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管单位: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服务评价中心
创 刊:1981年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电 话:0451-83080756
邮 箱:zyp-yxh@163.com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1-813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164/R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4年 44卷 2期
刊出日期:2024-04-25
论著
临床经验
管理/方法
中医/中西医结合
综述
护理
论著
1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车前子-赤芍对治疗青光眼的作用机制
陆海, 项晨跃, 马一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01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车前子-赤芍对治疗青光眼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TCMSP、Gene Cards等数据库收集车前子、赤芍的有效活性成分靶点及青光眼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图,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PyMolWin软件进行分子对接。
结果
获得药对与青光眼疾病交集靶点75个。核心靶点为AKT1、CASP3和TP53。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了232条信息,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207条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药物有效活性成分结合构象稳定。
结论
车前子-赤芍药对可能作用于AKT1、CASP3和TP53等靶点,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从而达到调节眼压和保护视神经的作用。
2024 Vol. 44 (2): 1-4 [
摘要
] (
60
)
HTML
(1 KB)
PDF
(1615 KB) (
81
)
5
脑钠肽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应用研究
黄祖峰, 李铎, 翟雪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02
目的
分析脑钠肽(BNP)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联合检测诊断心力衰竭的效能。
方法
将74例心力衰竭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将同期行体检的68例健康人群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静脉血,检测对比其BNP、UACR的差异;另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BNP、UACR两者联合诊断心力衰竭的效能。
结果
观察组BNP为(145.79±8.67)pg/mL、UACR为(36.89±4.47)mg/g,高于对照组的(76.21±6.05)pg/mL、(24.53±2.21)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ROC结果显示:BNP、UACR两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95%CI:0.864~0.965),高于两者单独检测的0.870(95%CI:0.807~0.932)、0.820(95%CI:0.743~0.897)。
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机体内BNP、UACR呈异常高表达状态,两者联合可有效诊断出心力衰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进行大力推行。
2024 Vol. 44 (2): 5-7 [
摘要
] (
44
)
HTML
(1 KB)
PDF
(491 KB) (
36
)
8
血清miR-210、IL-17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的相关性分析
王婷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03
目的
分析血清微小RNA-210(miR-210)、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6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检查项目为血清miR-210、IL-17水平,根据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评估脑侧支循环情况,分为脑侧支循环不良和脑侧支循环良好组。分析血清miR-210、IL-17与ACI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的相关性,评估血清miR-210、IL-17对ACI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的预测价值。
结果
纳入的68例ACI患者,发生脑侧支循环不良18例,脑侧支循环良好50例;脑侧支循环不良组血清miR-210表达低于良好组,IL-17表达高于良好组(
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210水平低,IL-17水平高与ACI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的发生有关(
P
<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iR-210、IL-17联合预测ACI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
结论
血清miR-210水平低、IL-17水平高与ACI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有关,联合检测血清miR-210、IL-17对ACI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有较高预测价值。
2024 Vol. 44 (2): 8-10 [
摘要
] (
43
)
HTML
(1 KB)
PDF
(472 KB) (
25
)
11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在重型颅脑外伤的应用效果
沈江宜, 杨荣刚, 刘旭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04
目的
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在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
方法
选取7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实验组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颅内压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免疫功能(CD
8
+
、CD
4
+
)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4.74%(36/38)较对照组73.68%(28/38)高(
P
<0.05);治疗1、2、3d后,实验组颅内压水平较对照组低(
P
<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
P
<0.05);治疗后,实验组CD
8
+
水平较对照组低,CD
4
+
水平较对照组高(
P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26%(2/38)较对照组26.32%(10/38)低(
P
<0.05)。
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结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颅内压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状态,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2024 Vol. 44 (2): 11-13 [
摘要
] (
58
)
HTML
(1 KB)
PDF
(437 KB) (
28
)
14
外周血NLR、PLR水平与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
陈仪, 郑锡铭, 张爱荣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05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水平与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初诊MM患者的一般资料。对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b、ALB、Cr、Ca、β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计算NLR、PLR。根据NLR、PLR水平,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54,n=32)、低NLR组(NLR<2.54,n=54)和高PLR组(PLR≥135,n=41)、低PLR组(PLR<135,n=45)。通过Kaplan-Meier曲线明确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并行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NLR、PLR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PLR评估初诊MM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
结果
高NLR组和低NLR组在ISS分期、Ca、Cr、β2微球蛋白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高PLR组和低PLR组在ISS分期、Cr、β2微球蛋白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高NLR组的生存时间为(13.28±1.99)个月,低NLR组的生存时间为(36.15±5.42)个月,高NLR组的生存时间短于低NLR组(χ
2
=13.984,
P
=0.000<0.05);高PLR组的生存时间为(25.31±3.79)个月,低PLR组的生存时间为(33.26±4.98)个月,高PLR组的生存时间短于低PLR组(χ
2
=8.767,
P
=0.003<0.05);由ROC曲线分析,NLR、PLR联合检测模式下的AUC值最高,为0.92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85%、85.71%。
结论
外周血NLR、PLR水平与初诊MM患者预后有紧密关联,MM患者的NLR、PLR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生存时间越短。同时应用NLR、PLR联合检测的方式在评估初诊MM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24 Vol. 44 (2): 14-17 [
摘要
] (
37
)
HTML
(1 KB)
PDF
(660 KB) (
26
)
18
血清PC、hs-CRP及NT-proBNP在冠心病不同冠脉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杨帆, 孙君, 杨栋博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06
目的
