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主管单位: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服务评价中心
创 刊:1981年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电 话:0451-83080756
邮 箱:zyp-yxh@163.com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1-813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164/R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1年 41卷 2期
刊出日期:2021-04-25
论著
临床经验
管理/方法
中医/中西医结合
护理
论著
1
碳酸钙D
3
颗粒提高营养性佝偻病患儿骨密度的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研究
刘敏敏, 陈日金, 吕伟冬, 廖彩容, 黄姿
目的
探讨碳酸钙D
3
颗粒提高营养性佝偻病患儿骨密度的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营养性佝偻病患儿76例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1)。研究组采用碳酸钙D
3
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葡萄糖酸钙维D
2
咀嚼片(II)进行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胫骨骨密度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胫骨骨密度水平亦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治疗后的胫骨骨密度水平均高于其治疗前(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碳酸钙D
3
颗粒可有效提高营养性佝偻病患儿骨密度和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2021 Vol. 41 (2): 1-2 [
摘要
] (
158
)
HTML
(1 KB)
PDF
(287 KB) (
139
)
3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预后观察
赵刘凯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预后。
方法
选取1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79例)与实验组(83例),分别予以低剂量(0.6mg/kg)、常规剂量(0.9mg/kg)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脑卒中生活质量表(SS-QOL)、卒中量表(NIHSS)评估结果,预后及不良反应率。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SS-QOL评分均升高,实验组治疗1d及出院后12周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治疗1d及出院12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良好预后率80.72%高于对照组的65.82%(
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4.8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2.53%,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常规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
2021 Vol. 41 (2): 3-4 [
摘要
] (
177
)
HTML
(1 KB)
PDF
(276 KB) (
170
)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陶功达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因素,旨在进一步提高PCI术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CI术的100例AMI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MIRI的患者纳入MIRI组,其余患者纳入非MIRI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年龄、病史、梗死部位、BMI指数等),将所有可能对发生MIRI的危险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可能导致PCI中发生的MIRI影响因素。
结果
100例患者中发生MIRI 58例,占比58.00%,未发生MIRI42例,占比42.00%。将发生MIRI的58例纳入MIRI组,未发生MIRI的42例纳入非MIRI组;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患者胸痛至IRA开通时间过早、再灌注前低血压及多支病变是PCI发生MIRI的危险因素(OR>1,
P
<0.05)。
结论
胸痛至IRA开通时间过早、再灌注前低血压及多支病变均可能增加AMI患者PCI术发生MIRI的风险,在急诊PCI治疗中需控制上述风险因素,以获取理想的治疗及预后效果。
2021 Vol. 41 (2): 5-6 [
摘要
] (
122
)
HTML
(1 KB)
PDF
(287 KB) (
180
)
7
托吡酯片、丙戊酸钠对老年癫痫患者脑电图的影响观察
李琼, 魏建国, 李艺豪
目的
探究托吡酯片、丙戊酸钠对老年癫痫患者脑电图(EEG)的影响。
方法
选取78例老年癫痫患者为受试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丙戊酸钠,研究组予以托吡酯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EEG检查(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同期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同期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托吡酯片对老年癫痫患者疗效较丙戊酸钠更优,对脑电图的改善更明显,安全性较好,有利于其预后恢复。
2021 Vol. 41 (2): 7-8 [
摘要
] (
127
)
HTML
(1 KB)
PDF
(297 KB) (
164
)
9
改良腹腔镜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
黄菊, 王云, 吕佳
目的
比较改良腹腔镜和经腹两种术式下全子宫切除术对巨大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巨大子宫肌瘤患者70例,按随机编号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经腹术式,观察组采用改良腹腔镜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L)、手术时间(T1)、术中出血量(V)、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排气时间(T2)、术后下床时间(T3)、术后住院时间(T4)和并发症情况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观察组的L、T1、V、T2、T3、T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1),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则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改良腹腔镜术式下的全子宫切除术较经腹术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对巨大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荐。
2021 Vol. 41 (2): 9-10 [
摘要
] (
140
)
HTML
(1 KB)
PDF
(298 KB) (
152
)
11
钛夹、尼龙绳在肠镜下大肠粗蒂息肉切除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高菲, 李彩虹, 赵国伟
目的
对比钛夹、尼龙绳在肠镜下大肠粗蒂息肉切除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大肠粗蒂息肉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5例每组。对照组应用钛夹在肠镜下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尼龙绳在肠镜下行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统计两组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及肠穿孔发生情况;于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息肉复发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87.27%,高于对照组的70.91%(
P
<0.05);观察组出院时间及术后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术后6个月息肉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相比于钛夹,在肠镜下应用尼龙绳行大肠粗蒂息肉切除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2021 Vol. 41 (2): 11-12 [
摘要
] (
214
)
HTML
(1 KB)
PDF
(277 KB) (
130
)
13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韩魏魏
目的
探讨对高龄重度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上,经人工股骨头进行置换对疾病资料的效果。
方法
纳入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0例对照组采取全麻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30例实验组实施全麻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随访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各指标表现均存在差异,其中实验组 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的下床及住院两项时间指标则是实验组更短,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人工股骨头的置换手术方式应用于高龄重度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桑,优势在于对髋关节功能改善满意且并发症少,但存在手术创伤大的缺陷。
2021 Vol. 41 (2): 13-14 [
摘要
] (
117
)
HTML
(1 KB)
PDF
(486 KB) (
141
)
15
左西孟旦联合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付文辉, 任逢交, 张钊
目的
左西孟旦联合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重症监护室(ICU)的52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心衰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进行左西孟旦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7d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
)、动脉血氧分压(PaO
2
)]、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输出量(CO)、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变化。
结果
干预7d后,两组患者PaO
2
、SaO
2
、LVEF、SV、CO值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
P
<0.05);PaCO
2
、LVESD、LVEDD、MPAP、PCWP、CVP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
P
<0.05)。
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利于其良好预后。
2021 Vol. 41 (2): 15-17 [
摘要
] (
140
)
HTML
(1 KB)
PDF
(421 KB) (
152
)
18
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体积及卵巢指标水平的影响
徐庆丽, 燕巍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体积及卵巢指标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单盲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子宫体积、卵巢指标、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103.64±15.28)cm
3
、黄体生成素[LH(7.25±2.12)IU/L]、血清卵泡刺激素[FSH(5.10±1.85)IU/L]、雌二醇[E2(51.60±6.14)pg/mL]均较对照组[(140.69±13.56)cm
3
、(15.68±3.56)IU/L、(7.48±2.35)IU/L、(56.28±6.20)pg/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能有效缩小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体积,改善卵巢指标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2021 Vol. 41 (2): 18-19 [
摘要
] (
151
)
HTML
(1 KB)
PDF
(299 KB) (
135
)
20
PDCA在缩短胸痛患者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的应用价值分析
张冬玲, 孔秋燕, 谭利, 赖勋耀, 农月婷
目的
探讨PDCA在缩短胸痛患者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第一季度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19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收治的采用PDCA管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比较三个季度内在急诊抢救室停留超过50min的人数和抢救时间的长短,分析PDCA在缩短胸痛患者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的应用价值。
