OR=2.116, 95%CI 1.413-3.866,
P
=0.008)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随着糖代谢紊乱的加重, Hp感染率逐渐增高, 并且Hp感染是IGR和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3 Vol. 43 (6): 59-61 [
摘要
] (
65
)
HTML
(1 KB)
PDF
(363 KB) (
43
)
62
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陈欢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23
目的
观察对比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总结临床经验。
方法
选取行择期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 按随机数字表分组, 分为全麻组和椎管内麻醉组各40例, 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精神障碍(POP)、术后认知障碍(POCD)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术前1d(T0)、术后1d(T1)、术后3d(T2)、术后7d(T3)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 血浆皮质醇水平。
结果
椎管内麻醉组术后POP、POCD及麻醉不良反应率皆低于全身麻醉组(
P
< 0.05)。椎管内麻醉组T0~T3时间点的MMSE、MoCA评分变化不明显(
P
> 0.05), T1~T3时间点的MMSE、MoCA评分皆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
P
< 0.05), T1~T3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皆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
P
< 0.05)。
结论
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椎管内麻醉相比全麻, 全程机体应激更低, 同时对术后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影响更小,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2023 Vol. 43 (6): 62-64 [
摘要
] (
52
)
HTML
(1 KB)
PDF
(439 KB) (
46
)
65
糖尿病合并痛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低嘌呤饮食干预的效果研究
刘丹, 李荷, 魏桂梅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2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痛风的影响因素, 并分析给予低嘌呤饮食干预后的临床效果, 为糖尿病合并痛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患病组, 另取同期在院检查的64例健康患者作为正常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进行糖尿病合并痛风的影响因素分析; 患病组治疗期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亚组, 各43例, 在给予对症治疗、糖尿病饮食以及控制总摄入热量的基础上, 观察组患者控制饮食中的嘌呤摄入量小于150mg/d, 对照组患者不控制饮食中的嘌呤量大于300mg/d,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以及血糖变化。
结果
正常组与患病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指数、WHR、SBP、DBP、TG以及TC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患病组患者的FPG、UA以及BU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
P
< 0.05); 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FPG、UA以及BUN水平是糖尿病合并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嘌呤饮食干预后其血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降低更为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血尿酸、血尿素氮以及血糖是糖尿病合并痛风独立危险因素, 其给予低嘌呤饮食干预后, 患者的血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有较为显著的改善, 效果显著。
2023 Vol. 43 (6): 65-67 [
摘要
] (
76
)
HTML
(1 KB)
PDF
(465 KB) (
75
)
68
Logistic回归分析5860例拟输血治疗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的危险因素
冯慧娴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25
目的
探究拟输血治疗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5860例拟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统计血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 比较血清不规则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一般资料, 分析血清不规则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5860例拟输血治疗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84%(49/5860), 不规则抗体类型主要为Rh系统(30.61%)、混合抗体(18.37%)、MNS系统(16.33%)、自身抗体(14.29%); 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女性占比(61.22%)、有输血史者占比(59.18%)、有妊娠史者占比(51.02%)、疾病类型中血液疾病占比(24.49%)、泌尿系统疾病占比(10.20%)、消化系统病变占比(12.24%)、肿瘤疾病占比(18.37%)均高于不规则抗体阴性患者(43.62%、39.84%、33.85%、13.11%、3.15%、5.76%、8.91%)(
P
< 0.05); 拟输血治疗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为性别、血液疾病、妊娠史、泌尿系统疾病、输血史、消化系统病变、肿瘤疾病(
P
< 0.05)。
结论
拟输血治疗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的危险因素较多, 输血前需明确不规则抗体类型, 据此合理选择血液制品, 以提高输血安全性。
2023 Vol. 43 (6): 68-70 [
摘要
] (
57
)
HTML
(1 KB)
PDF
(365 KB) (
51
)
71