探讨血清血浆蛋白C(P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在冠心病(CHD)不同冠脉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80例CHD患者和8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据CHD临床分型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n=24)、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31)和心肌梗死组(n=25)。对所有患者的血清PC、hs-CRP、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观察组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冠脉病变支数将其分为单支病变组(n=22)、双支病变组(n=34)和多支病变组(n=24)。分别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不同临床分型(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相比较)以及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血清PC、hs-CRP、NT-proBNP水平;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PC、hs-CRP、NT-proBNP检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血清PC水平较低,hs-CRP、NT-proBNP水平较高(
P
<0.05);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相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PC水平较高,hs-CRP、NT-proBNP水平较低(
P
<0.05);多支病变组血清PC水平明显低于单支、双支病变组,且多支病变组hs-CRP、NT-proBNP水平较高(
P
<0.05);由ROC曲线分析,经构建风险评估模型血清PC、hs-CRP、NT-proBNP联合检测的AUC值最高,为0.95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00%、84.00%。
结论
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其血清PC水平越低,hs-CRP、NT-proBNP水平越高。血清PC、hs-CRP、NT-proBNP指标水平在评估CHD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血清PC、hs-CRP、NT-proBNP联合检测在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2024 Vol. 44 (2): 18-20 [
摘要
] (
42
)
HTML
(1 KB)
PDF
(596 KB) (
30
)
21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HIV患者合并脑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徐基胜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07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艾滋病病毒(HIV)合并脑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60例HIV合并脑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76±1.23)分]低于对照组[(11.31±1.45)分],Barthel指数(BI)评分[(78.79±7.45)分]高于对照组[(70.54±7.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14±1.05)ng/L]、白介素-6(IL-6)[(24.56±3.25)ng/L]及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S100β)[(8.14±1.13)mg/L]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6.67%(2/30)]较对照组低[(7.58±1.12)ng/L、(28.79±3.32)ng/L、(12.34±2.05)mg/L、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可提高HIV合并脑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加快血清学指标复常,且并发症少。
2024 Vol. 44 (2): 21-23 [
摘要
] (
47
)
HTML
(1 KB)
PDF
(458 KB) (
28
)
24
冠心病伴T2DM患者血清Lp(a)水平变化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
王东东, 陈招进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08
目的
探究冠心病(CHD)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
选取T2DM的患者123例,其中11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合并CHD,将其按冠脉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30例)和重度狭窄组(80例),按冠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组(25例)、双支病变组(55例)和多支病变组(30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就诊的正常冠脉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各组血脂、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以及Lp(a)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D伴T2DM组患者的TG、Lp(a)水平均更高,但其HDL-C水平较对照组更低(
P
<0.05)。对照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的Lp(a)水平分别为(115.20±54.09)mg/L、(158.90±65.12)mg/L、(183.20±55.45)mg/L,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对照组。对照组、单支组、双支组以及多支病变组的Lp(a)水平分别为(115.20±54.09)mg/L、(128.90±68.23)mg/L、(186.47±91.23)mg/L、(261.90±109.47)mg/L,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
P
<0.05),但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的L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当Lp(a)>147.82mg/L时,其诊断CHD伴T2DM的AUC为0.821(0.747~0.88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27%和83.33%(
P
<0.05)。
结论
CHD伴T2DM患者Lp(a)水平随冠脉狭窄程度加重以及冠脉支数的增加而升高,临床可将Lp(a)作为冠脉病变程度情况判定的一个重要辅助指标以辅助临床的诊疗。
2024 Vol. 44 (2): 24-27 [
摘要
] (
43
)
HTML
(1 KB)
PDF
(611 KB) (
30
)
28
江门地区女性HPV感染、宫颈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分析
林悦欢, 詹雪梅, 胡杏军, 王嵘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09
目的
探讨广东省江门地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宫颈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为本地区宫颈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8067例TCT和HPV检测的女性资料,分析江门地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宫颈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结果
纳入研究的8067例女性,阴道微生态乳酸杆菌少量/无3267例,占40.50%,清洁度异常1323例,占16.40%,细菌性阴道病2237例,占27.73%,念珠菌感染1579例,占19.70%,滴虫感染223例,占2.76%,从相关检验结果显示:女性HPV感染、宫颈病变与阴道微生态(乳酸杆菌、清洁度、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感染)密切相关(
P
<0.05),但与阴道念珠菌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江门地区女性阴道微生态与HPV感染、宫颈病变密切相关,阴道微生态失衡,优势菌减少,菌群失衡,病原菌侵入,清洁度异常,增加HPV感染和宫颈病变发生的风险,因此,HPV感染、宫颈病变的预防可从改善女性阴道微生态入手。
2024 Vol. 44 (2): 28-30 [
摘要
] (
46
)
HTML
(1 KB)
PDF
(388 KB) (
30
)
31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曲妥珠单抗联合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价值
董燕, 谢艳林, 甘曼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10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早期监测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蒽环类药物联合曲妥珠单抗联合治疗后产生心脏毒性的价值。
方法
乳腺癌术后患者50例,均接受蒽环类药物联合曲妥珠单抗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期及治疗后期常规进行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监测,主要观察指标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整体纵向应变(GLS),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①GLS在化疗中期及后期时较对照组、化疗前均明显减低(
P
<0.05)。②LVEF在化疗中期及后期对比化疗前或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结论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得的整体纵向应变值(GLS)能评价乳腺癌患者治疗后药物所致的左心室功能障碍的微小变化,尽早发现心肌功能的损害。
2024 Vol. 44 (2): 31-33 [
摘要
] (
48
)
HTML
(1 KB)
PDF
(435 KB) (
29
)
34
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及防控政策调查研究
马静, 于兰, 李婷, 王林, 张晓琳, 李一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1.011
目的
本研究全面了解黑龙江省高校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行为特征以及对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辨识,为高校艾防工作的开展提供效率更高、针对性更强的建议。
方法
选择大学、中等职业专科学校注册的在读学生,采用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青年学生的问卷调查,并开展定性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
结果
当前大学生艾滋病认知教育仍然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传统主题讲座的教育模式收效甚微,因而建议将艾滋病认知教育纳入学分制管理,对学生进行艾滋病认知强化教育。
结论
探索形成多部门联合行动的高校艾防机制,为黑龙江省内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可执行的实践模式,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提供指导意见。
2024 Vol. 44 (2): 34-36 [
摘要
] (
39
)
HTML
(1 KB)
PDF
(487 KB) (
50
)
37