结果
急诊胸痛患者在抢救室停留时间大于50min的例数,从第一季度的25.32%,下降至第二季度的18.62%,第三季度为12%(
P
<0.05);抢救时间,从第一季度的(62.3±4.5)min,下降至第二季度的(55.4±6.5)min,第三季度为(49.3±2.3)min(
P
<0.05)。
结论
PDCA可以缩短胸痛患者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 Vol. 41 (2): 20-21 [
摘要
] (
146
)
HTML
(1 KB)
PDF
(314 KB) (
174
)
22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预后分析
吴晓金, 邓子宋, 陈小青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预后分析。
方法
回顾性选取66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卵巢功能、并发症及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但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留院观察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消耗的血量少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随访两组SF-36评分均上升,观察组上升的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2021 Vol. 41 (2): 22-23 [
摘要
] (
144
)
HTML
(1 KB)
PDF
(314 KB) (
162
)
24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分别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腺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戴加哲, 杨东福, 陈镇松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腺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接诊的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展开研究,其中20例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作为A组。另外20例腺病毒感染(Adenovirus,ADV),作为B组,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MPP患儿合并RSV和ADV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6个月~2岁、发病时间、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以及免疫力低下是导致A组患儿发生RSV的影响因素;6个月~2岁、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和免疫力低下是导致B组患儿发生ADV的影响因素,各因素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在6个月~2岁之间、营养性贫血以及免疫力低下是导致A组患儿发生RSV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性贫血和免疫力低下是导致B组患儿结合ADV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MPP患儿并发其他感染类疾病的概率较高,其中年龄在6个月~2岁,伴有营养性贫血以及免疫力不足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在今后的临床中,接诊伴有以上症状的MPP患儿应重点关注,还可根据发现的危险因素制定一系列的预防措施,达到预防多重感染的目的。
2021 Vol. 41 (2): 24-25 [
摘要
] (
149
)
HTML
(1 KB)
PDF
(254 KB) (
147
)
26
内观疗法结合度洛西汀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段娜, 张绿凤, 王春芳
目的
探究内观疗法结合度洛西汀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68例抑郁症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仅予以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内观疗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临床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患者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社会功能量表(SFRS)。
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PSQI、SDS与SAS及SFRS指数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
P
<0.05)。
结论
内观疗法结合度洛西汀能改善抑郁症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与临床症状,并对社会功能有显著提高。
2021 Vol. 41 (2): 26-28 [
摘要
] (
127
)
HTML
(1 KB)
PDF
(427 KB) (
194
)
29
坎地沙坦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比较
杨丽娜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方法
选取100例偏头痛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氟桂利嗪,49例)和观察组(坎地沙坦,51例),两组均同时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偏头痛发作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1.63%相比,观察组96.08%高,两组VAS评分、头痛发作时间及头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
P
<0.05);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33%相比,观察组5.88%略低,统计学无差异(
P>
0.05)。
结论
偏头痛患者采用坎地沙坦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缩短患者头痛发作频率与发作时间,降低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安全性高。
2021 Vol. 41 (2): 29-30 [
摘要
] (
189
)
HTML
(1 KB)
PDF
(309 KB) (
133
)
31
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王春芳, 邓方园, 段娜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抑郁症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服用度洛西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立哌唑治疗,共观察8周对比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程度、临床疗效、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4、6、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显效率46.15%高于对照组23.08%(
P
<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QOL)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使用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抑郁症疗效更好,能有效地提高其睡眠和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1 Vol. 41 (2): 31-32 [
摘要
] (
221
)
HTML
(1 KB)
PDF
(427 KB) (
141
)
33
三门峡市陕州区2型糖尿病膳食营养干预现状调查分析
李永波
目的
调查三门峡市陕州区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营养干预现状,旨在分析膳食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
方法
选取2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及糖尿病饮食指导,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予以膳食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一般营养指标及临床指标。
结果
两组治疗前一般营养指标中三头肌皮褶厚度、腰围、体重指数(BMI)及舒张压(DBP)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两组治疗后三头肌皮褶厚度、腰围、BMI及DBP较治疗前均有降低(
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三头肌皮褶厚度、腰围、BMI及DB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前临床指标之糖代谢水平中早餐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两组治疗后FBG、2hBG、FIns、2hIns、IR及HbAlc较治疗前均有降低(
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BG、2hBG、FIns、2hIns、IR及HbAlc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显著更低(
P
<0.05);两组治疗前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差异不明显(
P
<0.05),经治疗后,两组TG及TC较治疗前均有降低(
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G及TC较之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在常规药物疗及糖尿病饮食指导上进行膳食营养干预,可有效降低体质量、稳定控制糖代谢指标及脂代谢指标,治疗效果优异。
2021 Vol. 41 (2): 33-35 [
摘要
] (
149
)
HTML
(1 KB)
PDF
(394 KB) (
133
)
36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的影响观察
王亚飞, 赵星星, 李杰
目的
分析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
方法
对我院67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眼压变化、虹膜新生血管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周眼压为(13.26±2.13)mmHg与对照组的(14.22±3.01)mmH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复查眼压分别为(14.56±3.82)mmHg、(15.26±3.13)mmHg、(16.11±3.45)mmHg,依次低于对照组的(19.01±3.21)mmHg、(23.55±5.24)mmHg、(27.21±4.28)mmHg,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1个月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率优于对照组,6个月内复发率5.00%低于对照组26.67%(
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应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是有效的,能安全有效的降低眼压水平。
2021 Vol. 41 (2): 36-37 [
摘要
] (
189
)
HTML
(1 KB)
PDF
(439 KB) (
147
)
38
单线排龈联合排龈膏在老年前牙龈下根面龋填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曾静, 黄文博, 曾庆
目的
探究单线排龈联合排龈膏在老年前牙龈下根面龋填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58例前牙龈下根面龋老年患者,根据采用方案不同分为三组,I组(81例,132颗,采用单线排龈方案)、II组(87例,143颗,采用排龈膏方案)、III组(90例,146颗,采用单线排龈联合排龈膏方案)。对比三组排龈时间、排龈疼痛度、排龈是否出血、排龈优良率及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修复体评价(USPHS)标准等情况。
结果
治疗后,II组排龈时间、排龈疼痛度显著短/低于I、III两组,排龈出血率显著低于I、III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III组排龈优良率97.26%显著高于I组的84.84%及II组的86.71%;III组修复体脱落、边缘着色、牙髓反应、边缘适合性、牙龈反应等情况均显著优于I、II两组(
P
<0.05),新发缺损及继发龋情况比较三组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三种排龈方式在老年前牙龈下根面龋填充治疗中均可取得较好排龈效果,排龈膏方案疼痛度低出血少适合不能长时间配合的老年人群,单线排龈联合排龈膏方案修复体脱落率低,牙龈及牙髓反应小,临床效果最佳。
2021 Vol. 41 (2): 38-40 [
摘要
] (
158
)
HTML
(1 KB)
PDF
(440 KB) (
205
)
41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PPC的效果及复发率观察
谢彩凤, 柳伟, 王宇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胰腺假性囊肿(PPC)的效果及复发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0例老年PP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前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后者行常规开腹引流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术后半年进行随访,统计患者复发情况。
结果
研究组手术、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14%vs.36.36%,
P<
0.05);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6.43%vs.77.27,