子宫肌瘤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常敏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26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后疼痛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TAH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 从中筛选符合条件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术后1d疼痛程度分为术后轻微疼痛组(46例)和术后中重度疼痛组(22例), 分析子宫肌瘤患者TAH术后疼痛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68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经疼痛程度评估, 有46例为轻微疼痛, 占比67.65%; 有22例为中重度疼痛, 占比32.35%; 经单因素分析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 40岁、术前焦虑是子宫肌瘤患者TAH术后疼痛程度增高的危险因素(OR> 1,
P
< 0.05), 静脉自控镇痛(PCIA)则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保护因素(OR< 1,
P
< 0.05)。
结论
年龄≥ 40岁、术前焦虑可导致子宫肌瘤患者TAH术后疼痛加重, 而应用PCIA则能提升术后镇痛效果。
2023 Vol. 43 (6): 71-72 [
摘要
] (
65
)
HTML
(1 KB)
PDF
(287 KB) (
167
)
73
宫颈癌组织及脱落细胞中PAX1与LMX1A基因甲基化的对照研究
刘静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27
目的
检测PAX1和LMX1A甲基化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PAX1和LMX1A甲基化的表达与正常宫颈、宫颈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
150例因宫颈脱落血细胞异常, 将其分为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C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G-CIN)、浸润性宫颈鳞癌(Invasive Cervical Cancers, ICC)将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正常对照(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 NLM)。检测PAX1和LMX1A甲基化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 试验组所有患者PAX1和LMX1A甲基化比例均较高, 但是试验组的甲基化水平却降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ICC甲基化比例高于HG-CIN, 但是甲基化水平更低, HG-CIN甲基化比例高于LG-CIN, 但是甲基化水平更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宫颈癌组织及脱落细胞中PAX1与LMX1A基因甲基化比例越高, 患者宫颈癌发生和发展越严重, 同时甲基化水平降低可作为诊断宫颈癌的生物学指标。
2023 Vol. 43 (6): 73-75 [
摘要
] (
71
)
HTML
(1 KB)
PDF
(429 KB) (
65
)
76
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造影诊断不孕症的方法及优势探讨
王曼, 陈岚, 赵琴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2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造影诊断不孕症的方法及优势。
方法
将78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行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造影, 将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作为对照组, 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造影作为观察组, 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 对比两组的输卵管畅通情况、诊断结果、诊断效能。
结果
两组在输卵管通畅、输卵管通而不畅、输卵管阻塞的检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中, 阳性59例(真阳性58例, 假阳性1例), 阴性19例(真阴性16例, 假阴性3例); 对照组中, 阳性56例(真阳性49例, 假阳性7例), 阴性22例(真阴性10例, 假阴性12例); 观察组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但两组在阳性预测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造影诊断不孕症的效果显著, 操作简便、高效、安全, 能有效提高对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效能, 且对于输卵管堵塞及输卵管通而不畅的检出率较高。
2023 Vol. 43 (6): 76-77 [
摘要
] (
58
)
HTML
(1 KB)
PDF
(329 KB) (
48
)
78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在孕中期双胎妊娠中的应用
景晓云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29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正常双胎孕中期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正常参数范围, 明确不同类型双胎的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变化特点。
方法
选取孕周18~27周双胎产妇791例, 将398例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MCDA)命名为MCDA组, 393例双绒毛囊双羊膜囊双胎(DCDA)命名为DCDA组, 对其进行脐动脉、脑部CDFI检测、对比。
结果
13~27周的MCDA组、DCDA组胎儿阻力指数(UA-RI)、收缩压/舒张压比值(UA-S/D)均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和动脉峰值血流速度(MCA-PSV)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MCDA组的UA-RI、UA-S/D、MCA-PI高于DCDA组(
P
< 0.05)。
结论
双胎UA-RI、UA-S/D、MCA-PI、MCA-PSV水平均与孕周存在一定相关性, 同时MCDA的UA-RI、UA-S/D、MCA-PI高于DCDA, 孕中期CDFI检查可为双胎生存状态提供参考。
2023 Vol. 43 (6): 78-80 [
摘要
] (
63
)
HTML
(1 KB)
PDF
(401 KB) (
63
)
81
超声评估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左心功能情况分析
温盼, 王豪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30
目的
探究超声评估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左心功能情况。
方法
选取85例乳腺癌患者, 所有入组者均行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 且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所有患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 并分析左心室三维参数变化。
结果
与化疗前相比, 各个时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和EF、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而EDV、SV及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准确评估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左心功能情况, 有助于临床综合分析, 明确化疗后患者的疾病进展, 及时调整化疗剂量, 防止心肌发生不可逆转的伤害。