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VEGF、ProGRP水平检测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韩树亮, 杨洁, 郭孟珂, 徐珂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12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水平检测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疑似肺癌患者95例,并根据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病变(46例)及恶性病变(49例),分别纳入良性组、恶性组。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及血清VEGF、ProGRP水平,分析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VEGF、ProGRP水平检测对肺部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结果
恶性组形状不规则、边缘毛刺征、内部强化不均匀、早期增强率≥60%占比大于良性组(
P
<0.05);恶性组Kep、Ktrans、Ve值及血清VEGF、ProGRP水平高于良性组,且联合诊断肺部恶性病变的AUC为0.898,最佳诊断敏感度为91.84%,特异度为86.96%,约登指数为0.788。
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Kep、Ktrans、Ve及血清VEGF、ProGRP水平与肺部恶性病变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有效检查方案之一。
2024 Vol. 44 (2): 37-39 [
摘要
] (
32
)
HTML
(1 KB)
PDF
(625 KB) (
34
)
40
直径≤5cm胃间质瘤、胃神经鞘瘤CT多期扫描特点及鉴别价值
魏明刚, 张俊玲, 郭晓让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13
目的
分析直径≤5cm胃间质瘤(GIST)、胃神经鞘瘤(GS)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多期扫描特点及鉴别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CT多期扫描检查的60例存在直径≤5cm且疑似GIST或GS患者,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多期扫描鉴别直径≤5cm的GIST、GS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由放射科医师对CT检查影象中扫描特点(病灶位置、肿瘤形态、生长方式、密度、边界、组织坏死、组织钙化、组织溃疡)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CT多期扫描鉴别直径≤5cm的GIST、GS的准确度为95.00%(57/60),敏感度为98.11%(52/53),特异度为71.43%(5/7),阳性预测值为96.30%(52/54),阴性预测值为83.33%(5/6),Kappa为0.741。CT多期扫描特征中,直径≤5cm的GIST、GS在肿瘤形态、边界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病灶位置、生长方式、密度、边界、组织坏死、组织钙化、组织溃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直径≤5cm的GIST、GS以CT多期扫描进行检查鉴别时,二者在肿瘤形态、边界扫描特点有明显差异,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2024 Vol. 44 (2): 40-42 [
摘要
] (
43
)
HTML
(1 KB)
PDF
(423 KB) (
26
)
43
无痛分娩对初产妇产程及新生儿脐血血气指标的影响
王雪勤, 郝玉娟, 丁青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14
目的
研究无痛分娩对初产妇产程及新生儿脐血血气指标的影响。
方法
以6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生育意愿将产妇分为无痛分娩组(n=27)和常规分娩组(n=33),无痛分娩组使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镇痛,常规分娩组不使用镇痛。比较两组一般情况、疼痛情况、新生儿脐血血气指标、母婴结局。
结果
无痛分娩组产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常规分娩组,第二产程、总产程长于常规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第一产程、第三产程、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产妇分娩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无痛分娩组得分更低;两组新生儿动脉氧分压(PaO
2
)、碱剩余(BE)、酸碱度(pH)、乳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母婴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无痛分娩有助于减缓初产妇分娩疼痛,促进尽早下床活动,对新生儿脐血血气指标影响较小,未明显导致母婴不良结局,但可延长产程。
2024 Vol. 44 (2): 43-45 [
摘要
] (
40
)
HTML
(1 KB)
PDF
(434 KB) (
24
)
46
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与其胎龄的关系探讨
刘静, 黄西春, 王利君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15
目的
观察不同胎龄早产儿的凝血功能变化,并对胎龄与凝血功能的关系进行探讨。
方法
选取90例早产儿开展研究,根据胎龄将90例分为三组:早期早产儿(n=30)、中期早产儿(n=30)和晚期早产儿(n=30),各组胎儿出生后均抽取静脉血,并检测2h内凝血功能的结果,统计三组早产儿的凝血功能指标情况,并分析各项指标与胎龄之间关系。
结果
不同胎龄早产儿之间的PT、APTT、TT和FIB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方差分析,三组早产儿PT、APTT、TT数值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三组早产儿PT、APTT、TT数值与胎龄呈负相关(r=-0.67、-0.31、-0.32,均
P
<0.05),其中FIB数值与胎龄呈正相关(r=0.33,
P
<0.05)。
结论
早产儿处于不同的胎龄,其凝血功能数值不同,检测PT、APTT、TT和FIB水平意义重大,PT、APTT、FIB与胎龄均存在相关性,当PT、APTT数值延长,而FIB降低时,需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注意凝血功能的复查,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024 Vol. 44 (2): 46-48 [
摘要
] (
25
)
HTML
(1 KB)
PDF
(421 KB) (
37
)
临床经验
49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中重度COPD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杨金玲, 郭现玲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16
目的
研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应用中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120例中重度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将12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方式为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气雾剂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肺功能常规指标、血气分析、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
结果
①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VC、FEV1、FEV1%均高于对照组(
P
<0.05);②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PaO
2
、SaO
2
、pH高于对照组,PaCO
2
低于对照组(
P
<0.05);③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④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有降低(
P
<0.05),且观察组分数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相比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气雾剂治疗对于中重度COPD患者而言更能有利于促进其肺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血气情况、疗效明显、安全性高、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值得推广。
2024 Vol. 44 (2): 49-51 [
摘要
] (
51
)
HTML
(1 KB)
PDF
(604 KB) (
42
)
52
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对帕金森患者多巴胺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段菁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17
目的
探究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对帕金森病(PD)患者多巴胺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纳入92例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美多芭,观察组联合普拉克索,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多巴胺功能、认知功能、非运动症状、运动功能、不良反应。
结果
与对照组(80.43%)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5.65%)较高(
P
<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多巴胺功能、认知功能、非运动症状、运动功能(
P
>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壳核(2.24±0.55)、左侧尾状核(1.67±0.25)、右侧壳核(2.18±0.38)、右侧尾状核(1.66±0.34)多巴胺D2受体结合力均高于对照组,简易认知状态评价量表(MMSE)定向力评分(7.23±1.01)分、即刻记忆力评分(2.11±0.17)分、回忆力评分(2.13±0.20)分、语言能力评分(6.71±0.65)分、计算和注意力评分(3.87±0.38)分均高于对照组,非运动症状问卷量表(NMSQ)严重程度评分(33.06±2.11)分、发作频率评分(35.32±5.12)分及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第三部分评分(16.61±2.23)分较对照组低(
P
<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普拉克索+美多芭治疗PD患者可有效减轻非运动症状,改善多巴胺功能及认知功能,利于加快运动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2024 Vol. 44 (2): 52-54 [
摘要
] (
52
)
HTML
(1 KB)
PDF
(496 KB) (
30
)
55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与EGFR突变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王静, 李文利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1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达水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及临床相关性。
