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管单位: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服务评价中心
创 刊:1981年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电 话:0451-83080756
邮 箱:zyp-yxh@163.com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1-813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164/R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3年 43卷 4期
刊出日期:2023-08-25
论著
临床经验
管理/方法
中医/中西医结合
护理
论著
1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结局
林佳忆, 吴颖颖, 朱焱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0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结局及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相关的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66例合并SLE孕产妇临床特征资料及实验室数据。组别分为正常组和SLE组,其中SLE组又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APO)和正常妊娠结局组(NPO)。
结果
SLE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低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低钾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值。SLE组APO发生率显著高于NPO组。APO组狼疮性肾炎发病率、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高于NPO组。APO组Tp、Alb低于NPO组,Alp、GGT、UA高于NPO组。APO组尿隐血、尿蛋白阳性率高于NPO组。
结论
①合并SLE的孕妇更易发生APO事件。②在合并SLE的孕妇中,APO的孕妇更易出现血清低Tp、Alb水平、高UA,尿蛋白/尿隐血双阳性特征。
2023 Vol. 43 (4): 1-5 [
摘要
] (
102
)
HTML
(1 KB)
PDF
(587 KB) (
141
)
6
无创呼吸机联合低流量吸氧对老年COPD急性发作动脉血气的影响
张雪姣, 王锦涛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02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低流量吸氧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动脉血气的影响。
方法
选取收治的COPD老年患者80例,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对照组(n=40例,低流量吸氧疗法),观察组(n=40例,低流量吸氧疗法+无创呼吸机通气疗法),比较2组COPD患者治疗前、治疗14d后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以及住院指标。
结果
观察组治疗14d后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VC)与50%呼气流量峰值(PEF50)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14d后动脉血pH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动脉血氧分压(PaO
2
)高于对照组(
P
<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住院总天数、ICU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插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低流量吸氧治疗+无创呼吸机通气用于治疗老年COPD患者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减少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2023 Vol. 43 (4): 6-8 [
摘要
] (
137
)
HTML
(1 KB)
PDF
(370 KB) (
65
)
9
托拉塞米与极化液联合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所致颅内高压的价值
张明, 尚云, 王扬名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03
目的
观察托拉塞米联合极化液(GIK)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所致颅内高压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重症颅脑外伤致颅内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7例,采用托拉塞米治疗;观察组75例,采用托拉塞米联合GIK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30min、1h、2h后颅内压(ICP)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对比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ICP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MDA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CVP、CPP、T-Aoc与SOD水平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后MAP水平及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托拉塞米与GIK联合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所致颅内高压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颅内高压症状,减少氧化应激,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2023 Vol. 43 (4): 9-11 [
摘要
] (
81
)
HTML
(1 KB)
PDF
(575 KB) (
67
)
12
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的价值探究
李进, 寇琼亚, 张丽娜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04
目的
研究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消化道肿瘤(DTT)的早期诊断治疗的价值。
方法
选取DTT患者88例,随机分为消化内镜组(n=44)和传统组(n=44),传统组采用传统内镜检查和外科开放手术治疗,消化内镜组采用消化内镜技术检查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比较2组DTT阳性检出率、影像质量评分、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消化内镜组DTT阳性检出率95.45%(42/44)较传统组68.18%(30/44)高(
P
<0.05);与传统组相比,消化内镜组形态、毛细血管、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低(
P
<0.05);与传统组相比,消化内镜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短,术中出血量少(
P
<0.05);消化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2.27%(1/44)较传统组18.18%(8/44)低(
P
<0.05)。
结论
消化内镜技术在DTT的早期诊断治疗中,可提升影像质量和阳性检出率,并能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缩短住院天数,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突出。
2023 Vol. 43 (4): 12-14 [
摘要
] (
125
)
HTML
(1 KB)
PDF
(421 KB) (
95
)
15
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早期胃体癌中的应用
叶翔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05
目的
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早期胃体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120例早期胃体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PPG组和DG组,其中PPG组患者手术方式选择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术,DG组患者给予传统远端胃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返流、食物阻滞及倾倒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且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测量PPG组和DG组两组患者体重、血浆白蛋白、血胆固醇等指标恢复情况及胆结石发生情况;定期复查胃镜,观察两组患者食管炎、残胃炎及食物潴留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期限为5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5年肿瘤复发情况及5年生存率。
结果
①PPG组患者的返流、食物阻滞及倾倒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15.3%、0.0%均显著低于DG组患者的11.5%、18.0%、8.2%,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PPG组患者术后胆结石发生率显著低于PPG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③PPG组患者术后食管炎与残胃炎发生率分别为6.8%、28.9%均略低于DG组患者的8.1%、31.1%;PPG组术后食物潴留发生率8.5%、胆汁返流发生率为0.0%显著低于DG组的19.7%、8.2%,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④DG组术后5年肿瘤复发率为6.6%,以黏膜下层癌为主,5年生存率为91.8%;PPG组术后5年肿瘤复发率为5.1%,几乎全部为黏膜下层癌,5年生存率为93.2%;但两组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肿瘤复发率=0.72,P5年生存率=0.61)。
结论
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早期胃体癌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预防返流、食物阻滞及倾倒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术后胆结石及胆汁返流的发生,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23 Vol. 43 (4): 15-17 [
摘要
] (
130
)
HTML
(1 KB)
PDF
(436 KB) (
61
)
18
CRRT对重症感染患者的营养及机体微炎症的影响
麻燕, 丁勇, 王晨萌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06
目的
探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感染患者的营养及机体微炎症的影响。
方法
选择80例重症感染患者开展研究,循完全区化法设置对照组及观察组,均行常规治疗,予以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给予CRR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营养不良状态、机体微炎症程度、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
结果