2023 Vol. 43 (6): 81-82 [
摘要
] (
73
)
HTML
(1 KB)
PDF
(330 KB) (
52
)
83
维胺酯胶囊对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刘蓝心, 杨灿, 董永华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31
目的
分析维胺酯胶囊对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76例, 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 对照组使用他克莫司软膏,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维胺酯胶囊。对比2组疗效、皮肤生理指标[经表皮失水量(TEWL)、鼻唇沟部位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分泌率]、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细胞-10(IL-10)、干扰素γ (IFN-γ )]、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4.74%(36/38)较对照组76.32%(29/38)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TEWL、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分泌率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IL-10水平较高, 且IFN-γ 水平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皮损、红斑、瘙痒评分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1/38)与对照组18.42%(7/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维胺酯应用于面部脂溢性皮炎中疗效显著, 还能加快皮肤屏障恢复, 改善患者炎性反应, 减轻临床症状, 且其具有较高安全性。
2023 Vol. 43 (6): 83-85 [
摘要
] (
77
)
HTML
(1 KB)
PDF
(445 KB) (
55
)
86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对骨科手术患儿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周建玲, 邹润林, 卢燕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32
目的
研究七氟醚+瑞芬太尼运用于骨科手术患儿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骨科手术患儿90例, 通过随机列表法进行分组, 各45例, 研究组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 对照组使用异丙酚+芬太尼, 比较两组并发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取出管道时间、警觉/镇静观察(OAA/S)、简明精神状态(MMSE)评分。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4.44%少于对照组17.78%(
P
< 0.05)。T1时, 两组MAP、HR无差别(
P
> 0.05), T2、T3时研究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研究组手术、自主呼吸恢复、取出管道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但OAA/S评分大于对照组(
P
< 0.05)。两组手术前的MMSE评分无差别(
P
> 0.05), 手术后6h、12h、24h研究组评分均高出对照组(
P
< 0.05)。
结论
七氟醚+瑞芬太尼的效果更为理想, 能够稳定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 促进自主呼吸恢复, 避免认知功能障碍, 镇静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
2023 Vol. 43 (6): 86-87 [
摘要
] (
57
)
HTML
(1 KB)
PDF
(330 KB) (
48
)
88
耳内镜下克霉唑软膏与制霉素粉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效果
杨雪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33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克霉唑软膏与制霉素粉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效果。
方法
将耳鼻喉科治疗的92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使用耳内镜下克霉唑软膏治疗, 观察组使用耳内镜下制霉素粉治疗,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各项症状指标、血清炎性因子、耳道内pH、真菌转阴率及复发率、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耳闷胀感、瘙痒、耳鸣、耳痛、耳溢、听力下降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WBC、PCT、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4周的真菌转阴率、耳道内pH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随访1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轻微刺痛感、头晕、皮疹、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
P
> 0.05)。
结论
耳内镜下制霉素粉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效果更好, 真菌转阴率高, 复发率低, 能明显降低炎症反应, 促进临床症状缓解, 且安全性好, 操作简便, 值得优先选择。
2023 Vol. 43 (6): 88-90 [
摘要
] (
49
)
HTML
(1 KB)
PDF
(486 KB) (
56
)
91
全瓷高嵌体修复对根管治疗后前磨牙缺损的近、远期效果及对牙功能的影响
廖雄杰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34
目的
探讨对前磨牙缺损患者采用全瓷高嵌体修复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
对来自我院罹患前磨牙缺损的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进行划分; 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 方法分别为全瓷冠修复术以及全瓷高嵌体修复术; 比较两组近、远期修复效果、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经全瓷高嵌体修复后, 近期修复效果研究组的总体疗效较对照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经全瓷高嵌体修复后, 远期修复效果研究组的总体疗效较对照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前, 对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以及咬合力实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以及咬合力实施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研究组中不良反应率低于比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全瓷高嵌体修复治疗较全瓷冠修复治疗前磨牙缺损的远期效果更优, 可将患者咀嚼功能有效改善, 安全性较高, 可促进前磨牙缺损患者的良好预后。