方法
收集NSCLC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ki-67是否阳性表达予以分组,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采集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法及超级突变扩增阻滞系统(Super-ARMS)分别测定ki-67表达及EGFR突变情况,经Spearman分析ki-67表达水平与EGFR突变及临床相关性。
结果
除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外,ki-67阳性组中/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占比高于ki-67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ki-67阳性组野生型占比高于ki-67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Spearman相关性结果显示:ki-67表达水平与EGFR突变呈负相关(r=-0.382,
P
=0.004),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呈正相关(r=0.356,
P
=0.007;r=0.306,
P
=0.022)。
结论
ki-67表达、EGFR突变均可参与NSCLC发生、进展过程,且ki-67表达与EGFR突变存在相关性,提示两者可协同发挥作用,故结合临床特征、ki-67表达与EGFR突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关键指导。
2024 Vol. 44 (2): 55-56 [
摘要
] (
38
)
HTML
(1 KB)
PDF
(502 KB) (
24
)
57
主动脉夹层64例临床分析
张涛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19
目的
分析比较院内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提高AD的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对64例A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不同AD类型患者的症状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指标等。
结果
AD患者男性占比显著多于女性,且多发于40~65岁群体,平均年龄(52.83±4.51)岁;AD患者最主要症状为疼痛,A 型与B型疼痛人数占比分别为86.96%和92.68%,A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晕厥、休克等症状发生率显著大于B型患者(
P
<0.05);A型患者合并患有高血压、马凡氏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型患者(
P
<0.05);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部感染、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多发于A型患者(
P
<0.05);与CTA检测对比,彩超检测准确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共好转54例(84.38%),死亡10例(15.63%)。
结论
AD多发于40~65岁群体,以男性为主,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症状,A型患者并发症等概率均大于B型患者,临床应提高AD检出率,尽早采取治疗措施,有利于降低死亡率。
2024 Vol. 44 (2): 57-59 [
摘要
] (
42
)
HTML
(1 KB)
PDF
(451 KB) (
37
)
60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初产妇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冯海峰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20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86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两组均使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照组药物选用罗哌卡因,观察组药物选用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比较两组应激反应、生命体征变化、疼痛程度评分、分娩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镇痛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为(135.62±8.25)ng/L、(54.69±5.05)μg/mL,低于对照组(146.37±9.52)ng/L、(61.37±6.12)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镇痛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为(73.45±5.58)次/min、(80.45±6.32)mmHg,低于对照组的(77.57±5.61)次/min、(85.62±6.4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镇痛30min、60min时VAS评分为(2.56±0.24)分、(1.86±0.22)分,低于对照组的(3.42±0.34)分、(2.57±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为(5.62±1.02)h、(0.72±0.12)h,短于对照组的(6.49±1.25)h、(0.95±0.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在初产妇中效果良好,可降低VAS评分,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缩短产程,安全可靠。
2024 Vol. 44 (2): 60-61 [
摘要
] (
44
)
HTML
(1 KB)
PDF
(538 KB) (
30
)
62
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脏血管性疾病患儿的价值探析
张艳婷, 赵蒙, 王彩霞, 赵玉锦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21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应用于心脏血管性疾病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挑选疑似心脏血管性疾病74例,全部患儿进行冠状动脉CTA诊断,以冠状动脉数字减影检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分析冠脉狭窄检出情况。
结果
本组74例疑似心脏血管性疾病患儿中,经DSA检查确诊阳性69例,阴性5例;经冠状动脉CTA检查确诊真阳性67例,真阴性4例。经冠状动脉CTA诊断灵敏度97.10%(67/69)、特异度80.00%(4/5)、准确度95.95%(71/74)、误诊率20.00%(1/5)、漏诊率2.90%(2/69)、阳性预测值98.53%(67/68)、阴性预测值66.67%(4/6)。本组69例被确诊为心脏血管性疾病患儿,经DSA检查确诊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20例,重度狭窄22例,管壁完全闭塞17例;经冠状动脉CTA检查轻度狭窄9例,占比90.00%,中度狭窄19例,占比95.00%,重度狭窄22例,占比100.00%,管壁完全闭塞17例,占比100.00%。
结论
心脏血管性疾病使用冠状动脉CTA进行诊断能提高诊断效果,提升检查敏感度和准确性,还能减少漏诊率及误诊率,且其还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24 Vol. 44 (2): 62-64 [
摘要
] (
37
)
HTML
(1 KB)
PDF
(490 KB) (
30
)
65
美多芭联合丁苯酞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何燕, 郑楠楠, 段真珍, 任琦, 牟晓东, 胡祖畅, 刘如品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22
目的
探讨美多芭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94例VP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例)及观察组(n=47例)。对照组予以美多芭0.25g/d治疗,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于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0.2g/次丁苯酞口服,3次/d。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氧化应激反应,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9%,相比于对照组的74.47%更高(
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6%、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UPDRS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1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美多芭联合丁苯酞治疗VP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病情得以有效控制,且认知功能获有改善,氧化应激水平有所降低。
2024 Vol. 44 (2): 65-67 [
摘要
] (
54
)
HTML
(1 KB)
PDF
(476 KB) (
26
)
68
AECOPD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FeNO、肺功能及病程预后相关性分析
孙泽民, 吴吉锋, 戴丽芳, 周建军, 曾丛桃, 王霖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23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与呼出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及病程预后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AECOPD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时EOS%是否大于2%将患者分为EOS%≥2%组与EOS%<2%组,各40例。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测定外周血EOS水平、FeNO水平,另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记录患者肺功能及FeNO,完善CAT评分,并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再入院率。分析AECOPD患者外周血EOS、FeNO、肺功能及病程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EOS%≥2%组EOS、EOS%、FeNO均高于EO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FEV1、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EOS%≥2%组患者住院天数短、CAT评分、机械通气发生率均低于EO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pearman分析显示:外周血EOS水平与FeNO呈正相关(r=0.540,
P
<0.01),与肺功能无线性相关性(
P
>0.05),与住院天数、CAT评分呈负相关(r=-0.352、-0.346,
P
均
<0.05)。
结论
AECOPD患者外周EOS与FeNO、病程预后间均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依据各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值得推广应用。