P<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应用于老年PPC患者可明显缩短手术以及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同时复发率低。
2021 Vol. 41 (2): 41-42 [
摘要
] (
143
)
HTML
(1 KB)
PDF
(313 KB) (
166
)
43
溃疡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NF-κB 与TNF-α的影响
李晶
目的
探讨溃疡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基于雷贝拉唑肠溶片,联合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溃疡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NF-κB 与TNF-α水平。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7.08%)(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TNF-α、NF-κB水平均显著下降(
P
<0.05),且观察组血清上述2种指标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2.92%)(
P
<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为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
P
<0.05)。
结论
溃疡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根除Hp、降低疾病复发率,降低患者血清NF-κB 与TNF-α水平,具有临床可行性。
2021 Vol. 41 (2): 43-44 [
摘要
] (
160
)
HTML
(1 KB)
PDF
(277 KB) (
133
)
临床经验
45
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对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及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徐璧江
目的
探讨对于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对其凝血功能、纤溶指标、血小板活性变化的影响。
方法
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在术前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在3d后予以两组均行冠状动脉腔内球囊却管成形术,其中对照组使用普通球囊扩张,实验组用切割球囊扩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术后4h两组纤溶酶活性均有所降低,但对照组降低幅度较实验组显著,术后后两组t-PA、PAI-1均提高,实验组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扩张后30min及术后4h实验组sP-选择素水平同扩张前显著差异,对照组sP-选择素明显较扩张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及临床治疗中采取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纤溶指标,减少对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值得推广。
2021 Vol. 41 (2): 45-46 [
摘要
] (
111
)
HTML
(1 KB)
PDF
(332 KB) (
137
)
47
不同入路方式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沈伟辉, 蒲鹏吉, 钟旭平, 黄晓武
目的
研究不同入路方式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
方法
从我院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且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65例,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跗骨窦入路法,对照组患者采取“L”形入路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解剖学情况、手术后评价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术前解剖学指标大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
P
<0.0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较对照组低(
P
<0.05),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足部评分系统(Maryland)评分较对照组高(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1%(
P
<0.05)。
结论
在跗骨窦入路与经外侧“L”型入路方式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均效果良好,但前者方案更佳,患者恢复更好,安全性更高。
2021 Vol. 41 (2): 47-48 [
摘要
] (
134
)
HTML
(1 KB)
PDF
(319 KB) (
169
)
49
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DN患者血清MCP-1、sTNFR1水平的影响
程雅盟
目的
探究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102例DN患者为受试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利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糖脂代谢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小时蛋白尿定量(24hU-pro)]、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促炎因子(MCP-1、sTNFR1)水平变化。
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FPG、2h-PBG、HbAlc、TC、LDL-C、SCR、BUN、24hU-pro、MCP-1、sTNFR1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
<0.05),而两组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
P
<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IL-6、TNF-α、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
P
<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DN患者疗效较单独用药更佳,不仅可有效调节患者糖脂代谢,改善肾功能,且还可在显著减轻炎症反应,降低MCP-1、sTNFR1水平,于其病情转归有利。
2021 Vol. 41 (2): 49-50 [
摘要
] (
163
)
HTML
(1 KB)
PDF
(493 KB) (
198
)
51
葛根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刘会君
目的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通过使用葛根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其血脂水平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方法
将7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奇偶生成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血脂水平及CRP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HDL-C、CR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HDL-C水平及CRP水平均比对照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通过使用葛根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总有效,血脂水平及CRP水平得到降低,效果较为显著。
2021 Vol. 41 (2): 51-52 [
摘要
] (
180
)
HTML
(1 KB)
PDF
(324 KB) (
138
)
53
新活素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
冯胜东
目的
探讨新活素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90例AMI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硝普钠,观察组采用新活素,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内皮素1、一氧化氮(NO)]及心功能指标[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D、NO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新活素可有效改善AMI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及心功能,改善患者病情。
2021 Vol. 41 (2): 53-53 [
摘要
] (
167
)
HTML
(1 KB)
PDF
(332 KB) (
131
)
54
比伐卢定联合氯吡格雷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杨民从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采用比伐卢定联合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时的心肌微循环变化。
方法
选择65例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伐卢定治疗,治疗后,比较心肌微循环指标:TIMI血流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T段回落率、IRA无复流率、矫正TIMI帧计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
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TIMI 3级比例和ST段回落率、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RA无复流、CTFC、CKMB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比伐卢定联合氯吡格雷治疗PCI术后的STEMI患者,比单用氯吡格雷治疗更能改善心肌微循环功能,促进患者转归。
2021 Vol. 41 (2): 54-55 [
摘要
] (
132
)
HTML
(1 KB)
PDF
(326 KB) (
129
)
56
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效果及预后观察
王少蕾, 林凤琼, 宋莉
目的
观察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效果及预后。
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传统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手术、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情况[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C30)],术后1年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癌细胞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及术后1年内两组癌细胞复发、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则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术后1年,两组功能、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总健康状况及生命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
P
<0.05);术后1年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手术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效果佳,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妇科手术中。
2021 Vol. 41 (2): 56-57 [
摘要
] (
161
)
HTML
(1 KB)
PDF
(326 KB) (
147
)
58
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对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疼痛水平及膝、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林华明, 曾文晓, 李玉春
目的
分析探究于胫骨下段骨折治疗期间分别应用不同手术方案对于疼痛水平、膝、踝关节功能产生的影响。
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共计84例,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选择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比手术治疗效果,以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膝、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概率、手术指标作为具体观察指标。
结果
采取治疗措施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
>0.05);采取治疗措施以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
P
<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膝、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较高(
P
<0.05)。观察组手术指标等相关数值均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在胫骨下段骨折治疗期间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能够缓解患者骨折部位的创伤,对促进患者术后尽早愈合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促进患者膝、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借鉴和推广。