2023 Vol. 43 (6): 91-93 [
摘要
] (
64
)
HTML
(1 KB)
PDF
(463 KB) (
52
)
94
新郑地区优生检查待孕夫妇中乙型病毒肝炎两对半检测结果分析
赵悦帆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35
目的
分析新郑市优生检查待孕夫妇中乙型病毒肝炎(简称“ 乙肝” )两对半检测结果。
方法
选取优生检查的538对待孕夫妇, 采取酶联免疫法测定其乙肝两对半[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538对待孕夫妇中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392(36.43%)例, 仅HBsAb阳性者629(58.46%)例, HBsAg阳性者29(2.70%)例。从年龄方面看, ≥ 40岁受检者的HBsAg阳性率5.81%(5例)均明显高于30~39岁15(3.69%)例及≤ 29岁受检者9(1.54%)例, ≥ 40岁受检者HBsAb阳性率47.67(41例)高于30~39岁49.88%(203例)及≤ 29岁69.30%(404例),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从性别方面看, 男性HBsAg阳性率20(3.72%)例明显高于女性9(1.67%)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从文化水平方面看, 大专及以上受检者HBsAb阳性率70.43%(405例)高于高中及中专51.46%(159例)及43.75%(84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从职业方面看, 教师/职员/公务员HBsAb阳性率88.68%(94例)高于其他职业64.78%(298例)及农民/工人50.20%(256例)。
结论
新郑市优生检查待孕夫妇中年龄越大乙肝感染率越高, 且男性乙肝感染率高于女性, 相关部门应针对此类人群进行重点防治。且待孕夫妇乙肝表面抗体有待提高, 需定期进行监测, 对相关重点人群加强乙肝知识的宣传教育, 加强乙肝疫苗的注射, 以加强优生优育。
2023 Vol. 43 (6): 94-96 [
摘要
] (
65
)
HTML
(1 KB)
PDF
(379 KB) (
56
)
管理/方法
97
基层医师临床操作技能网络远程教学培训的探索与思考
曾俊, 米永杰, 陈登榜, 刘洪, 何煦, 代吕霞, 李飞燕, 刘敏, 梅希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36
目的
探讨在移动互联网模式下通过远程教学培训模式对提高基层医师临床操作技能的有效性。
方法
选取四川省甘孜地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基层医师共128名, 随机1:1分为试验组(n=64)和对照组(n=64), 其中试验组采用线下、线上及视频会议结合的混合模式培训并采取在线培训和考核, 对照组采用线下传统模式培训, 两组每次培训时间为3学时, 1周2次。培训4周后两组人员均接受面授视频和自主训练2周, 通过线上发放问卷并在线视频考核, 并对问卷进行回收分析及成绩分析, 观察和评估两组培训后的效果。
结果
在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上, 两组均全部达到培训合格, 试验组两项考核项目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另外在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比较中发现, 无论从视频播放流畅度等调查问卷的客观指标、还是教师讲解清晰度、课程难易程度、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掌握等调查问卷的主观指标, 两组均可达到一般程度以上, 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对基层医师临床操作技能的远程教学培训模式, 包括基本临床技能、专科临床技能、综合临床技能和临床情景培训等, 采用问卷调查和在线视频考核方式进行分析, 完善培训课程内容及流程, 使基层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从而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 达到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目的。
2023 Vol. 43 (6): 97-99 [
摘要
] (
69
)
HTML
(1 KB)
PDF
(516 KB) (
63
)
100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呼吸衰竭患者支气管镜操作中的应用价值
游辉, 姚剑坤, 李翠君, 欧阳细瑜, 吴小锋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37
目的
观察经鼻高流量氧疗在呼吸衰竭患者支气管镜操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方法
将呼吸衰竭拟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患者60例, 根据患者在接受支气管镜操作的氧疗支持方式不同进行分组, 其中在常规鼻导管氧疗支持下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 另一组经鼻高流量氧疗患者30例为研究组。比较在支气管镜操作不同时间段患者生命体征指标, 检查过程中不良事件率、顺利完成支气管镜检查率。
结果
在支气管操作中, 研究组血氧饱和度指标高于对照组, 心率, 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 操作过程中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 顺利完成支气管镜检查率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在呼吸衰竭患者支气管镜操作中, 经鼻高流量氧疗对于平稳患者生命体征具有积极影响, 且提升检查率, 降低不良事件效果理想, 值得临床推广。
2023 Vol. 43 (6): 100-101 [
摘要
] (
62
)
HTML
(1 KB)
PDF
(288 KB) (
52
)
102
全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身上身下型加温毯的效果
李钰钰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38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身上身下型加温毯的效果。
方法
将101例需在全腔镜下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观察,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1例), 对照组予身上型加温毯, 观察组予以身上身下型加温毯。观察两组核心体温情况、生命体征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后, 观察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30min(T2)、开始后1h(T3)、手术结束时(T4)的核心体温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心率、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均较对照组低(
P
<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7例, 发生率13.72%较对照组发生17例, 发生率34.00%低(
P
< 0.05)。
结论