2024 Vol. 44 (2): 68-70 [
摘要
] (
37
)
HTML
(1 KB)
PDF
(422 KB) (
31
)
71
乌司他丁联合利奈唑胺对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
马盈盈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24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联合利奈唑胺对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择96例重症肺炎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用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用乌司他丁联合利奈唑胺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水平、肺功能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46/48),与对照组的83.33%(40/4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降钙素原(PCT)水平为(340.57±57.34)ng/L、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10.02±3.21)mg/L、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为(10.87±8.21)pg/mL,低于对照组的(510.36±62.37)ng/L、(25.69±5.31)mg/L、(19.45±8.10)pg/mL;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标为(50.02±0.25)%、用力肺活量(FVC)指标为(67.38±8.97)%、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指标为(2.05±0.35)L·s
-1
,高于对照组的(45.31±1.15)%、(59.57±7.66)%、(1.54±0.27)L·s
-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者应用利奈唑胺联合乌司他丁共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2024 Vol. 44 (2): 71-73 [
摘要
] (
43
)
HTML
(1 KB)
PDF
(447 KB) (
35
)
74
高通量透析频率对透析患者钙磷代谢指标的影响分析
朱昊晴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25
目的
分析高通量透析频率对透析患者钙磷代谢指标等的影响,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选取进行高通量透析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频率不同分为1组45人(透析频率4次/周)、2组50人(透析频率3次/周)、3组55人(透析频率2次/周)。对比分析不同透析频率下患者钙磷代谢指标、营养状态、炎症指标等。
结果
透析初期三组患者的钙磷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透析1年后,1组的Ca显著高于2组和3组,而P、PTH显著低于2组和3组,1组的PTH显著低于开始透析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和3组的Ca、P、PTH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透析初期三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透析1年后,1组的Hb显著高于2组,1组的ALB、PA、Hb均显著高于3组,而TRF显著低于3组,2组ALB、PA均显著高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和3组的PA、TRF均显著低于开始透析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透析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透析1年后,1组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和3组微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高通量透析下,提高透析频次可以在降低炎性反应,提升营养状态,改善钙磷代谢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4 Vol. 44 (2): 74-76 [
摘要
] (
50
)
HTML
(1 KB)
PDF
(402 KB) (
22
)
77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弹性成像技术在临床鉴别诊断乳腺增生结节和乳腺癌中的应用
董香娟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26
目的
探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弹性成像技术联合检查用于乳腺增生结节、乳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选取145例乳腺结节女性患者为调查对象,均接受高频彩超、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高频彩超和弹性成像技术单独、联合检查对乳腺增生结节、乳腺癌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方法单独检查、联合检测对乳腺增生结节、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效能和病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结果
145例患者经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发现159个乳腺结节病灶,其中乳腺增生结节病灶107个(67.30%)、乳腺癌病灶52个(32.70%);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高频彩超联合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增生结节、乳腺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两种方法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Kappa检验发现,高频彩超检查乳腺增生结节、乳腺癌的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呈中度一致性(Kappa=0.423,
P
=0.000),弹性成像技术检查乳腺增生结节、乳腺癌的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呈低度一致性(Kappa=0.375,
P
=0.000),但高频彩超联合弹性成像技术检查乳腺增生结节、乳腺癌的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呈高度一致性(Kappa=0.861,
P
=0.000)。
结论
高频彩超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在临床鉴别诊断乳腺增生结节、乳腺癌中应用价值高,可弥补单独检查的不足,提升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2024 Vol. 44 (2): 77-78 [
摘要
] (
39
)
HTML
(1 KB)
PDF
(524 KB) (
36
)
79
血清CYFRA211、CA153、AFP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珊珊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27
目的
探究血清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糖类抗原153(CA153)、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进行手术治疗的卵巢肿瘤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肿瘤51例(Ⅰ期11例,Ⅱ期10例,Ⅲ期18例,Ⅳ期12例),设为恶性组,剩余34例均为良性肿瘤,设为良性组,并同期选取30例于本院妇科进行体检的女性,作为对照组,收集卵巢肿瘤患者术后及对照组相关实验室数据资料,比较三组研究对象、恶性肿瘤不同分期患者血清CYFRA211、CA153、AFP水平差异,并分析血清CYFRA211、CA153、AFP联合检测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三组血清CYFRA211、CA153、AF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恶性组各血清学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对照组,良性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分期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YFRA211、CA153、AF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各指标水平随分期升高而升高;血清CYFRA211、CA153、AFP及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2.35%、86.27%、94.11%、68.43%,特异度分别为70.59%、78.41%、94.11%、68.43%;其中AFP检测灵敏度最高,三项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卵巢癌会导致患者血清CYFRA211、CA153、AFP水平明显升高,血清CYFRA211、CA153、AFP水平对于诊断卵巢癌具有一定诊断效能,且联合诊断特异度更好。
2024 Vol. 44 (2): 79-81 [
摘要
] (
45
)
HTML
(1 KB)
PDF
(435 KB) (
29
)
82
肺功能检测用于诊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价值
张丽, 王敏丽, 单秋歌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28
目的
分析肺功能检测用于诊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呼吸系统疾病患儿66例为研究组,以1:1配比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6例为健康组。所有儿童均进行肺功能检查,以临床综合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肺功能检查的检出率,并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水平[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高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
结果
本组66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经肺功能检查确诊阳性62例,肺功能检测检出率为93.94%(62/66),其中哮喘35例(53.03%),肺炎12例(18.18%),急性支气管炎9例(13.64%),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例(9.09%)。研究组FVC、PEF、FEV1水平较健康组低,且RV水平较健康组高(
P
<0.05)。
结论
肺功能检测用于诊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可提高阳性检出率,还可准确反映肺功能水平变化,且其可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降低误诊及漏诊现象。
2024 Vol. 44 (2): 82-83 [
摘要
] (
55
)
HTML
(1 KB)
PDF
(533 KB) (
30
)
84
氯己定漱口液联合口腔正畸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中的应用效果
邢亚丽, 周峰, 徐珊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29