2021 Vol. 41 (2): 58-59 [
摘要
] (
126
)
HTML
(1 KB)
PDF
(336 KB) (
140
)
60
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研究
彭艺, 徐国志, 罗生, 陈龙, 刘庆模, 黄泳杰, 吴明
目的
分析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疗效。
方法
选取结肠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30例实施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局部复发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
P
<0.05);两组术后局部复发各1例,复发率为3.3%(
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更低(
P
<0.05)。
结论
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2021 Vol. 41 (2): 60-60 [
摘要
] (
155
)
HTML
(1 KB)
PDF
(360 KB) (
156
)
61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经二甲双胍、西格列汀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的疗效评价
夏慧贤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西格列汀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在肥胖2型糖尿病(T2DM)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肥胖T2DM患者12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61)与联合组(n=61)。常规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西格列汀片。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瘦素、脂联素。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0.16%较常规组70.49%高(
P
<0.05);治疗后联合组FPG、2 hPG、HbA1c水平较常规组低(
P
<0.05);治疗后,联合组瘦素水平较常规组低,脂联素水平较常规组高(
P
<0.05)。
结论
二甲双胍、西格列汀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可有效降低肥胖T2DM血糖水平,调节瘦素、脂联素水平,治疗效果显著。
2021 Vol. 41 (2): 61-62 [
摘要
] (
189
)
HTML
(1 KB)
PDF
(309 KB) (
148
)
63
关节镜下治疗腘窝囊肿比较传统手术的优势
古治中, 伏胜雪, 邹而标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腘窝囊肿比较传统手术的优势。
方法
选取腘窝囊肿患者72例进行观察,以抽签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和应激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3d前列腺素(PGI2)、糖皮质激素(Cor)、神经肽Y(NPY)及P物质(SP)等创伤应激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术后7d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
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与对照组77.78%的有效率相比明显更高(
P
<0.05)。
结论
临床治疗腘窝囊肿采用关节镜手术比传统手术更有优势,关节镜手术能够进一步减轻创伤应激反应,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2021 Vol. 41 (2): 63-64 [
摘要
] (
193
)
HTML
(1 KB)
PDF
(334 KB) (
143
)
65
子宫下段环形捆扎术与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效果比较
张戊娇, 邱金花, 陈年芳
目的
比较子宫下段环形捆扎术与双侧子宫动脉结扎在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效果。
方法
按手术方法不同将62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1例。A组进行子宫下段环形捆扎术,B组进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产褥感染、子宫切除及子宫缺血性坏死发生率差异;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h时凝血功能[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时间( TT) 、凝血酶原时间( PT) ]差异。
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产褥感染、子宫切除及子宫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
P
<0.05);术后12h时,两组APTT、TT、PT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
P
<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12h时APTT、TT及PT指标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采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的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更为显著。
2021 Vol. 41 (2): 65-66 [
摘要
] (
155
)
HTML
(1 KB)
PDF
(324 KB) (
177
)
67
惠州市惠阳区成年男性慢性肾脏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陈月球
目的
探讨在惠州市惠阳区成年男性慢性肾脏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惠州市惠阳区20岁以上的常住男性居民作为本研究对象,为其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慢性肾脏病(CKD)与相关指标的检测。
结果
在本次进行调研中共投放问卷3057份,其中3000份经回收检验后资料完整判定为有效问卷,总问卷回收有效比98.13%,调查发现研究对象中CKD的总患病率为11.8%,且随着调查对象的年龄段上升,CKD的患病率呈总体上升趋势,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K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层次、糖尿病、高血压、尿路梗阻、肾脏病史独立相关。
结论
在惠州市惠阳区20岁以上的常住男性居民中,其CKD的检出率接近我国其他大城市及发达国家水平,CKD已成为危及惠州市惠阳区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年龄层次、糖尿病、高血压、尿路梗阻、肾脏病史是导致CKD患病率增加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2021 Vol. 41 (2): 67-68 [
摘要
] (
148
)
HTML
(1 KB)
PDF
(316 KB) (
151
)
69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对Tg、VEGF的影响
王凯, 赖佳龙, 林高源, 曾献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T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76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行单侧腺叶切除+VI区淋巴结清扫,观察组行双侧腺叶切除+VI区淋巴结清扫,评估临床疗效、观察围术期指标、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记录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8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Tg、VEG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3d,观察组血清Tg、VEGF水平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9%、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与单侧腺叶切除术+VI区淋巴结清扫术比较,双侧腺叶+VI区淋巴结清扫效果相当,但后者在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方面更有优势。
2021 Vol. 41 (2): 69-70 [
摘要
] (
170
)
HTML
(1 KB)
PDF
(317 KB) (
128
)
71
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应用体腔恒温循环热灌注(HGGZ-102体腔热灌注治疗机)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海成, 周立霞, 邹洪
目的
探究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应用体腔恒温循环热灌注(HGGZ-102体腔热灌注治疗机)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肿瘤科收治62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按抓阄法随机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0例,乙组32例,甲组给予顺铂静脉给药,乙组给予体腔恒温循环热灌注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借助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治疗后4周,乙组总有效率90.63%显著高于甲组70.00%(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SP评分均较前明显升高,且乙组显著高于甲组(
P
<0.05)。
结论
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应用体腔恒温循环热灌注(HGGZ-102体腔热灌注治疗机)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切确。
2021 Vol. 41 (2): 71-71 [
摘要
] (
170
)
HTML
(1 KB)
PDF
(379 KB) (
132
)
72
腰硬联合麻醉在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中的麻醉效果
安璐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
选取行剖宫产手术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罗哌卡因用量较少、麻醉起效时间较早、镇痛维持时间较长,手术开始3min(T2)以及手术结束时(T3),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均下降,心率(HR)均上升,但观察组变化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可减少麻药用量,延长阻滞时间,稳定产妇血流动力学,且对胎儿影响较小。
2021 Vol. 41 (2): 72-73 [
摘要
] (
158
)
HTML
(1 KB)
PDF
(321 KB) (
131
)
74
乳腺钼靶诊断乳腺叶状瘤与纤维腺瘤的应用分析
吕瑛瑛
目的
探究乳腺钼靶诊断乳腺叶状瘤与纤维腺瘤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46例乳腺叶状瘤患者及34例纤维腺瘤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均接受手术切除根治术治疗,并对手术切除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在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乳腺钼靶诊断;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腺钼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以及乳腺钼靶诊断病灶特点。
结果
乳腺钼靶诊断叶状瘤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钙化呈细小点状分布,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44%、80.00%、91.30%;诊断纤维腺瘤肿块边缘均光滑,呈圆形,密度相对均匀,部分边缘伴透亮晕,钙化呈片状或轮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43%、83.33%、94.12%。
结论
乳腺钼靶诊断乳腺叶状瘤与纤维腺瘤影像学表现差异明显,诊断效果均较好,临床可根据乳腺钼靶诊断结果鉴别乳腺叶状瘤与纤维腺瘤。
2021 Vol. 41 (2): 74-75 [
摘要
] (
142
)
HTML
(1 KB)
PDF
(291 KB) (
227
)
76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陈阳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MHD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166例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血液滤过(HF)+血液灌流(HP)治疗,B组167例患者采用HFHD+HF治疗,C组167例患者仅采用HFHD治疗,比较分析3组毒素分子清除情况、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变化。
结果
治疗前3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5),治疗后A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B组又明显低于C组(
P
<0.05);治疗前3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治疗后A组和B组Alb、Hb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
P
<0.05),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治疗前3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治疗后A组SF-36评分较B组和C组明显更高,B组SF-36评分又明显高于C组(