全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予以身上身下型加温毯保温术中可维持核心体温, 稳定生命体征,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23 Vol. 43 (6): 102-104 [
摘要
] (
64
)
HTML
(1 KB)
PDF
(425 KB) (
44
)
105
控制性低血压联合股神经阻滞在无止血带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韩菲菲, 涂立刚, 舒娟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39
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血压联合股神经阻滞在无止血带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随机抽签法将行TKA术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 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且在全程使用止血带下行TKA术, 观察组则应用股神经阻滞, 并在术中控制性低血压且不使用止血带下行TKA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情况, 对两组术后4、8、12、24、48h的疼痛情况(VAS评分)和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主动屈膝90° 时间、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均较短、膝关节活动度), 评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两组在术后48h隐形失血量和总失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但与对照组相比较,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较高, 但术后引流量较低(
P
< 0.05); 与对照组相比较, 观察组术后4、8、12、24、48h的VAS评分均较低(
P
< 0.05); 观察组主动屈膝90° 、主动直腿抬高时间短于对照组, 且术后第1、2、3d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26.00%)相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明显较低(
P
< 0.05)。
结论
控制性低血压联合股神经阻滞在无止血带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有利于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 缓解术后疼痛, 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3 Vol. 43 (6): 105-107 [
摘要
] (
62
)
HTML
(1 KB)
PDF
(441 KB) (
60
)
108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性双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和移动功能的影响
曹朗, 王岩, 付晓虎, 李凤岩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40
目的
研究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性双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和移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痉挛性双瘫儿童100例, 随机分成2组, 各有5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 观察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任务导向性训练, 观察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 1min步行距离、10m步行时间及步态时空参数。
结果
2组治疗后GMFM的D区、E区评分, FMFM、BBS评分, 步速、步幅、摆动相及1min步行距离明显对比治疗前提高(
P
< 0.05), MAS评分, 步频、步态周期、支撑相及10m步行时间明显对比治疗前降低(
P
< 0.05), 观察组改善水平对比对照组更明显(
P
< 0.05)。
结论
痉挛性双瘫儿童采取任务导向性训练后, 可有助改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和移动功能, 增加肢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2023 Vol. 43 (6): 108-110 [
摘要
] (
72
)
HTML
(1 KB)
PDF
(460 KB) (
70
)
111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输血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杨瑞娟, 吴超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41
目的
探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输血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
选择需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 分别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治疗, 比较两组相关血液指标、交叉配血相符率, 临床发热、过敏及血红蛋白尿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输血前, 两组患者肝功能、白蛋白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输血7d后, 对照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升高, 白蛋白水平降低; 观察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水平均降低, 总胆红素水平升高, 观察组血液指标优于对照组(
P
< 0.05); 所有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医疗事故, 其中, 两组患者交叉配血相符率比较, 对照组88.37%, 观察组95.3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发热、过敏及血红蛋白尿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18.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应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有效降低组织的损伤程度, 促进脏器功能恢复, 显著降低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2023 Vol. 43 (6): 111-113 [
摘要
] (
61
)
HTML
(1 KB)
PDF
(452 KB) (
50
)
114
四川某三甲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期间人际交往能力调查及带教策略探讨
马瑞, 邓钰涵, 彭胤琼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42
目的
调查四川某三甲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期间人际交往能力并探讨分析相关带教策略。
方法