两组治疗前HR、BUN及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治疗,两组HR、BUN及Cr水平均见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为10.00%,相比于对照组的30.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前CRP、TNF-α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治疗,两组CRP、TNF-α及IL-6水平均见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为(16.65±2.95)分,低于对照组的(24.27±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采用CRRT治疗重症感染患者可获确切临床效果,且机体营养不良状态获得改善,微炎症程度有所缓解,炎性反应减轻,且可呈现良好预后。
2023 Vol. 43 (4): 18-20 [
摘要
] (
124
)
HTML
(1 KB)
PDF
(583 KB) (
72
)
21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与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张国兵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07
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0例AS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TA治疗,观察组采用PTA、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生活质量、并发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
结果
观察组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TL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RR、术后ABI及跛行距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ASO患者采用PTA或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相当,但ASO患者采用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可降低TL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ASO一种更为有效的介入手术。
2023 Vol. 43 (4): 21-23 [
摘要
] (
100
)
HTML
(1 KB)
PDF
(443 KB) (
75
)
24
胰岛素泵持续强化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新生儿分娩结局效果研究
吴杨, 史丽芳, 冯春燕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08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持续强化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及新生儿分娩结局效果研究。
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GDM患者70例分成参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实施胰岛素泵持续强化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以及餐后2h血糖(plasma glucose 2 hours after meal,2hPG)控制状况的变化,新生儿分娩总不良结局以及产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FPG以及2HPG均减少,观察组比参照组减低更明显(
P
<0.05)。观察组新生儿分娩总不良结局(14.29%)显著低于参照组(37.14%)(
P
<0.05)。观察组产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0.00%)明显低于参照组(42.86%)(
P
<0.05)。
结论
应用胰岛素泵持续强化治疗GDM患者,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降低新生儿分娩不良结局以及产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2023 Vol. 43 (4): 24-26 [
摘要
] (
143
)
HTML
(1 KB)
PDF
(590 KB) (
85
)
27
老年卧床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对DVT形成的预测价值
屈晓东, 杨光, 巩红梅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09
目的
分析老年卧床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接受下肢骨折手术并于术后发生DVT的患者58例作为DVT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下肢骨折手术并于术后未发生DVT的患者65例作为非DVT组。观察术前及术后3d卧床期间的凝血功能五项指标变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凝血功能指标与DVT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凝血功能指标对DVT的预测效能。
结果
DVT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较术前上升,且高于非DVT组(
P
<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FIB(OR=2.363,95%,CI为1.462~3.820)和D-D(OR=1.013,95%,CI为1.007~1.019)是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IB的AUC为0.694,最佳截点值为4.23g/L,D-D的AUC为0.797,最佳截点值为501.95μg/L,联合预测的AUC为0.918。
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后卧床期间各项凝血功能均有所上升,其中的FIB和D-D为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DVT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3 Vol. 43 (4): 27-29 [
摘要
] (
153
)
HTML
(1 KB)
PDF
(440 KB) (
66
)
30
流产次数、生殖道感染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
逯翠琴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10
目的
探究流产次数、生殖道感染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足月胎膜早破(TPROM)患者55例为参照,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进行PPROM发生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PPROM患者与TPROM患者妊娠结局,包括产妇结局(产褥期感染、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结局(Agper评分<7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
结果
PPROM患者流产次数>1次、生殖道感染发生率高于TPROM患者(
P
<0.05);流产次数>1次、生殖道感染是PPRO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PPROM患者新生儿Agper评分<7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高于TPROM患者(
P
<0.05)。
结论
流产次数多、生殖道感染是PPROM发生的重要因素,可提高新生儿窒息、感染发生率,影响新生儿发育状态,提示临床应重视流产次数>1次、合并生殖道感染的孕妇,定期进行检查,了解妊娠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处理,加强孕期健康宣教,保持个人卫生,做好生殖道感染预防工作,降低PPROM发生率。
2023 Vol. 43 (4): 30-31 [
摘要
] (
107
)
HTML
(1 KB)
PDF
(423 KB) (
58
)
32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彩超检查鉴别诊断宫颈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研究
夏新光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11
目的
探究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彩超检查在宫颈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100例宫颈占位性病变患者,均接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病理检查、单项及联合检查结果;另分析单项及联合检查在宫颈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一致性。
结果
相比于单项检查,联合检查在宫颈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Kappa检验显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均良好(Kappa=0.817、0.955,
P
=0.000、0.000);彩超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appa=0.570,
P
=0.000)。
结论
宫颈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彩超检查应用价值较高,病变良恶性检出率较高,一致性较强,有助于临床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2023 Vol. 43 (4): 32-34 [
摘要
] (
122
)
HTML
(1 KB)
PDF
(423 KB) (
81
)
35
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发热性惊厥症状控制时长的影响
金丹, 陈启胜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12
目的
研究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对小儿发热性惊厥的症状控制时长的影响。
方法
选取小儿发热性惊厥104例,按照随机法分为联合用药组(n=52)和单一用药组(n=52),单一用药组使用地西泮,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对比2组疗效、药物起效时长、惊厥改善时长、体温恢复时长、住院时长、心肌酶水平[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I)]、脑神经相关因子[神经肽Y(NPY)、神经营养因子(BDNF)]、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
结果
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4.23%(49/52)较单一用药组73.08%(38/5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单一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药物起效时长、惊厥改善时长、体温恢复时长、住院时长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单一用药组比较,治疗后联合用药组CK、CKI、LDH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单一用药组比较,治疗后联合用药组NPY、BDNF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5%(2/52)与单一用药组11.54%(6/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地西泮配合苯巴比妥在发热性惊厥患儿中疗效明显,可改善临床症状,调节心肌酶水平和脑神经因子表达,且用药具有安全性,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2023 Vol. 43 (4): 35-37 [
摘要
] (
136
)
HTML
(1 KB)
PDF
(415 KB) (
74
)
38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h1/Th2平衡与25羟维生素D的关系分析