P
<0.05)。
结论
临床治疗MHD患者采用HFHD+HF+HP能够有效提高其机体内毒素分子清除效果,也能促进患者营养状态改善,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2021 Vol. 41 (2): 76-77 [
摘要
] (
153
)
HTML
(1 KB)
PDF
(467 KB) (
156
)
78
改良腭咽成形术对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炎症指标及通气阻力的影响
颜挺
目的
探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采用改良腭咽成形术(H-UPPP)对炎症指标及通气阻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成人OSAS患者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H-UPPP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比较两组通气阻力、炎症指标。
结果
术后,两组总气道阻力(R5)、总阻抗(Zrs)及中心阻力(Rc)水平均比术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成人OSAS患者采用H-UPPP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阻力,且产生的炎症反应较轻。
2021 Vol. 41 (2): 78-79 [
摘要
] (
151
)
HTML
(1 KB)
PDF
(323 KB) (
132
)
80
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手术治疗对效果、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
董菊红, 林芝廷
目的
探究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手术治疗对效果、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乳腺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5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乳手术治疗,观察组行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美容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远处转移和复发情况。
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效果指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
<0.05)。在美容优良率和并发症率方面,观察组分别为94.87%、3.85%,对照组分别为85.00%、12.50%,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
<0.05)。在远处转移率和复发率方面,观察组分别为0、1.28%,对照组分别为1.25%、3.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恢复快的优点,其应用可提升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和安全性,同时能够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及临床推广价值。
2021 Vol. 41 (2): 80-81 [
摘要
] (
130
)
HTML
(1 KB)
PDF
(324 KB) (
130
)
82
他莫西酚与锌制剂联合维生素E治疗弱精症对患者精子相关参数及疗效研究
张小悦, 蔡华戈, 石崇军, 何佳, 杨伟忠
目的
探析他莫西酚与锌制剂联合维生素E治疗弱精症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对患者精子相关参数的影响,为拟制有关方案及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118例入组患者资料,纳入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随机数字表法设计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其中对照组单纯予以维生素E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应用他莫西酚与锌制剂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以及精子相关参数变化。
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89.83%vs.6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精子活力、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精液量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明显(
P
<0.05)。
结论
临床上采用维生素E联合他莫西酚与锌制剂治疗弱精症,在有效改善精子活力的同时提高疗效,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2021 Vol. 41 (2): 82-83 [
摘要
] (
131
)
HTML
(1 KB)
PDF
(332 KB) (
135
)
84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兴城, 邓国雄, 林慧祺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RV)性肠炎患儿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90例小儿RV性肠炎患儿,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45例)和观察组(消旋卡多曲颗粒+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45例),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CD4
+
、CD8
+
、CD4
+
/CD8
+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两组CD4
+
、CD4
+
/CD8
+
水平均升高、CD8
+
水平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D4
+
、CD4
+
/CD8
+
水平更高,CD8
+
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及止吐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对小儿RV性肠炎患儿治疗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儿免疫功能改善,缩短其退热、止泻及止吐时间。
2021 Vol. 41 (2): 84-85 [
摘要
] (
172
)
HTML
(1 KB)
PDF
(338 KB) (
136
)
86
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颅底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王洁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对颅底骨折的诊断效果,以期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70例颅底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颅底骨折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MSCT)诊断,分析MSCT扫描对颅底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诊断结果及骨折部位的诊断结果,并分析MSCT不同重组平面对颅底骨折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
入选70例颅底骨折患者中,多块骨骨折58例,单一骨骨折12例;粉碎性骨折56例,线性骨折14例;前颅窝骨折23例,中颅窝骨折27例,后颅窝骨折20例。MSCT冠状面、矢状面扫描诊断前颅底骨折的准确率高于横断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扫描诊断中、后颅底骨折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MSCT扫描可清晰、准确地显示颅底骨折的类型、部位、范围,结合不同重组平面可直观显示骨折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2021 Vol. 41 (2): 86-87 [
摘要
] (
151
)
HTML
(1 KB)
PDF
(321 KB) (
231
)
88
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PCIA在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应用观察
霍文静, 缪明明, 原卓敏
目的
研究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应用。
方法
将收治并接受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6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PCIA镇痛,实验组采用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PCIA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h、6h、12h时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氢吗啡酮使用量及麻醉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h时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6h、12h时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患者12h氢吗啡酮使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PCIA可较好减轻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疼痛,有效减少氢吗啡酮的使用量,从而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2021 Vol. 41 (2): 88-89 [
摘要
] (
149
)
HTML
(1 KB)
PDF
(323 KB) (
172
)
90
高亮度蓝色LED灯箱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的影响
马利敏
目的
探讨高亮度蓝色LED灯箱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黄疸消失时间的影响。
方法
选取84例我院新生儿黄疸患儿,均接受基础治疗。单一组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联合组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高亮度蓝色LED灯箱照射治疗。比较2组疗效、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总胆红素(TBIL)日下降值及治疗前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碱性磷酸酶(AL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
结果
2组总有效率对比,联合组92.86%高于单一组76.19%(
P
<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住院时间、黄疸消失时间较短,TBIL日下降值较高,治疗后血清FFA、ALP、NSE水平较低(
P
<0.05)。
结论
高亮度蓝色LED灯箱照射+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可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TBIL、FFA、ALP、NSE含量,促进黄疸消退,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疗效。
2021 Vol. 41 (2): 90-91 [
摘要
] (
155
)
HTML
(1 KB)
PDF
(294 KB) (
151
)
92
不同孕期血清Lp-PLA2、IGFBP-3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的密切关系
朱妙珊, 陶丽静, 李小花
目的
探讨处于不同孕期的女性,血清中Lp-PLA2、IGFBP-3同新生儿体重间的关联。
方法
选取产前体检且正常分娩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孕16~18周、26~28周、37~40周时均采集孕妇血液,测定各阶段孕妇血清中的Lp-PLA2、IGFBP-3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孕期母血中Lp-PLA2水平上在孕26~28周明显高于其它阶段,在IGFBP-3上孕37~40周明显高于其它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处在不同阶段的孕妇分娩出不同新生儿的孕期血清Lp-PLA2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而IGFBP-3对比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孕期母血中Lp-PLA2、IGFBP-3水平同胎儿出生体重有密切联系,可作为评估孕期胎儿生长情况的重要参照指标。
2021 Vol. 41 (2): 92-92 [
摘要
] (
159
)
HTML
(1 KB)
PDF
(341 KB) (
115
)
93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陈伟霞, 吕爱君, 陈维捷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方法
选取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奇偶法进行分组,奇数组纳入B组(30例),偶数组纳入A组(30例)。A组行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基于A组,B组予以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
结果
治疗2周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A组(73.33%);B组体温恢复时间(3.64±0.53)d、咳嗽消失时间(5.85±0.70)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5.03±0.59)d、心率恢复正常时间(2.61±0.42)d均短于A组[(4.37±0.58)d、(7.36±0.86)d、(5.99±0.63)d、(3.17±0.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其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利于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2021 Vol. 41 (2): 93-94 [