采用人际交往能力自测量表对参与规范化培训的157名护士进行调查, 比较人际交往良好(评分< 70分)与人际关系不良(评分≥ 70分)护士人数占比, 比较不同特征护士人际交往评分,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护士规范化培训期间人际交往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157名护士中人际交往良好占比36.31%(57/157), 人际关系不良占比63.69%(100/157)。两组护士在民族、学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族、学历是护士规范化培训期间人际交往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本院护士规范化期间人际交往能力整体欠佳, 其中民族、学历对护士规范化培训期间人际交往能力有显著影响。
2023 Vol. 43 (6): 114-115 [
摘要
] (
65
)
HTML
(1 KB)
PDF
(303 KB) (
48
)
116
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平衡功能的影响
苏碧英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43
目的
探讨吸气肌训练(IMT)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3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 开展常规护理和康复干预, 30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 开展常规护理、康复干预和吸气肌训练。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肌力恢复情况、肺部感染、平衡功能、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12周后, 观察组的MVV、PEF、FVC高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的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的Brunel平衡量表、QL-Index得分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IMT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 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风险, 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 提升生活质量。
2023 Vol. 43 (6): 116-117 [
摘要
] (
57
)
HTML
(1 KB)
PDF
(291 KB) (
45
)
118
螺旋CT增强检查患者对比剂外渗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分析
闫小琼, 侯玲玲, 张贵春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44
目的
探讨在螺旋CT增强检查患者中, 对比剂外渗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分析。
方法
选取5990例在本院行螺旋CT增强检查的患者, 分析其发生对比剂外渗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5990例患者中有27例(0.45%)出现对比剂外渗, 5963例(99.55%)未出现对比剂外渗;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60岁(β =1.692, OR=5.429, 95%CI=2.543-11.588)、长期化疗(β =2.209, OR=9.111, 95%CI=3.671-22.612)、造影剂流速≥ 3mL/s(β =1.469, OR=4.346, 95%CI=1.900-9.946)、前臂掌侧静脉穿刺(β =2.424, OR=11.293, 95%CI=3.285-38.827)、渗透压> 500 mOsm/kgH
2
O(β =2.433, OR=11.397, 95%CI=4.591-28.293)是螺旋CT增强检查患者对比剂外渗的高危因素(
P
< 0.05)。
结论
螺旋CT增强检查患者对比剂外渗发生与年龄、是否长期化疗、穿刺位置、造影剂流速、渗透压有关, 针对上述情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可能减少对比剂外渗发生。
2023 Vol. 43 (6): 118-120 [
摘要
] (
62
)
HTML
(1 KB)
PDF
(458 KB) (
57
)
121
磁电联合治疗方案联合5E康复护理模式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中的应用
张春蓉, 唐红英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45
目的
研究磁电联合治疗方案联合5E康复护理模式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中的应用。
方法
按照随机单双号分组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n=40, 磁电联合治疗方案联合5E康复护理模式联合干预)和对照组(n=40, 仅用5E康复护理模式干预), 测定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尿动力[最大尿流速(MFR)、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 MaxFlow)、尿道最大闭合力(MUCP)]以及盆底肌力(Ⅰ 类肌纤维肌力、Ⅱ 类肌纤维肌力), 观察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结果
干预后, 两组ICI-Q-SF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P
< 0.05), 且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干预后, 两组的尿动力(MFR、Pdet MaxFlow、MUCP)和盆底肌力(Ⅰ 类肌纤维肌力、Ⅱ 类肌纤维肌力)明显高于干预前(
P
< 0.05), 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治疗期间, 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磁电联合治疗方案联合5E康复护理模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和盆底肌力改善效果显著, 值得广泛运用于临床。
2023 Vol. 43 (6): 121-122 [
摘要
] (
50
)
HTML
(1 KB)
PDF
(316 KB) (
70
)
123
探讨新生儿早期保健技术对改善新生儿低体温发挥的作用
胡婕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46
目的
研究探讨新生儿早期保健技术对改善新生儿低体温发挥的作用。
方法
选自本院产房出生的104例肛温30~34℃的低体温新生儿, 随机分为2组, 各52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产后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保健技术, 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的不同时间节点下的体温、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量表(NBNA)评分、血氧饱和度(SaQ
2
), 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体温复温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低体温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回病房后30min、回病房后60min、回病房后90min的体温监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出生1、2、3d的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出生1、2、3d的SaQ