王瑞芬, 李月花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13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Th1/Th2平衡与25羟维生素D(25(OH)D)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RRTI患儿临床资料,将RRTI患儿纳入观察组,观察组患儿根据预后差异,将预后良好患儿纳入观察1组(n=42,随访将1年内呼吸道感染发病<5次),将预后差患儿观察2组(n=26,随访1年内呼吸道感染发病≥5次),另外纳入68例健康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h1、Th2、Th1/Th2以及25(OH)D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Th1/Th2平衡与25(OH)D的相关性,对比观察1组、观察2组Th1/Th2、25(OH)D水平差异,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h1/Th2、25(OH)D水平对预后的预测效能。
结果
观察组Th1、Th1/Th2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Th2、25(OH)D水平均小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Th2与25(OH)D呈正相关性,而Th1、Th1/Th2与25(OH)D呈负相关性(
P
<0.05)。观察1组25(OH)D水平大于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h1/Th2的AUC为0.651,95%CI=0.526~0.763,敏感性为45.24%,特异性为84.62%,截断值为≤1.39;25(OH)D的AUC为0.798,95%CI=0.683~0.885,敏感性为92.86%,特异性为50.00%,截断值为>38.99mmol/L。
结论
RRTI患儿Th1/Th2与25(OH)D水平关系密切,且上述指标对预后具有一定预测效能,临床诊治RRTI患儿可通过给予补充维生素D,以改善免疫状态,从而改善预后。
2023 Vol. 43 (4): 38-40 [
摘要
] (
80
)
HTML
(1 KB)
PDF
(416 KB) (
89
)
41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分析
刘晶, 韩晶, 吴小莎, 马玉芹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14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血流感染(BSI)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
方法
选取发生铜绿假单胞菌(PA)BSI的15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培养其血液、尿液、痰液等标本后获得51株CR-PA,分析CR-PA的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以及耐药基因、毒力基因阳性检出率。
结果
51株CR-PA中耐药率≥50%的抗菌药物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吡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亚胺培南,而敏感率≥50%的抗菌药物从高到低依次为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绿脓菌素、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其中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绿脓菌素是耐药率最低且药敏感率最高的抗菌药物。在51株CR-PA中,ant(2’’)-Ⅰ耐药基因阳性率(58.82%)、plcH毒力基因阳性率(100.00%)最高,其次阳性率超过50.00%的耐药基因分别为aprA(98.04%)、exoS(92.16%)、algD(82.35%)、exoT(82.35%)、exoU(68.63%)。
结论
BSI患者CR-PA中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分布广泛,其中以耐药基因ant(2’’)-Ⅰ与毒力基因plcH的临床分离率较高。
2023 Vol. 43 (4): 41-43 [
摘要
] (
109
)
HTML
(1 KB)
PDF
(405 KB) (
54
)
44
超声联合DR在软组织异物取出术中定位应用研究
谭云, 张立, 黄炎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15
目的
探讨分析超声联合数字X线摄影系统(DR)在软组织异物取出术中定位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92例在本院进行软组织异物取出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体表定位,观察组给予超声联合DR辅助实时定位,比较两组患者异物取出成功率、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异物一次取出成功率为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54.35%。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15min以内异物取出率为76.0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3.0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较对照组患者的19.57%显著下降(
P
<0.05)。
结论
超声联合DR定位辅助软组织异物取出术可显著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促进恢复,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2023 Vol. 43 (4): 44-45 [
摘要
] (
136
)
HTML
(1 KB)
PDF
(448 KB) (
70
)
46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估
付文元, 陶树东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16
目的
评估分析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应用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性鼻内镜鼻-鼻窦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内镜辅助下的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眶支保留)。分别采用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鼻阻塞、打喷嚏、流涕等症状严重程度,从而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
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鼻炎症状VAS评分及R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手术后的鼻炎症状VAS评分及RQLQ评分对照组均高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病例,相较于常规功能性鼻内镜鼻-鼻窦手术,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是更为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2023 Vol. 43 (4): 46-49 [
摘要
] (
122
)
HTML
(1 KB)
PDF
(525 KB) (
81
)
临床经验
50
脑出血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MMP-9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熊涛, 黄密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17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186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并取同期来我院检查的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及MMP-9水平变化。并根据观察组患者预后的不同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23)和预后不良组(n=63)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糖化血红蛋白、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P
=14.153/<0.001,19.171/<0.001,23.477/<0.001,19.215/<0.001,26.975/<0.001,19.927/<0.001)。观察组患者在24 h内糖化血红蛋白、MMP-9水平明显升高,于第3d升至最高,然后逐渐下降。预后良好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MMP-9、单核细胞数、血肿体积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P
=4.664/<0.001,5.256/<0.001,12.177/<0.001,56.432/<0.001,4.345/<0.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MMP-9、单核细胞以及血肿体积是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35,0.041,0.036,0.001)。
结论
高水平的MMP-9和糖化血红蛋白是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血清学标志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3 Vol. 43 (4): 50-52 [
摘要
] (
122
)
HTML
(1 KB)
PDF
(427 KB) (
65
)
53
早期腹腔灌洗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杨军振, 陈真真, 王二磊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18
目的
分析早期腹腔灌洗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症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
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81例高脂血症性SAP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早期腹腔镜灌洗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血脂水平、炎症反应、肠道屏障功能以及血液微循环指标。
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TC、TG及LDL-C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CRP、WBC、IL-6均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IFABP、DAO、ET及D-Lac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PVD、PPV、MFI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早期腹腔灌洗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能够有效阻止高脂血症性SAP患者阻止炎症信号传导,抑制炎症反应,提高黏膜屏障保护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机体血液微循环。
2023 Vol. 43 (4): 53-55 [
摘要
] (
182
)
HTML
(1 KB)
PDF
(422 KB) (
115
)
56
MSCT定量参数对糖尿病足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研究
袁彬洁, 李松会, 高菁娴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定量参数对糖尿病足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研究。
方法
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患者90例临床资料,参照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将0~2级患者纳入A组(n=47),3~4级患者纳入B组(n=43),两组均行MSCT检查,比较两组下肢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管腔横截面积、血管钙化程度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糖尿病足患者严重程度与下肢动脉管腔横截面积、血管钙化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下肢动脉管腔面积、血管钙化程度对糖尿病足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
结果
A组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横截面积均大于B组(