摘要
] (
164
)
HTML
(1 KB)
PDF
(340 KB) (
126
)
95
CT在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冉雅菲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应用于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71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检查,并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诊断肺磨玻璃结节定性的一致性及诊断价值(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
结果
经手术病理学检查发现,71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中良性病变42例,恶性病变29例;经Kappa一致性度量,螺旋CT扫描检查诊断肺磨玻璃结节定性结果和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55,P=0.000);参照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螺旋CT扫描检查对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度为90.14%,灵敏度为82.76%,特异度为95.23%;经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发现,螺旋CT扫描检查诊断肺磨玻璃结节定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预测价值较高。
结论
CT在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准确度较高,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2021 Vol. 41 (2): 95-96 [
摘要
] (
135
)
HTML
(1 KB)
PDF
(309 KB) (
152
)
管理/方法
97
首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用全程家庭功能促进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探究
胡玲玲, 卢惠鹏, 盛东方
目的
探讨首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用全程家庭功能促进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首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案干预,研究组应用全程家庭功能促进方案干预。
结果
研究组FACESⅡ-CV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家庭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应用全程家庭功能方案对首发双相障碍患者在可以提高与家庭的亲密度以及适应性,改善家庭功能,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2021 Vol. 41 (2): 97-98 [
摘要
] (
165
)
HTML
(1 KB)
PDF
(330 KB) (
139
)
99
盆底功能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初产产妇排尿状况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邵玉霞
目的
探讨盆底功能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初产产妇排尿状况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低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组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尿动力学指标和排尿状况。
结果
干预4W后观察组尿动力学指标、排尿量(VV)均高于对照组,剩余尿量(PVR)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盆底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初产产妇尿动力学指标,改善排尿状况,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2021 Vol. 41 (2): 99-99 [
摘要
] (
167
)
HTML
(1 KB)
PDF
(0 KB) (
116
)
100
运动平板试验与动态心电图联合诊断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研究
高琛
目的
分析运动平板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与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AECG)联合对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136例高度疑似心肌缺血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TET、AECG检查,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分析TET与AECG联合检测对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诊断效能。
结果
136例疑似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心肌缺血型冠心病92例(67.65%);TET与AECG联合诊断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特异度(88.64%)、准确度(50.74%)、阳性预测值(85.71%)显著高于TET(65.91%、36.76%、58.33%)、AECG(61.36%、37.50%、58.54%)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TET与AECG检查对心肌缺血型冠心病诊断价值较高,二者联合检测特异度、准确度更高,均阴性可基本对疾病进行排除,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2021 Vol. 41 (2): 100-101 [
摘要
] (
137
)
HTML
(1 KB)
PDF
(304 KB) (
147
)
102
血清Cys-C、β2-MG、HbA1C及尿m ALB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刘阁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清蛋白(m ALB)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4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β2-MG、Cys-C、HbA1C、尿mALB水平测定,明确其诊断价值。
结果
观察组β2-MG、Cys-C、HbA1C、尿mAL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β2-MG、Cys-C、HbA1C、尿mALB单项及联合阳性检出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β2-MG、Cys-C、HbA1C、尿mALB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较单项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糖尿病肾病患者β2-MG、Cys-C、尿HbA1C、mALB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即随着病程延长,β2-MG、Cys-C、尿HbA1C、mALB水平呈递增趋势(r=0.701、0.787、0.838、0.909,
P
均<0.001)。
结论
β2-MG、Cys-C、HbA1C、尿mALB联合检测可有效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效提升阳性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 Vol. 41 (2): 102-103 [
摘要
] (
182
)
HTML
(1 KB)
PDF
(284 KB) (
188
)
104
3D-TOF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在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中的诊断分析
吕祥柱
目的
探究三维时间飞跃(3D-TOF)与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在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中的诊断分析。
方法
选择行面神经减压术治疗的85例面神经痉挛患者,术前均行CT、3D-TOF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进行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3D-TOF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对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的诊断一致性及诊断效能。
结果
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85例患者中面神经与邻近血管有关48例,无关37例。经Kappa一致性度量,CT鉴别诊断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结果和手术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97,
P
=0.000),3D-TOF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鉴别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9,
P
=0.000);3D-TOF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的诊断灵敏度较C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3D-TOF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能够辨别面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为后期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2021 Vol. 41 (2): 104-105 [
摘要
] (
156
)
HTML
(1 KB)
PDF
(304 KB) (
141
)
106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在梅毒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翟瑞芳
目的
探究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在梅毒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63例梅毒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我院同期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行TPPA检测、快速血清反应(RPR)检测。统计TPPA检测、RPR检测诊断梅毒的检查结果及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
结果
入选者中63例阳性,58例阴性,经TPPA检测检出61例阳性,60例阴性,经RPR检测检出57例阳性,64例阴性;TPPA检测诊断梅毒灵敏度96.83%、特异度100.00%、准确度98.35%高于RPR检测79.37%、87.93%、83.47%,漏诊率3.17%、误诊率0低于RPR检测20.63%、12.07%(
P
<0.05)。
结论
采用TPPA技术应用于梅毒患者中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降低漏诊率、误诊率,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2021 Vol. 41 (2): 106-107 [
摘要
] (
145
)
HTML
(1 KB)
PDF
(336 KB) (
182
)
108
网络互动式健康宣教对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李红
目的
探讨网络互动式健康宣教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104例,51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53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网络互动式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康复知识评分(疾病基础知识、日常护理、排尿诱导方法)、遵医率、膀胱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疾病基础知识、日常护理、排尿诱导方法等康复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遵医率92.45%高于对照组74.51%(
P
<0.05);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网络互动式健康宣教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可提高康复知识掌握度,改善遵医行为,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2021 Vol. 41 (2): 108-109 [
摘要
] (
165
)
HTML
(1 KB)
PDF
(333 KB) (
155
)
110
四步法整形术在老年眼袋整形患者中的应用
王银钰, 陶宇, 池凯, 周水勇
目的
探讨四步法整形术对老年眼袋整形患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眼袋整形治疗的205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四步法整形术的105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将采用下睑皮肤入路法眼袋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随访至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9%高于对照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手术效果满意度96.19%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9.00%相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0%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于老年眼袋整形患者,四步法整形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且并发症少。