目的
分析氯己定漱口液联合口腔正畸在牙周病(PD)致前牙移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PD致前牙移位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38例,对照组予以口腔正畸治疗,研究组予以口腔正畸联合氯己定漱口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牙周指标(探诊出血率、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炎性因子、咀嚼功能量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4.74%(36/38)较对照组78.95%(30/38)高(
P
<0.05);治疗后,研究组探诊出血率、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均低于对照组,咀嚼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
P
<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水平较对照组低,白介素-2(IL-2)水平较对照组高(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PD致前牙移位患者给予氯己定漱口液联合口腔正畸治疗,能够提升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牙周指标,安全可靠。
2024 Vol. 44 (2): 84-86 [
摘要
] (
39
)
HTML
(1 KB)
PDF
(461 KB) (
21
)
87
胶囊壳变更对头孢氨苄胶囊溶出曲线的影响研究
王威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30
目的
评价胶囊壳变更对头孢氨苄胶囊溶出曲线的相似性是否有影响。
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931第二法(浆法)测定变更胶囊后头孢氨胶囊与参比制剂在不同pH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采用非模型依赖法中相似因子法(
f
2
),比较头孢氨苄胶囊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
结果
使用3个不同厂家胶囊壳制备的头孢氨苄胶囊,对比头孢氨苄胶囊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其中2个批次头孢氨苄胶囊与参比制剂曲线相似,另外1个批次头孢氨苄胶囊在pH 6.8磷酸介质中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不相似。
结论
头孢氨苄胶囊的胶囊壳变更对产品溶出曲线的相似性产生影响。
2024 Vol. 44 (2): 87-89 [
摘要
] (
44
)
HTML
(1 KB)
PDF
(530 KB) (
27
)
管理/方法
90
两种评分系统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卧床期间压疮发生的研究
孙秋菊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31
目的
对比Braden量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卧床期间压疮风险的价值。
方法
选取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清醒时,采用Braden量表、APACHE-Ⅱ量表评估患者卧床期间压疮发生风险,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压疮发生情况,对比上述两种量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压疮发生价值。
结果
70例急性脑梗死卧床期间发生压疮13例,占比18.57%,未发生压疮57例,占比81.43%;发生组Braden评分低于未发生组,APACHE-Ⅱ评分高于未发生组(
P
<0.05);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Braden量表和APACHE-Ⅱ量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卧床期间压疮发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14、0.832,评估价值较理想,且APACHE-Ⅱ量表的AUC大于Braden量表。
结论
相较于Braden量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APACHE-Ⅱ评估卧床期间压疮风险的价值更高。
2024 Vol. 44 (2): 90-91 [
摘要
] (
56
)
HTML
(1 KB)
PDF
(513 KB) (
31
)
92
机械振动排痰联合侧卧位通气治疗对急性呼吸衰竭的痰液引流量的影响
周华梅, 许丹, 杜丽明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32
目的
分析机械振动排痰联合侧卧位通气治疗对急性呼吸衰竭(RF)的痰液引流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急性RF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侧卧位通气,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对比两组呼吸指标(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呼气末正压)、痰液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炎症反应[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吸入氧浓度、呼气末正压水平均较对照组低,氧合指数较对照组高(
P
<0.05);治疗后,实验组痰液引流量较对照组多,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P
<0.05);治疗后,实验组PCT、CRP、白细胞计数水平均较对照组低(
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机械振动排痰联合侧卧位通气治疗急性RF患者,可改善呼吸指标,增加痰液引流量,减轻炎症反应,加快患者恢复。
2024 Vol. 44 (2): 92-94 [
摘要
] (
39
)
HTML
(1 KB)
PDF
(472 KB) (
39
)
95
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张海林, 陈思进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33
目的
在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治疗中比较前外侧入路与后方倒L入路的治疗效果。
方法
纳入43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观察组25例,采用前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对照组18例,采取后方倒L手术入路治疗。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膝关节HSS评分。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度测量中,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即刻、术后1年较术前角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度测量中,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即刻、术后1年较术前角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膝关节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使用前外侧入路或后方倒L入路后期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前外侧入路更具优势。
2024 Vol. 44 (2): 95-97 [
摘要
] (
38
)
HTML
(1 KB)
PDF
(468 KB) (
30
)
98
经阴道三维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
董晓春, 何玉平, 王洁静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34
目的
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在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纳入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或子宫内膜癌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3D-TVS检查与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分析3D-TVS在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3D-TVS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的准确度为95.00%(76/80),敏感度为96.15%(25/26),特异度为94.44%(51/54),阳性预测值为89.29%(25/28),阴性预测值为98.08%(51/52),Kappa值为0.888;3D-TVS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准确度为88.89%(48/54),敏感度为91.11%(41/45),特异度为77.78%(7/9),阳性预测值为95.35%(41/43),阴性预测值为63.64%(7/11),Kappa值为0.633;3D-TVS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度为88.89%(48/54)。
结论
3D-TVS在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均具有较高准确度,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
2024 Vol. 44 (2): 98-100 [
摘要
] (
39
)
HTML
(1 KB)
PDF
(433 KB) (
27
)
101
二维联合四维超声在胎儿颜面部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何其芳, 汪玲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1.035
目的
分析二维超声(2-DUS)联合四维超声(4-DUS)在胎儿颜面部畸形(FD)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经产前筛查疑似胎儿FD的孕妇118例,均采用2-DUS和2-DUS联合4-DUS检查,统计2-DUS和2-DUS联合4-DUS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分析畸形类型。
结果
本组118例疑似胎儿FD的孕妇中,经引产或分娩结果确诊畸形81例,正常37例;2-DUS诊断出畸形66例,正常34例;2-DUS联合4-DUS诊断出畸形80例,正常37例;2-DUS联合4-DUS诊断灵敏度98.77%(80/81)、准确度99.15%(117/118)较2-DUS诊断灵敏度81.48%(66/81)、准确度84.75%(100/118)高,联合漏诊率1.23%(1/81)较2-DUS漏诊率18.52%(15/81)低(
P
<0.05);2-DUS联合4-DUS检出率98.77%(80/81)较2-DUS检出率81.48%(66/81)高(
P
<0.05)。
结论
2-DUS联合4-DUS应用于胎儿FD诊断中,能确定畸形类型,提升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降低漏诊率。
2024 Vol. 44 (2): 101-102 [
摘要
] (
42
)
HTML
(1 KB)
PDF
(503 KB) (
30
)
103
本体感觉促进训练联合悬吊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李忠丽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36
目的