P
<0.05);A组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血管钙化程度低于B组(
P
<0.05);糖尿病足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横截面积呈负相关性(
P
<0.05),与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钙化程度呈正相关性(
P
<0.05);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横截面积诊断糖尿病足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728、0.669、0.667、0.752,敏感度为85.11%、61.70%、65.96%、57.45%,特异度为60.47%、72.09%、67.44%、93.02%,截断值分别为≤14.15mm
2
、≤11.90mm
2
、≤2.80mm
2
、≤3.54mm
2
;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钙化程度诊断糖尿病足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663、0.659、0.641、0.632,敏感度为58.14%、48.84%、81.40%、60.47%,特异度为74.47%、82.98%、36.17%、65.96%,截断值为>2级、>2级、>1级、>1级。
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应用MSCT可有效根据参数变化对下肢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分析、判断,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2023 Vol. 43 (4): 56-58 [
摘要
] (
115
)
HTML
(1 KB)
PDF
(448 KB) (
68
)
59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的效果
刘永震, 董可, 狄楠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20
目的
评价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研究,所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技术的诊断效果。
结果
CT诊断准确率为90.00%(63/70),MRI诊断准确率为91.43%(64/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T对积气、钙化征象的检出率(96.15%、92.68%)高于MRI(36.54%、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T对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征象的检出率(30.77%、38.00%)则低于MRI(84.62%、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征象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中,CT技术和MRI技术各有优势,必要时可行联合诊断。
2023 Vol. 43 (4): 59-60 [
摘要
] (
120
)
HTML
(1 KB)
PDF
(530 KB) (
71
)
61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阿嗪米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效果分析
王红伟, 孙会卿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21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肝脏纤维化及临床效果的影响,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NAFLD合并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病毒学应答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BIL、DBIL、ALT、AST、PⅢP、C-Ⅳ、HA、LN及脂肪衰减参数、LSM值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肝功能指标降低更为显著(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V DNA拷贝量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NAFLD合并CHB患者,可以有效的改善血清HBV DNA阴转率和 HBV DNA拷贝量,减轻肝脏纤维化,降低肝功能损伤。
2023 Vol. 43 (4): 61-64 [
摘要
] (
129
)
HTML
(1 KB)
PDF
(544 KB) (
97
)
65
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喻昭君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22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康复运动达标情况,根据康复运动是否达标分为达标组与未达标组,并进一步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抑郁焦虑情绪状况,并找出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83例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达标31例(37.35%),未达标52例(62.65%);两组患者病程、睡眠障碍、PHQ-9评分、GAD-7评分比较(
P
<0.0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伴有睡眠障碍、抑郁、焦虑是影响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的危险因素(OR>1,
P
<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不达标率较高,可能受到患者自身病程、睡眠障碍、抑郁、焦虑情绪等危险因素影响。
2023 Vol. 43 (4): 65-66 [
摘要
] (
118
)
HTML
(1 KB)
PDF
(494 KB) (
72
)
67
哮喘患儿停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李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23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停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7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在本院接受规范化治疗,于病情缓解6个月后停药,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患儿哮喘复发情况,将哮喘复发患儿纳入哮喘复发组,哮喘未复发患儿纳入哮喘未复发组。设计患儿基线资料调查问卷,调查并统计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因素纳入,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分析哮喘患儿停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果
随访1年期间,本研究70例哮喘患儿中,停药后复发共43例,占比61.43%(43/70),未复发的有27例,占比38.57%(27/70)。哮喘复发组治疗前重度哮喘患儿占比高于哮喘未复发组,合并小儿过敏性鼻炎患儿占比高于哮喘未复发组,未治疗缓解时间短于未复发组,停药时呼出气一氧化氮(nitric oxide)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重度哮喘、合并小儿过敏性鼻炎、停药时FeNO水平高是哮喘患儿停药后复发危险因素(
P
<0.05,OR>1);治疗缓解时间长是其保护因素(
P
<0.05,OR<1)。
结论
重度哮喘、合并小儿过敏性鼻炎、停药时FeNO水平高是哮喘患儿停药后哮喘复发危险因素,治疗缓解时间长是其保护因素。
2023 Vol. 43 (4): 67-69 [
摘要
] (
123
)
HTML
(1 KB)
PDF
(448 KB) (
73
)
70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在儿童腺样体肥大中的治疗效果研究
张旭, 田萌, 张磊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24
目的
分析对儿童腺样体肥大(AH)患儿给予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疗效。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AH患儿分为两组,每组7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和腺样体吸切术。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通气功能(AHI、LAT、SLT90%、LSaO
2
)水平、鼻声反射(NMCA、NCV、DCMA)和鼻阻力的检测结果。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通气时间和咽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较少(
P
<0.05);术后3个月两组通气功能水平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AHI、LAT、SLT90%水平较低,且LSaO
2
水平较高(
P
<0.05);术后两组NMCA、NCV、DCMA、鼻阻力参数均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NMCA、NCV水平较高,DCMA、鼻阻力水平较低(
P
<0.05);与对照组(14.28%)相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8%)明显较低(
P
<0.05)。
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能缩短AH患儿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也能有效改善鼻腔容积,减少鼻阻力,并能减轻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3 Vol. 43 (4): 70-72 [
摘要
] (
144
)
HTML
(1 KB)
PDF
(424 KB) (
95
)
73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应用价值
陈亚丽, 邱建武, 王瑾, 刘干辉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25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应用价值。
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出生胎龄≤36周且存活至出院的早产儿纳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行aEEG监测,监测时间分别为出生后72h内,1~2周和3~4周。生后矫正胎龄36~40周时研究对象进行头颅MRI及DTI检查。头颅MRI结果是脑白质损伤(WMI)的研究对象归为病例组,无WMI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儿3次的aEEG依据Burdjalov的早产儿aEEG评分系统与矫正胎龄36~40周时白质束双侧内囊前、后肢、视放射和胼胝体膝部和腰部等8个兴趣部位(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预测脑白质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
结果
病例组早产儿第1次aEEG监测的睡眠觉醒周期(Cy)及总分(T)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DTI的双侧内囊后肢FA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第1次aEEG T总分对预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特异度为0.621,敏感度为0.889,Cy的特异度为0.655,敏感度为0.889,左、右内囊后肢FA值的特异度分别为0.724、0.448,敏感度均为1.000。
结论
aEEG监测及DTI对于早产儿WM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有效地评估早产儿早期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2023 Vol. 43 (4): 73-75 [
摘要
] (
109
)
HTML
(1 KB)
PDF
(623 KB) (
78
)
76