2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新生儿体温复温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皆明显短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低体温不良事件发生率1.92%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
P
< 0.05)。
结论
新生儿早期保健技术对改善新生儿低体温的效果明显, 从而可改善新生儿行为状态和机体缺氧,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有利患儿生长发育,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23 Vol. 43 (6): 123-125 [
摘要
] (
45
)
HTML
(1 KB)
PDF
(484 KB) (
58
)
126
无痛静脉输液技术在3岁以上患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邓三红, 解琼, 徐莉萍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47
目的
探讨无痛静脉输液技术在3岁以上患儿输液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0例需要静脉穿刺患儿, 按不同的穿刺技术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120例。对照组用传统穿刺技术, 观察组用无痛静脉输液技术。比较两组穿刺情况、配合度、疼痛程度及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配合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P
< 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无痛静脉输液技术在3岁以上患儿输液中效果好, 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配合度及满意度, 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
2023 Vol. 43 (6): 126-127 [
摘要
] (
52
)
HTML
(1 KB)
PDF
(316 KB) (
52
)
128
急性阑尾炎与正常阑尾的CT影像特点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高春红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48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与正常阑尾的CT影像特点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方法
回归性分析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其作为观察组, 将同期90例正常阑尾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均进行腹部CT检查, 对比两组的阑尾影像学基本特点、阑尾周围影像学特征, 将观察组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 统计病灶位置、CT分型及与临床病理分型的符合率。
结果
观察组阑尾层数、阑尾直径、管壁厚度均大于对照组, 粪石、阑尾肿胀/增粗、管壁水肿/增厚等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阑尾周围脂肪条带、周围炎性渗出、周围脓肿形成、周围淋巴结肿大等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中, 回肠前位、回肠后位、盲肠后位、盲肠下位、盲肠外侧位、盆位等与病理结果基本一致; 阑尾结构完整可辨型、阑尾结构难辨型、阑尾结构不清型、团块型的CT与病理符合率均较高; CT对急性阑尾炎漏诊1例(1.11%)、误诊1例(1.11%)。
结论
急性阑尾炎CT影像特点与正常阑尾存在显著差异, 急性阑尾炎呈增大、肿胀状, 周围伴有渗出或脓肿, 对病灶位置、分型等诊断符合率高, 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2023 Vol. 43 (6): 128-130 [
摘要
] (
56
)
HTML
(1 KB)
PDF
(462 KB) (
69
)
中医/中西医结合
131
补中益气汤联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脾虚胃热证的疗效观察
寇琼亚, 张涵, 寇岩珂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49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CG)脾虚胃热证患者应用补中益气汤联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CG患者分为两组, 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予以三联疗法、三联疗法+补中益气汤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水平、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及Hp清除率较对照组高, 中医证候积分及白介素-32(IL-32)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 两组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
CG脾虚胃热证患者应用补中益气汤联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效果可有效清除Hp, 减轻炎症反应, 促进损伤胃黏膜修复, 改善患者病情,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利于预后。
2023 Vol. 43 (6): 131-132 [
摘要
] (
52
)
HTML
(1 KB)
PDF
(341 KB) (
49
)
133
低频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颗粒对盆腔脏器脱垂盆底重建术后尿潴留预防的影响
杨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50
目的
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颗粒对盆腔脏器脱垂盆底重建术后尿潴留预防的影响。
方法
将行盆底重建术的92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术后使用低频电刺激治疗, 观察组使用低频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颗粒治疗, 对比组间的膀胱功能分级、尿潴留及相关指标、排尿及尿流动力学指标、各项功能评分。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功能0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Ⅱ 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Ⅰ 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自主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诱导排尿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内压力、残余尿量、平均尿流率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PFIQ-7评分、PFDI-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而PISQ-12评分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低频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颗粒对盆腔脏器脱垂盆底重建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效果显著, 能明显改善膀胱功能, 提高自主排尿率, 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提升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