2021 Vol. 41 (2): 110-111 [
摘要
] (
172
)
HTML
(1 KB)
PDF
(311 KB) (
147
)
112
电子生物反馈干预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电脑神经心理测验结果的影响
宋志敏, 郭艳红, 史建英
目的
观察电子生物反馈干预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电脑神经心理测验(CNT)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82例V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电子生物反馈干预,比较干预前与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认知状态[电脑神经心理测验(CNT)]、功能独立性[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疾病严重程度[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中定向力维度、语言能力维度]变化。
结果
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记忆力评分、FIM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集中注意力所需时间、MMSE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VD患者采用电子生物反馈干预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可提高其注意力与记忆力,促进脑部神经功能重建,改善功能独立性缺陷,从而缓解病情。
2021 Vol. 41 (2): 112-113 [
摘要
] (
132
)
HTML
(1 KB)
PDF
(502 KB) (
146
)
114
肺癌患者健康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孙会玲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的健康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肺癌患者健康行为状况,并分析肺癌患者健康行为状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90例肺癌患者中共有34例患者健康行为状况不良,占比为37.78%;经单因素分析,健康行为状况不良者中年龄≥60岁、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职业为农民或工人占比高于健康行为状况良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年龄≥6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职业(农民或工人)为肺癌患者健康行为状况不良的危险因素(OR>1,
P
<0.05)。
结论
年龄≥6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职业(农民或工人)是肺癌患者健康行为状况不良的影响因素,故临床上针对该类高危风险患者,应加强宣教工作及监管力度,以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状况。
2021 Vol. 41 (2): 114-115 [
摘要
] (
146
)
HTML
(1 KB)
PDF
(311 KB) (
138
)
116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谢满意, 周晴晴, 胡火艳
目的
探究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10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基于CDSS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血气[动脉氧分压(PaO
2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动脉氢离子浓度(pH)]及肺部功能[呼吸困难评分(MMRC评分)、最大通气量(MVV)]变化。
结果
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PaO
2
及pH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及PaCO
2
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MVV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
P
<0.05)。
结论
基于CDSS护理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水平,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2021 Vol. 41 (2): 116-117 [
摘要
] (
138
)
HTML
(1 KB)
PDF
(326 KB) (
158
)
118
基于延续性照护理念的多模式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管理效果的影响
刘燕玲, 赖婷, 吴秀球, 姚琳琳
目的
探究基于延续性照护理念的多模式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血压管理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PI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和观察组(n=51,采用基于延续性照护理念的多模式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w后血压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量表评分),比较两组产后24h时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
结果
干预4w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产后24h时,观察组各项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基于延续性照护理念的多模式干预有助于PIH患者进行血压管理,亦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新生儿结局。
2021 Vol. 41 (2): 118-119 [
摘要
] (
138
)
HTML
(1 KB)
PDF
(480 KB) (
193
)
120
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魏素端
目的
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直肠癌术患者,将40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41例接受常规护理+时效性激励护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及疼痛程度。
结果
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术后GSES评分显著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GSES评分(32.17±2.88分)显著较对照组(25.64±2.76)分高(
P
<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VAS评分明显较干预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1.20±0.97)分较对照组(3.74±1.36)分低(
P
<0.05)。
结论
时效性激励护理可提高直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
2021 Vol. 41 (2): 120-120 [
摘要
] (
142
)
HTML
(1 KB)
PDF
(352 KB) (
186
)
121
苄星青霉素不同干预时机在妊娠期梅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荣玉静
目的
探讨苄星青霉素不同干预时机在妊娠期梅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妊娠期梅毒患者60例,按照苄星青霉素干预时机分为孕早期组(<13周)(31例)、孕中晚期组(≥13周)(29例)。比较2组疗效、新生儿情况、干预前后氧化应激[隐性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结果
孕早期组总有效率96.77%(30/31)高于孕中晚期组75.86%(22/29)(
P
<0.05);治疗1个疗程后孕早期组血清AOPP水平低于孕中晚期组,SOD水平高于孕中晚期组(
P
<0.05);孕早期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NCS)比例低于孕中晚期组,新生儿出生后5min阿氏(Apgar)评分高于孕中晚期组(
P
<0.05)。
结论
与孕中晚期应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比较,孕早期应用苄星青霉素治疗,疗效良好,有助于调节妊娠期梅毒患者氧化应激,降低NCS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结局改善。
2021 Vol. 41 (2): 121-122 [
摘要
] (
172
)
HTML
(1 KB)
PDF
(341 KB) (
200
)
123
有氧运动结合呼吸康复护理对轻、中度老年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任青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结合呼吸康复护理对轻、中度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84例轻、中度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呼吸康复护理结合有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及6个月后呼吸功能(FEV1、FEV1/FVC)、6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血气分析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采用积极度量表(PAM)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
护理前,两组FEV1、FEV1/FVC、6MWD、疾病症状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疾病影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FEV1、FEV1/FVC及6MWD均升高,疾病症状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疾病影响评分均降低(
P
<0.05);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护理6个月后,两组氧合指数、p(CO
2
) 以及p(O
2
)均明显升高,研究组升高更为显著(
P
<0.05)。研究组护理6个月后FEV1、FEV1/FVC及6MWD均高于对照组,疾病症状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疾病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护理6个月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有氧运动结合呼吸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轻、中度老年COPD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满意。
2021 Vol. 41 (2): 123-124 [
摘要
] (
152
)
HTML
(1 KB)
PDF
(301 KB) (
186
)
125
基于集束化管理的健康宣教联合心理疏导在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武晓, 侯晓丽, 李瑞英
目的
探讨基于集束化管理的健康宣教联合心理疏导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84例PI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集束化管理的健康宣教联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恢复情况、导管维护依从性、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导管维护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3.81%(
P
<0.05)。
结论
基于集束化管理的健康宣教联合心理疏导能够缩短PICC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导管维护依从性,降低焦虑及抑郁程度,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
2021 Vol. 41 (2): 125-126 [
摘要
] (
138
)
HTML
(1 KB)
PDF
(338 KB) (
154
)
中医/中西医结合
127
参麻益智汤联合多奈哌齐治疗气虚血瘀阳亢型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研究
李帅旗, 魏艳霞, 贾东佩, 吴克, 付莉萍
目的
分析参麻益智汤联合多奈哌齐治疗气虚血瘀阳亢型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VD)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140例中医诊断为气虚血瘀阳亢型的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单用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给予参麻益智汤联合多奈哌齐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智力精神水平、认知水平、痴呆水平、生活能力及血清学指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82.86%VS.57.14%,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痴呆程度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
P
<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P
<0.05)。
结论