局部应用克霉唑栓与口服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比较
张文静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26
目的
探究局部应用克霉唑栓与口服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150例RVV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75)和实验组(n=75)。对照组局部应用克霉唑栓,实验组口服氟康唑,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并统计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结果
在治疗期间,实验组临床表现(包括阴道瘙痒感、腰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黏膜充血性水肿等)的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1.33%)。两组方法治疗后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全部疗程结束后,实验组在1、2及3个月内复发的百分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使用口服氟康唑治疗RVVC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较局部应用克霉唑栓可显著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降低该病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2023 Vol. 43 (4): 76-78 [
摘要
] (
108
)
HTML
(1 KB)
PDF
(425 KB) (
74
)
79
白内障患者球后神经阻滞后应用超声乳化术不同维持剂量右美托咪定的影响
曲华卿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27
目的
观察白内障患者球后神经阻滞后应用超声乳化术不同维持剂量右美托咪定的影响。
方法
选取66例白内障超乳术患者球后神经阻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为21例、22例、23例,均于球后神经阻滞麻醉结束后使用负荷量静脉泵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
-1
,此后于10min内分别给予不同维持剂量,即0.6、0.4、0.2μg/(kg·h),比较三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术后意识状态。
结果
三组心率(HR)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中神经阻滞完毕时(T1)~用药后60 min(T5)依次呈下降趋势,其中乙、丙组术中用药后10min(T2)、用药后20min(T3)、用药后30min(T4)、T5时段HR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乙、丙组离开手术室时、拔管后1h 警觉-镇静量表(OAAS)评分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0.4、0.2μg/(kg·h)的维持剂量有助于维持白内障超乳术患者球后神经阻滞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和提高术后清醒质量。
2023 Vol. 43 (4): 79-80 [
摘要
] (
105
)
HTML
(1 KB)
PDF
(279 KB) (
56
)
81
高剂量利尿治疗对射血分数降低和保留射血分数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王瑞芳, 王文远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28
目的
评估高剂量利尿治疗对射血分数降低(HFrEF)和保留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的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AHF患者137例,依据入组前射血分数(LVEF)将其分为HFrEF组70例和HFpEF组67例,两组均接受高剂量呋塞米治疗,对比治疗72h后两组肾功能恶化情况[血肌酐(Scr)、胱抑素C]、体液清除(体液清除量、体重变化)及不良事件(无充血性AHF、恶化或持续性AHF、病死、心衰住院、计划外门诊)发生情况。
结果
经过治疗,HFrEF组血Scr、胱抑素C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P
>0.05);HFpEF组血Scr、胱抑素C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P
<0.05);HFrEF组72h体液丧失量、72h体重变化幅度显著高于HFpEF组(
P
<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高剂量利尿治疗策略增强了HFrEF的液体清除,但肾功能恶化风险升高,而对HFpEF没有明显优势,临床应针对HFrEF和HFpEF进行个体化治疗。
2023 Vol. 43 (4): 81-82 [
摘要
] (
118
)
HTML
(1 KB)
PDF
(317 KB) (
58
)
管理/方法
83
MRI,DWI联合PWI在颅内胶质瘤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赵晓培, 杨荣荣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29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灌注加权成像(PWI)在颅内胶质瘤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55例颅内胶质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为颅内胶质瘤,其中21例为高级别胶质瘤,34例为低级别胶质瘤,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DWI、PWI检查,比较不同方法及DWI联合PWI检查的检出率;获取表观扩散系数(ADC)和脑血容量(CBV),比较肿瘤实质区和健侧对应区的ADC和CBV,获取rADC和rCBV,采用受试者(ROC)曲线分析对不同级别胶质瘤的判断效能。
结果
不同检查方法的颅内胶质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DWI联合PWI检出率高于常规MRI和DWI,PWI检出率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肿瘤实质区的ADC、CBV高于健侧对应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高级别胶质瘤患者rADC值低于低级别胶质瘤,rCBV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ROC曲线分析,rADC、rCBV及联合判断胶质瘤分级的AUC值分别为0.841、0.822、0.916。
结论
MRI、DWI、PWI均可有效检出颅内胶质瘤,同时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颅内胶质瘤分级诊断效能。
2023 Vol. 43 (4): 83-85 [
摘要
] (
109
)
HTML
(1 KB)
PDF
(439 KB) (
70
)
86
心力衰竭患者自主性感知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程娅霏, 周伟凡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30
目的
探析心力衰竭患者自主性感知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前瞻性分析,纳入心力衰竭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主感知量表评估自主性感知水平,后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力衰竭患者自主性感知现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
经统计,心力衰竭患者自主性感知水平得分范围50~69分,平均得分(57.40±6.50)分;不同文化程度、社会支持、是否接受介入治疗以及因心力衰竭住院次数的心力衰竭患者自主性感知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后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社会支持、是否接受介入治疗以及因心力衰竭住院次数是心力衰竭患者自主性感知现状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
P
<0.05)。
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自主性感知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文化程度、社会支持、是否接受介入治疗以及因心力衰竭住院次数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2023 Vol. 43 (4): 86-87 [
摘要
] (
139
)
HTML
(1 KB)
PDF
(313 KB) (
72
)
88
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自尊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陈思钰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31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自尊水平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80例肝癌患者,均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评估所有患者术后自尊水平[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不同资料特征肝癌患者术后的RSES评分,重点分析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自尊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经评估,80例肝癌患者的RSES评分为(28.35±4.17)分;不同年龄、自我效能、受教育程度及希望水平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的RSE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TNM分期、肿瘤大小及家庭月人均收入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的R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低、自我效能低、希望水平低及年龄小均是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自尊水平的影响因素(
P
<0.05)。
结论
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自尊水平较低,可能与年龄、自我效能、希望水平及受教育程度有关。
2023 Vol. 43 (4): 88-89 [
摘要
] (
118
)
HTML
(1 KB)
PDF
(304 KB) (
57
)
90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预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的价值
张玲玉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32
目的
探究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2D-STI)预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的价值。
方法
选取84例HCM患者,根据心脏MRI检测是否出现延迟强化评估HCM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情况;入院时利用2D-STI技术测量患者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比较两组GLS、GCS、GRS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参数;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D-STI预测HCM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的价值。
结果
84例HCM患者中,有47例发生心肌纤维化,占55.95%。发生组GLS、GCS均低于未发生组,GRS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D-STI检查参数(GLS、GCS、GRS)与HCM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有关(
P