研究本体感觉促进训练联合悬吊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10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按不同训练方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以本体感觉促进训练联合悬吊训练干预,均干预12周。
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为(84.97±5.69)分,膝关节活动度为(100.12±12.85)°,高于对照组的(76.97±5.20)分、(90.89±6.10)°;步长为(73.01±6.51)cm、步速为(1.57±0.21)m/s,高于对照组的(65.24±6.15)cm、(1.35±0.18)m/s,患侧摆动相为(30.14±4.26)%,低于对照组的(40.87±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本体感觉促进训练与悬吊训练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步行功能,安全可靠。
2024 Vol. 44 (2): 103-105 [
摘要
] (
41
)
HTML
(1 KB)
PDF
(479 KB) (
35
)
106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源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比较
张晓晨, 袁义燕, 詹雯, 关孟梦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37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ECG)与动态心电图(DCG)在老年心源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疑似老年心源性晕厥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ECG与DCG检查,以临床综合检查为“金标准”,对比ECG与DCG检查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心律失常检出率。
结果
本研究84例疑似心源性晕厥患者中,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阳性67例,阴性17例;经ECG检查确诊真阳性49例,真阴性5例;经DCG检查确诊真阳性63例,真阴性14例。DCG检查灵敏度94.03%(63/67)、特异度82.35%(14/17)、准确度91.67%(77/84)较ECG检查73.13%(49/67)、29.41%(5/17)、64.29%(54/84)高,且误诊率17.65%(3/17)、漏诊率5.97%(4/67)较ECG检查70.59%(12/17)、26.87%(18/67)低(
P
<0.05)。DCG诊断心律失常检出率82.09%(55/67)较ECG诊断44.78%(30/67)高(
P
<0.05)。
结论
与ECG相比,DCG在老年心源性晕厥患者中可提高诊断效果,且其还能准确检出患者心律失常状况。
2024 Vol. 44 (2): 106-107 [
摘要
] (
40
)
HTML
(1 KB)
PDF
(508 KB) (
29
)
108
QCC延续康复模式对减重代谢术后患者减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任海棠, 张馨壬, 张利叶, 孙静, 王志军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38
目的
探讨QCC延续护理模式对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术后减重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减重代谢手术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出院随访,观察组采用QCC延续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和出院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的减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日平均血压、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QCC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减重代谢术患者更能有效维持肥胖症患者的减重效果,更能有效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术后的体重管理和生存质量存在积极的影响。
2024 Vol. 44 (2): 108-111 [
摘要
] (
47
)
HTML
(1 KB)
PDF
(605 KB) (
38
)
112
基于风险评估的个体化手术室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状态影响
孟相茜, 王娜, 宋新霞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39
目的
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个体化手术室护理后对其应激状态的影响。
方法
将1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基于风险评估的个体化手术室护理,以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为生理应激指标,以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实验室应激指标,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为心理应激指标,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术中填充骨水泥及术后离开苏醒室时MAP、HR均高于对照组(
P
<0.05);入手术室即刻及术后1d时观察组SOD均高于对照组,且MDA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及护理结束时SDS、SAS及SASRQ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基于风险评估的手术室护理是可行的,能显著缓解患者应激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护理质量。
2024 Vol. 44 (2): 112-114 [
摘要
] (
42
)
HTML
(1 KB)
PDF
(475 KB) (
28
)
中医/中西医结合
115
补阳还五汤冰刺激联合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研究
钮雪康, 林丽丽, 王亚青, 杜宇鹏, 赵君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40
目的
评估中药补阳还五汤冰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在我院康复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诊断为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45例进行6周的治疗及随访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假经颅磁刺激+常规冰刺激+常规治疗)、中药组(补阳还五汤冰刺激+假经颅磁刺激+常规治疗)和联合组(补阳还五汤冰刺激+高频 rTMS+常规治疗)。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三组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
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
P
<0.05),三组患者均优于治疗前(
P
<0.05),中药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补阳还五汤冰刺激联合高频(5Hz)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单纯中药冰刺激疗效好于单纯冰刺激。
2024 Vol. 44 (2): 115-118 [
摘要
] (
55
)
HTML
(1 KB)
PDF
(859 KB) (
41
)
119
耳针联合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孔静, 贾金华, 王秀珍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41
目的
观察使用耳针联合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病例来源于70例确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投掷硬币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予以耳针联合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比较治疗2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比较治疗前及2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症状严重等级[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患者总体表现[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观察治疗前及2个月后血清相关指标[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观察并统计干预期间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情况。
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PANSS评分、CGI评分、血清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存在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使用耳针联合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症状,提高患者总体表现水平,适宜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2024 Vol. 44 (2): 119-121 [
摘要
] (
44
)
HTML
(1 KB)
PDF
(493 KB) (
31
)
122
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应用子母补泻针刺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段竹君, 孟庆宇, 於海燕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42
目的
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应用子母补泻针刺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11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手法推拿组和针刺联合推拿组,两组均纳入55例,手法推拿组患者采用手法推拿治疗,针刺联合推拿组患者采用子母补泻针刺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
结果
针刺联合推拿组治疗疗效为96.36%,手法推拿组为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针刺联合推拿组疼痛分级指数(PRI)和现时疼痛强度(PPI)量表评分较手法推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针刺联合推拿组关节活动度较手法推拿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针刺联合推拿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手法推拿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子母补泻针刺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具有较好疗效,可以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降低疼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2024 Vol. 44 (2): 122-124 [
摘要
] (
41
)
HTML
(1 KB)
PDF
(610 KB) (