参麻益智汤联合多奈哌齐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阳亢型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痴呆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2021 Vol. 41 (2): 127-128 [
摘要
] (
139
)
HTML
(1 KB)
PDF
(346 KB) (
133
)
129
脑心通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对FS-CSA评分、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陈飞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对FS-CSA评分、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至我院就诊的200例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00人。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眩晕评分及FS-CSA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Vm、PI。
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00%)低于观察组(97.00%)(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升高,FS-CSA评分降低(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评分较对照组升高,FS-CSA评分明显下降(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m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椎动脉和基底动脉PI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m高于对照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PI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脑心通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可提高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临床疗效,降低FS-CSA评分,使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 Vol. 41 (2): 129-130 [
摘要
] (
238
)
HTML
(1 KB)
PDF
(329 KB) (
159
)
131
骨伤复原汤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折愈合研究
邹而标, 刘海亮, 古治中
目的
探讨骨伤复原汤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
选取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骨伤复原汤治疗,疗程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分析两组骨折愈合相关指标变化。
结果
术前两组骨钙素(BPG)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术前两组患者伤椎平均高度、Cobb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伤椎平均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05);术前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临床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采用骨伤复原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骨代谢,促进术后骨折愈合、伤椎解剖结构恢复,值得推广。
2021 Vol. 41 (2): 131-132 [
摘要
] (
134
)
HTML
(1 KB)
PDF
(350 KB) (
145
)
133
益气宁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伍明秋, 麦健明, 林凯旋
目的
探讨益气宁心汤联合西药治疗(CHD)室性早搏的效果。
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CHD室性早搏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益气宁心汤评估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室早频次、室早指数(PI)、心率变异性,统计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与对照组相75.61%相比,明显更高(
P
<0.05);两组治疗前室早频率、PI相当(
P>
0.05),治疗4周,观察组室早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05);两组治疗前窦性心博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标准差(RMSSD)、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水平相当(
P
>0.05),治疗4周,观察组SDNN、RMSSD、SDANN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2.20%,与对照组9.76%相当(
P
>0.05)。
结论
益气宁心汤联合西药可改善心率变异性,减少室早频次,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2021 Vol. 41 (2): 133-134 [
摘要
] (
157
)
HTML
(1 KB)
PDF
(507 KB) (
139
)
135
苦参素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宝清
目的
探究苦参素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134例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67)。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苦参素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2组HBV-DNA转阴率、e抗原(HBeAg)转阴率、治疗前后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免疫功能(CD4
+
、CD8
+
)。
结果
观察组HBV-DNA、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2组AST、AL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4
+
、CD8
+
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CD8
+
低于对照组,CD4
+
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苦参素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有效提高HBV-DNA、HBeAg转阴率,改善肝功能,增强免疫功能。
2021 Vol. 41 (2): 135-136 [
摘要
] (
146
)
HTML
(1 KB)
PDF
(313 KB) (
127
)
137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研究
徐燕
目的
探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运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符合标准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平均为49例患者。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运用妇科常规西医疗法,研究组运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结果
通过给予两组患者运用不同临床治疗方式,对照组痊愈4例,占比8.16%,有效21例,占比42.86%,无效24例,占比48.98%,总有效率为51.02%。研究组痊愈8例,占比16.33%,有效39例,占比79.59%,无效2例,占比4.08%,总有效率为95.92%。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通过探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运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相比传统西医疗法,中医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疼痛感加重,值得妇科临床广泛推广和运用。
2021 Vol. 41 (2): 137-137 [
摘要
] (
139
)
HTML
(1 KB)
PDF
(349 KB) (
138
)
138
慢性盆腔炎患者经康妇消炎栓联合替硝唑、克林霉素治疗的疗效分析
张爱芬
目的
探究康妇消炎栓+替硝唑+克林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的效果。
方法
80例CPI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常替硝唑+克林霉素治疗,中西结合组接受康妇消炎栓+替硝唑+克林霉素治疗。对比2组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治疗14d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95.00%较常规组75.00%高(
P
<0.05);中西结合组神疲乏力、白带量多、气臭色黄、腰骶疼痛症状消失时间较常规组短(
P
<0.05);治疗14d中西结合组血清hs-CRP水平较常规组低,血清IL-2水平较常规组高(
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康妇消炎栓+替硝唑+克林霉素治疗CPID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调节炎性因子水平,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安全性高。
2021 Vol. 41 (2): 138-139 [
摘要
] (
175
)
HTML
(1 KB)
PDF
(333 KB) (
137
)
护理
140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
罗慧嫦, 吴伟娟, 唐杏明, 向新阳, 肖庆璇
目的
分析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出现内瘘闭塞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方法
选取45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且出现内瘘闭塞的患者,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果
45例血液透析内瘘闭塞患者中,22例患者因低血压所致,占48.89%,11例患者因缺少内瘘保护观念所致,占24.44%,7例患者因穿刺不当所致,占15.56%,5例患者因按压包扎不当所致,占11.11%。
结论
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可引起内瘘闭塞的因素较多,应做好护理干预,监控患者血压变化,提高穿刺质量及包扎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内瘘保护观念,从而减少内瘘闭塞问题。
2021 Vol. 41 (2): 140-140 [
摘要
] (
154
)
HTML
(1 KB)
PDF
(360 KB) (
141
)
141
改良叩背护理法在老年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许慧慧
目的
探讨改良叩背护理法在老年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88例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叩背护理法,观察组应用改良叩背护理法,干预7d后,对比两组排痰量、叩背时疼痛度、呼吸困难程度。
结果
干预7d后,观察组第2d、4d、6d时的排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7d后,观察组叩背疼痛度、呼吸困难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老年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中应用改良叩背护理法,可以有效提升排痰量,减轻叩背时疼痛度及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从而减轻患者负担,值得推广。
2021 Vol. 41 (2): 141-142 [
摘要
] (
145
)
HTML
(1 KB)
PDF
(320 KB) (
131
)
14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的研究
李顺辉, 严顺添, 颜惠宇
目的
分析早产儿喂养耐受(F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暴露资料,利用检验和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共85例发生FI,发生率为45.7%;其中,男患儿发生率为35.3%,女患儿发生率为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低出生体重患儿FI发生率为54.9%,极低出生体重患儿发生率为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妊娠期间的宫内窘迫、产前GCs使用、围生期感染、1min Apgar评分及机械通气治疗是早产儿FI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女童、低出生体重、围生期感染是早产儿F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产期GCs使用是早产儿FI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女童、低出生体重、围生期感染早产儿易发生FI,而产期GCs使用可减少FI的发生,在建立胃肠营养时应区别对待。加强围产保健监测频次和营养支持,预防和减少低出生体重和围生期感染的发生率,能有效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2021 Vol. 41 (2): 143-144 [
摘要
] (
159
)
HTML
(1 KB)
PDF
(312 KB) (
133
)
编辑部公告
郑重公告
新网站开通,欢迎访问。
下载中心
哈尔滨医药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哈尔滨医药》编辑部 备案号:
黑ICP备19005758号-1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