<0.05);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2D-STI参数中GLS、GCS、GRS对HCM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均有一定预测价值,AUC均>0.70,且当cut-off值分别取-18.855%、-26.030%、33.235%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
结论
2D-STI检查参数GLS、GCS、GRS与HCM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有关,对预测HCM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具有一定价值。
2023 Vol. 43 (4): 90-92 [
摘要
] (
119
)
HTML
(1 KB)
PDF
(464 KB) (
86
)
93
双全干预联合管道追踪管理对胆囊摘除并T管引流术后患者管道滑脱率的影响
李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33
目的
探讨双全护理联合管道追踪管理对胆囊摘除并T管引流术后患者管道滑脱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93例胆囊摘除并T管引流术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7)。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对照组采取双全护理+管道追踪管理,均护理1个月。统计对比两组管道管理知识知晓率、管道管理情况(管道滑脱率、管道打折率、导管阻塞率、非计划性拔管率)、护理工作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管道管理知识知晓率95.74%高于对照组(73.91%,
P
<0.05);研究组管道滑脱率、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护理时间、护理方法、护理效果、护理内容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双全护理联合管道追踪管理应用于胆囊摘除并T管引流术后患者,可降低管道滑脱率,提高管道管理知识知晓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2023 Vol. 43 (4): 93-94 [
摘要
] (
103
)
HTML
(1 KB)
PDF
(349 KB) (
58
)
95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鸟巢”式襁褓对新生儿穿刺疼痛及睡眠的影响
黄凤燕, 冯爱, 方春兰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34
目的
探究非营养性吸吮联合“鸟巢”式襁褓对新生儿穿刺疼痛及睡眠的影响,总结临床经验。
方法
选取94例需进行穿刺治疗的新生儿,通过随机数字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新生儿穿刺时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鸟巢”式襁褓模式。比较干预后两组新生儿疼痛情况、一次性穿刺依从率、血管机械性损伤、睡眠情况、静脉炎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结果
试验组平均睡眠时间、夜间最长持续睡眠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每日哭闹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穿刺时、穿刺后1min及穿刺后2min的NI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血管机械性损伤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需进行穿刺治疗的新生儿使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鸟巢”式襁褓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疼痛度,提升睡眠质量,同时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2023 Vol. 43 (4): 95-97 [
摘要
] (
177
)
HTML
(1 KB)
PDF
(502 KB) (
86
)
98
日间手术延期恢复模式下TEP手术治疗>60岁腹股沟疝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
林冬, 刘江海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35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延期恢复模式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TEP)手术治疗>60岁腹股沟疝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
根据随机数表法,将82例>60岁的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经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TAPP)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TEP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相比对照组较短,术中出血量相比对照组较少,疼痛评分相比对照组较低(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相比对照组较低(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相比对照组较高(
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临床疗效对比(
P
>0.05)。
结论
TEP手术治疗与TAPP手术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从整体来看,TEP手术治疗更具优势。
2023 Vol. 43 (4): 98-100 [
摘要
] (
109
)
HTML
(1 KB)
PDF
(440 KB) (
65
)
101
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
古丽云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36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A)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成像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78例高度疑似IA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IA的诊断“金标准”为DSA检查,分析IA采用MSCT扫描成像的诊断价值。
结果
经DSA检查,78例高度疑似IA患者有72例确诊为IA,占比92.31%(72/78),其中大脑后动脉瘤11例,大脑前动脉瘤4例,前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椎基底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18例,颈内动脉瘤13例;以DSA检查为“金标准”,IA采用MSCT扫描成像检查的准确性为96.15%(75/78),灵敏度为97.22%(70/72),特异度为83.33%(5/6),阳性预测值为98.59%(70/71),阴性预测值为71.43%(5/7)。MSCT扫描成像检查IA与DSA检查的一致性为0.819,一致性极好。
结论
MSCT扫描成像诊断IA的价值满意,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及一致性。
2023 Vol. 43 (4): 101-102 [
摘要
] (
111
)
HTML
(1 KB)
PDF
(314 KB) (
60
)
103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马蕾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37
目的
探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实施输血检验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低离子聚凝胺法(MPT)和盐水交叉配血法,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阳性率及特异性细胞凝集阳性比例,计算两种方法的阳性及阴性病例数,以此为基础计算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统计输血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阳性率为7.50%(24/320),显微镜下特异性细胞凝集有23例(7.19%);对照组阳性率为4.38%(14/320),显微镜下特异性细胞凝集有9例(2.81%);组间特异性细胞凝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阳性率相当(
P
>0.05)。检验结果显示,阳性24例,阴性296例;观察组中,阳性24例(真阳性23例,假阳性1例),阴性296例(真阴性295例,假阴性1例);对照组中,阳性14例(真阳性9例,假阳性5例),阴性306例(真阴性291例,假阴性15例)。观察组中,敏感度为95.83%(23/24)、准确度为99.38%(318/320)、稳定性为7.19%(23/320),对照组中,敏感度为37.50%(9/24)、准确度为93.75%(300/320)、稳定性为2.81%(9/320),观察组明显更高,且观察组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
P
<0.05)。
结论
MPT在输血检验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操作简便,检出阳性率更高,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023 Vol. 43 (4): 103-105 [
摘要
] (
125
)
HTML
(1 KB)
PDF
(312 KB) (
81
)
105
调强适形放疗加后装放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祝彩霞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38
目的
分析调强适形放疗加后装放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患有中晚期宫颈癌进行治疗的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分组,各38例,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加后装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研究组实施调强适形放疗加后装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一年随访情况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74%比对照组73.68%高(
P
<0.05);研究组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26%比对照组21.05%低(
P
<0.05);经过一年的随访,研究组病人的随访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以及活力等八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调强适形放疗加后装放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病人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减少骨髓抑制、直肠反应、泌尿生殖道损伤以及胃肠道反应等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优化治疗安全性,显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推荐临床广泛使用。
2023 Vol. 43 (4): 105-107 [
摘要
] (
146
)
HTML
(1 KB)
PDF
(456 KB) (
78
)
108
基于abPG-SGA评估的分级饮食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
赵冰冰, 崔丹, 王璞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39
目的
探讨基于abPG-SGA评估的分级饮食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100例胃癌患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abPG-SGA)评分的分级饮食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摄入,营养状况评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后营养摄入,营养状况评估均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