2023 Vol. 43 (6): 133-135 [
摘要
] (
57
)
HTML
(1 KB)
PDF
(468 KB) (
59
)
136
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探讨
刘萍萍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51
目的
探讨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
方法
将9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使用开喉剑喷雾剂, 观察组使用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康复新液,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
P
< 0.05); 观察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CRP、PCT、ES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 CD8+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显著, 能有效缩短病程, 加快疱疹消退及组织修复, 发挥较强的抗炎、调节免疫作用。
2023 Vol. 43 (6): 136-137 [
摘要
] (
96
)
HTML
(1 KB)
PDF
(327 KB) (
53
)
护理
138
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翠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52
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纳入我院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n=60)进行前瞻研究, 依据随机数字法分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疼痛评分(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生活质量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 随访并发症情况, 调查患者满意度。
结果
护理前两组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显示(
P
> 0.05), 护理后Lysholm评分提高、VAS评分降低(
P
< 0.05), 组间差异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
P
< 0.05); MBI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后提升明显, 两组组内改善幅度观察组更为明显, 与对照组差异比较(
P
< 0.05); 两组患者最大伸膝角度、屈膝角度护理前差异比较(
P
> 0.05), 组间比较观察组护理后VAS对照组(
P
< 0.05); 满意度分级结果显示观察组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较对照组多, 计算其疗效差异显示(
P
< 0.05); 随访安全性, 两组均有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例数更少, 检验组间差异显示(
P
< 0.05)。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护理, 可提升膝关节功能, 有利于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患者满意度高, 可予以推广。
2023 Vol. 43 (6): 138-140 [
摘要
] (
59
)
HTML
(1 KB)
PDF
(484 KB) (
57
)
141
老年专科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武卫杰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53
目的
探究老年专科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6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 分别行专科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 随访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LVD、LVS、LVEF及PWT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计算两组护理后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随访结果显示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组内对比护理后均提高,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为6.7%VS26.7%,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老年专科护理应用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 可提高心脏功能, 有利于生活质量改善, 值得临床推广。
2023 Vol. 43 (6): 141-142 [
摘要
] (
58
)
HTML
(1 KB)
PDF
(349 KB) (
70
)
143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侯明真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6.054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60例急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 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 调查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哮鸣音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儿FVC、FEV1及PEF肺功能指标护理前比较(
P
> 0.05), 对比护理后组间差异显示观察组V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 高于对照组的70.0%(
P
< 0.05)。
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可加快小儿急性哮喘症状消失, 促进肺功能恢复正常, 提高家属的满意度与认可度, 值得推广。
2023 Vol. 43 (6): 143-144 [
摘要
] (
65
)
HTML
(1 KB)
PDF
(372 KB) (
56
)
编辑部公告
郑重公告
新网站开通,欢迎访问。
下载中心
哈尔滨医药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哈尔滨医药》编辑部 备案号:
黑ICP备19005758号-1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