31
)
125
独活寄生汤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患者疼痛程度及ODI评分的影响
杨晓琴, 何勇, 唐润科, 江崛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43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寒湿痹阻型)患者疼痛程度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影响。
方法
选择96例LDH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于此基础上予独活寄生汤治疗,持续4周对比两组疗效、疼痛程度、ODI评分、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较对照组的(79.1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VAS和ODI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VAS和ODI评分较对照组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1β、IL-6水平均下调,且治疗组TNF-α、IL-1β、IL-6水平较对照组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独活寄生汤、塞来昔布胶囊联合治疗寒湿痹阻型LDH疗效确切,可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24 Vol. 44 (2): 125-127 [
摘要
] (
39
)
HTML
(1 KB)
PDF
(502 KB) (
26
)
128
加味补中益气汤中药熏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康复(气虚证)的疗效观察
苏靖, 陈益娟, 吴建梅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44
目的
探究加味补中益气汤中药熏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康复(气虚证)的疗效。
方法
选取9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气虚证)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各48例;A组实施Kegel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基于此,B组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中药熏蒸治疗,治疗5周;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盆底肌力、子宫脱垂程度[盆腔器官脱垂量表(POP-Q)]、尿失禁程度[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盆底障碍程度[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性功能[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
结果
治疗后,两组盆底肌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肌力电值均提高,且B组高于A组;两组子宫脱垂程度均减轻,且B组轻于A组(
P
<0.05);治疗后,两组FSFI、PISQ-12评分提高,PFIQ-7、ICI-Q-SF评分下降,且B组变化更明显(
P
<0.05)。
结论
加味补中益气汤中药熏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能够提高产后PFD患者盆底肌力,减轻子宫脱垂程度,提高性功能。
2024 Vol. 44 (2): 128-130 [
摘要
] (
54
)
HTML
(1 KB)
PDF
(527 KB) (
39
)
综述
131
达格列净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肇启迪, 黄幸涛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45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阶段,临床上普遍以强心、利尿剂、扩血管配合交感神经抑制剂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为治疗心衰的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但心力衰竭患者的再发率及死亡率仍很高。近年来随着治疗糖尿病药物—达格列净的广泛应用,我们发现它能使心力衰竭患者获益。达格列净在2021年2月心力衰竭治疗适应证被获批,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对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达格列净在心力衰竭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4 Vol. 44 (2): 131-134 [
摘要
] (
62
)
HTML
(1 KB)
PDF
(760 KB) (
54
)
护理
13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危险因素及延续性护理效果分析
龙会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1.046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危险因素及延续性护理效果分析。
方法
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根据有无焦虑抑郁进行分组,对照组(n=76)无焦虑抑郁,观察组(n=44)存在焦虑抑郁,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实施延续性护理。
结果
两组在性别、共病数目、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共病数目≥3种、初中及以下学历、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是引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实施延续性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相当,症状、身体活动、情感等MLHFQ评分与对照组相当(
P
>0.05)。
结论
CHF患者焦虑抑郁与多因素有关,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2024 Vol. 44 (2): 135-137 [
摘要
] (
39
)
HTML
(1 KB)
PDF
(462 KB) (
45
)
138
脊椎侧弯矫形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观察
阴志华, 魏岚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47
目的
探讨脊椎侧弯矫形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并观察其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脊椎侧弯矫形手术患者50例作为样本,按照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方法差异,等比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100%(25/25),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4.734,
P
=4.734,
P
<0.05)。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总耗时、手术总出血量、脊柱弯曲度恢复指数、痊愈出院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脊椎侧弯矫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效果突出,也更能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疾病辅助治疗效果,可在后续患者的手术护理实践中大力推广实施。
2024 Vol. 44 (2): 138-139 [
摘要
] (
40
)
HTML
(1 KB)
PDF
(369 KB) (
40
)
140
基于循证证据的分阶段疼痛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应激的影响
陆少飞, 宋锦, 耿晓雨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48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证据的分阶段疼痛管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疼痛应激的影响。
方法
选取60例THA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封闭信封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证据的分阶段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12、24h疼痛程度[疼痛强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观察术后护理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功能量表(Harris hip score,HHS)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精简版(Quality of Life Short Form 12,SF-12)]指标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两项指标优于对照组(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HS量表评分及SF-12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护理后,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对THA患者中实施基于循证证据的分阶段疼痛管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应激,提高生活质量。
2024 Vol. 44 (2): 140-141 [
摘要
] (
39
)
HTML
(1 KB)
PDF
(546 KB) (
50
)
142
气压治疗仪联合肢体功能护理在预防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中的应用
周欣欣, 李晓艳, 贾萌萌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4.02.049
目的
探究气压治疗仪联合肢体功能护理在预防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在上述基础给予肢体功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气压治疗仪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流速度、神经功能、运动能力,以及下肢DVT发生率。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流峰值、血流平均速度、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FMA)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FMA、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4.114,
P
<0.05)。
结论
神经重症患者应用气压治疗仪联合肢体功能护理,可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减少下肢DVT发生风险。
2024 Vol. 44 (2): 142-144 [
摘要
] (
47
)
HTML
(1 KB)
PDF
(499 KB) (
40
)
编辑部公告
郑重公告
新网站开通,欢迎访问。
下载中心
哈尔滨医药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哈尔滨医药》编辑部 备案号:
黑ICP备19005758号-1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