P
<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对胃癌患者实施基于abPG-SGA评估的分级饮食干预,能够增加患者营养摄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2023 Vol. 43 (4): 108-109 [
摘要
] (
122
)
HTML
(1 KB)
PDF
(295 KB) (
73
)
110
基于绘画训练的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患侧肢体功能的影响
林晓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40
目的
探讨基于绘画训练的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患侧肢体功能的影响。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绘画训练的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程度、患侧肢体功能以及功能锻炼依从性。
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上臂围、小臂围、腕围、掌围小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身体锻炼、术后注意事项、主动寻求建议评分以及总分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基于绘画训练的功能锻炼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有助于减轻患侧肢体水肿程度,改善患侧肢体功能,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
2023 Vol. 43 (4): 110-112 [
摘要
] (
114
)
HTML
(1 KB)
PDF
(445 KB) (
82
)
113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对ICU重症监护患者应激反应和镇静效果的影响
李丽红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41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应激反应和镇静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选取的80例ICU重症监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单用丙泊酚进行镇静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镇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以及应激指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及MoCA评分均显著增加,且试验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清皮质醇(immunological privileged site)、血糖(blood glucose)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对改善各项应激指标已有明显效果,且试验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
P
<0.05);两组方法治疗后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对ICU重症监护患者有良好的镇静效果,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
2023 Vol. 43 (4): 113-114 [
摘要
] (
124
)
HTML
(1 KB)
PDF
(354 KB) (
61
)
115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流产后患者子宫动静脉瘘的诊断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表达意义
许淑君, 刘慧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42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对流产后患者子宫动静脉瘘(UAF)的诊断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表达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流产后UAF患者106例,均行CDFI检查和二维超声检查,以子宫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统计CDFI诊断和二维超声诊断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
结果
本组106例疑似流产后UAF患者中,经子宫动脉造影结果诊断确诊阳性89例,阴性17例;采用CDFI诊断出真阳性84例,真阴性15例;采用二维超声诊断出真阳性72例,真阴性11例;CDFI诊断灵敏度94.38%(84/89)、准确度93.40%(99/106)较二维超声诊断80.90%(72/89)、78.30%(83/106)高,漏诊率5.61%(5/89)较二维超声诊断19.10%(17/89)低(
P
<0.05);89例流产后UAF,CDFI检查结果显示,PSV(56.38±5.62)cm/s,EDV(37.69±3.59)cm/s,PI(0.36±0.04),RI(0.31±0.03)。
结论
CDFI检查应用于流产后患者UAF诊断中,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图像呈现明亮、清晰,诊断价值高。
2023 Vol. 43 (4): 115-116 [
摘要
] (
120
)
HTML
(1 KB)
PDF
(307 KB) (
60
)
117
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管理中应用研究
耿连青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43
目的
探讨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84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护理干预,持续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7.14%(3/42)]低于对照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的心理维度评分[(70.50±7.28)分]、躯体维度评分[(68.63±6.93)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68.72±6.82)分]及物质生活维度评分[(72.35±5.94)分]高于对照组[(65.72±7.11)分、(62.72±7.05)分、(59.17±6.35)分、(66.63±5.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40/42)]高于对照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45±1.28)d,短于对照组的(9.62±1.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AMI急诊PCI术后风险事件的发生,加快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提升。
2023 Vol. 43 (4): 117-118 [
摘要
] (
133
)
HTML
(1 KB)
PDF
(504 KB) (
94
)
119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对肺结核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44
目的
探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对肺结核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肺结核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奥马哈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肺功能恢复、运动耐力情况、自我感受负担及自护能力情况。采用呼吸疾病问卷评估量表(SGRQ)评价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FEV1、FEV1/FVC、FEV1%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SPBS及MMRC指数均优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观察组PAM量表和SGRQ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肺结核患者肺功能、运动功能,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2023 Vol. 43 (4): 119-121 [
摘要
] (
95
)
HTML
(1 KB)
PDF
(479 KB) (
65
)
122
数字化X线摄影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张丽英, 李依明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45
目的
分析数字化X线摄影机(DR)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疑似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121例,均行DR检查与常规X线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统计DR及常规X线检查结果,比较DR及常规X线检查诊断效能(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并分析DR及常规X线检查对不同形态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符合率。
结果
手术结果显示,121例疑似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中确诊为外伤性肋骨骨折67例,非外伤性肋骨骨折54例;DR检查检出外伤性肋骨骨折67例,非外伤性肋骨骨折54例;常规X线检查检出外伤性肋骨骨折66例,非外伤性肋骨骨折55例;DR检查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准确度98.35%(119/121)、灵敏度98.51%(66/67)、特异度98.15%(53/54)高于常规X线检查85.95%(104/121)、86.57%(58/67)、85.19%(46/54),DR检查漏诊率1.49%(1/67)、误诊率1.85%(1/54)低于常规X线检查13.43%(9/67)、14.81%(8/54)(
P
<0.05);DR检查不同形态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符合率77.61%(52/67)高于常规X线检查46.27%(31/67)(P<0.05)。
结论
DR检查应用于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降低漏诊率、误诊率,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且对辨别不同形态外伤性肋骨骨折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制定。
2023 Vol. 43 (4): 122-123 [
摘要
] (
135
)
HTML
(1 KB)
PDF
(301 KB) (
58
)
中医/中西医结合
124
苦参碱对结肠癌细胞SW620增殖侵袭及TGF-β1/Smad4蛋白表达的影响
万里燕, 王浩, 蒋汉文, 陈晓华, 陈水莲, 陈智珊, 于倩, 田英, 佟强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46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结肠癌细胞株SW620增殖、侵袭能力及对TGF-β1、Smad4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CCK8及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来研究苦参碱对SW620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细胞运动实验来研究苦参碱对SW620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采用细胞蜡块免疫组化定量分析苦参碱对SW620细胞TGF-β1、Smad4、Ki-67及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苦参碱处理后结肠癌细胞株SW620的增殖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结肠癌SW620细胞中TGF-β1及Smad4蛋白表达均缺失,苦参碱对二者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影响。
结论
实验表明苦参碱能抑制结直肠癌SW620细胞的增殖侵袭,但与TGF-β1/Smad4信号通路机制可能无关。
2023 Vol. 43 (4): 124-127 [
摘要
] (
87
)
HTML
(1 KB)
PDF
(978 KB) (
82
)
128
疏肝解郁法联合针灸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共病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
郭甜甜, 彭壮, 付晓芳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47
目的
分析临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症状期间予以针灸、疏肝解郁法对其共病抑郁、焦虑等情况的效果探究。
方法
选取患者68例,按治疗方式进行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予以针灸、疏肝解郁法联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心理情绪、中医症状评分、头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等。
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心理情绪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症状积分低于研究组;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长于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多,高于研究组。
结论
临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症状予以针灸、疏肝解郁法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极为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2023 Vol. 43 (4): 128-130 [
摘要
] (
112
)
HTML
(1 KB)
PDF
(426 KB) (
80
)
131
Thera-Band 弹力带主动抗阻训练对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价值研究
温曼, 赵楠, 史伟伟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48
目的
研究Thera-Band 弹力带主动抗阻训练对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81例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医养结合中医干预措施,观察组41例加用Thera-Band 弹力带主动抗阻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股直肌、股中肌肌肉厚度(MTH)、相对伸膝峰值力矩(moment of force)、峰值功率(P)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干预后关节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行走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干预后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Thera-Band弹力带主动抗阻训练对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强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2023 Vol. 43 (4): 131-133 [
摘要
] (
127
)
HTML
(1 KB)
PDF
(451 KB) (
87
)
134
地屈孕酮联合固肾保胎汤先兆流产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保胎效果作用机制
马单单, 岳桂英, 范鹏莺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49
目的
探究地屈孕酮联合固肾保胎汤对先兆流产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保胎效果及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先兆流产患者,分为对照组(n=47)、治疗组(n=47)。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片,治疗组对应加用固肾保胎汤。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峰值流速(Vmax)、最低流速(Vmin)、阻力指数(RI)、搏动系数(PI)],并评估免疫功能指标[分化簇3(CD3+)分化簇4(CD4+)、分化簇8(CD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激素水平指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雌二醇(E2)、孕酮(P)、孕激素诱导阻断因子(PIBF)],比较治疗后的保胎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子宫血流Vmax、Vmin、RI、PI均优于对照组(
P
<0.05),免疫功能指标CD3+、CD4+水平上升、而CD8+、hs-CRP水平下调,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β-hCG、E2、P、PIB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5),且治疗组保胎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等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给予先兆流产患者地屈孕酮及固肾保胎汤,可有效调节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激素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提升保胎效果,具备临床使用安全性。
2023 Vol. 43 (4): 134-136 [
摘要
] (
114
)
HTML
(1 KB)
PDF
(439 KB) (
69
)
137
银屑胶囊联合阿维A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董永华, 赖小丽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50
目的
分析银屑胶囊联合阿维A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单一用药组(n=49)和联合用药组(n=49)。单一用药组使用阿维A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单一用药组的基础上采用银屑胶囊治疗。对比2组疗效、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
+
、CD4
+
、CD8
+
)]、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不良反应变化。
结果
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3.88%(46/49)较单一用药组77.55%(38/4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单一用药组比较,治疗后联合用药组CD3+、CD4+水平高,且CD8
+
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单一用药组比较,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浸润、鳞屑、红斑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单一用药组比较,治疗后联合用药组IL-4水平高,且TNF-α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4.08%(2/49)较单一用药组18.37%(9/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银屑胶囊、阿维A联合应用对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疾病严重程度,缓解炎症反应,且能降低不良反应。
2023 Vol. 43 (4): 137-139 [
摘要
] (
146
)
HTML
(1 KB)
PDF
(439 KB) (
68
)
护理
140
协同理论下全方位护理对基底脑出血术后患者心境状态、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邢洁, 陈建苹, 董青英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51
目的
研究协同理论下全方位护理在基底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84例基底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予以协同理论下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境状态、康复治疗依从性、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
结果
干预后两组Zung氏抑郁与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康复治疗依从性97.62%(41/42)高于对照组78.57%(33/42)(
P
<0.05);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观察组中国脑卒中评价量表(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协同理论下全方位护理可缓解基底脑出血术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康复治疗依从性,有助于加速患者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能力。
2023 Vol. 43 (4): 140-142 [
摘要
] (
122
)
HTML
(1 KB)
PDF
(477 KB) (
76
)
143
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护理需求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邱丽
DOI: 10.3969/j.issn.1001-8131.2023.04.052
目的
探析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护理需求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前瞻性,选取行髋关节置管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邀请患者填写护理需求问卷评估居家护理需求,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并对比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护理需求的相关影响。
结果
经评估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护理的评分范围61~90分,平均得分(74.50±7.55)分;不同文化程度、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以及合并并发症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护理需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后经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以及合并并发症是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护理需求水平影响因素(
P
<0.05)。
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护理需求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以及合并并发症是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护理需求水平影响因素。
2023 Vol. 43 (4): 143-144 [
摘要
] (
106
)
HTML
(1 KB)
PDF
(317 KB) (
76
)
编辑部公告
郑重公告
新网站开通,欢迎访问。
下载中心
哈尔滨医药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哈尔滨医药》编辑部 备案号:
黑ICP备19005758号-1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